有责无权使纳税人难以因身份感到光荣
2011-09-23 13:47:35 来源:亚太博宇
财政部日前公布数据显示,前8个月全国财政收入74286.29亿元,同比增长30.9%。由此测算,今年财政收入将突破10万亿。面对财政收入增速几乎三倍于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速的现实,民意期望减税之声不绝于耳。这充分说明,纳税人的权利、纳税人的精神、纳税人的原则,正在逐步植根于每人心中,这就是公众"重新发现税中隐藏的权利"的过程。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都或多或少地与一句财政学中的谚语有关:纳税是为权利受保护付费。记得一位观察者给出这样的结论:公众"税感"觉醒。3年前有过一项调查,题目是"作为纳税人,您认为哪些权利并没有享受到?"结果,选择"税收监督权"的最多,排在第二位的是"我不知道自己拥有这些权利"。这其中占税收比例七成以上的间接税制度是一个主要原因。好在,一些切实的、让人备感鼓舞的改变,在社会的各个角落正在发生。一个优良税制的形成离不开公民理性的增长,离不开那些税收常识。以往只要国务院通过,财政部、税务总局等相关部门协商,并不需要对老百姓交待,下发一纸公文就能搞定的税改,以后恐怕就不行了。尤其是涉及老百姓切身利益的税制改革,就更不能偷偷摸摸地进行了。这些变化给人以希望和力量。它们可以成为财政体制改革的原动力。同样不能忽视的是,天平另一边的对话者,是否有勇气接纳这样一种良性的税收观。税收丰盈之时,尤忌沾沾自喜。当一个国家的财政收入即将超过10万亿元时,老师却只教导学生"公民有纳税的义务",而不谈权利;如果街头巷尾墙上的标语只强调"纳税光荣,偷税可耻",却没有"税收法定";如果政治课本上税收定义只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却没有"公共服务性",那么,即使经济高速发展,恐怕也无法让我们因纳税人的身份而感到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