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政府政策难以激活中国的股市

2004-09-15 13:06:17    


上证指数13日进一步下滑收于1260.31点,下降26.76点,已经跌至5年来的最低点。而在此关键时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3日在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当前要着重做好工作的工作之一是:抓紧落实年初“国九条”的各项政策措施,切实保护投资者利益。消息公开后沪深两市大盘14日大涨,沪指更是爆长40余点,一举收回升到1300点大关。同时我们也看到,虽然目前还没有具体的利好措施出台,但仅仅是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落实“国九条”,强调保护投资者利益就能取得如此立竿见影的效果,中国的股市真的就如此容易激活?……

重拾“国九条”并不意味着“雪中送炭”
“国九条”在2月2日发布以来,在市场中引起广泛的反响,为此国务院有关部委还成立了六个专题小组落实“国九条”,其中包括拓宽证券公司融资渠道方面、完善资本市场税收政策方面、解决股权分置方面和鼓励合规资金入市方面等专题工作小组。但由于在实际的工作中,过分强调了证券市场扩大直接融资的作用,加之宏观调控在4月份之后展开,使股市受到相当大的打击,因此中国股市在近日创出了5年以来的新低。
尽管我们在温家宝总理的讲话中可以看出,国务院今后将会要求各部门加快落实“国九条”各项政策措施的步伐。但是,重拾“国九条”对中国股市的发展并不会起到“雪中送炭”的作用。“国九条”的核心在于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因为如果按照“国九条”意见的精神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则沪深股市的市盈率有望下降50%以上,也就是从目前的40倍下降至全球公认的20倍合理市盈率以下,而一些优质股的市盈率则有望降低到10倍以下。沪深股市将从根本上确立价值投资理念,投机气氛将大大下降。只有这种局面出现后,合规资金才能放心进入,证券公司的融资渠道才会被真正打开。
然而,事实证明,市场的规范化建设并非一蹴而就。因为,中国的资本市场由于在建立初期的不完善,决定了目前的市场仍然是政策主导下的市场,在资本市场的框架体系尚未完成市场化构建之前,“政策市”的特点还不能根本改变。所以我们看到在证监会决定停发新股的消息传出之后,股市并没有多大回应,依旧表现低迷。

政府“救市”措施有所改进但前途更加模糊
中国股市历史上,政府救市的先例屡见不鲜,较为著名的有1994年的“三不政策救市”,有1999年的“5·19”救市,当然也有2001年的暂停国有股减持和2002年的“6·24”救市。中央政府的历次救市多少都含有纠错的因素,因为中国股市基本上是一个计划性的政策市,尤其是1999年之前其常常不是救市的对象而是打压的对象,打压过头再拉一把,也是宏观调控的应有之意。
而且据我们观察此次国务院“9·13”常务会议对于股市大跌情况,总理的表态显然较以前有所改进,明确提出了切实保护广大投资者利益,促进资本市场稳步健康发展。而在此前曾经举行的8月18日常务会议的表态则是:不失时机地推进金融改革。加快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步伐,做好扩大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的工作。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意见。   
两者的差距是:
第一,当前的常务会议明确提出了切实保护广大投资者利益,促进资本市场稳步健康发展。而8月18日常务会议没有涉及保护广大投资者利益问题。   
  第二,此次表态提出要抓紧落实国九条,而上次是认真落实国九条。   
  第三,此次表态重现提出要促进资本市场稳步健康发展。这也是上次所没有的。
  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在解决股市根本问题上,此次表态仍不明朗。   
  其一,国九条明确提出“稳步解决目前上市公司股份中尚不能上市流通股份的流通问题。在解决这一问题时要尊重市场规律,有利于市场的稳定和发展,切实保护投资者特别是公众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而在解决股权分置问题上,此次表态仍未像国九条一样清楚地提出在此问题上切实保护投资者特别是公众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其二,保护广大投资者利益具体措施为何,此次没有明确提出。值得注意的是,9月13日,中国证监会副主席范福春在“2004年中国企业高峰会”上透露,证监会准备就保护中小股东合法权益的问题,在《公司法》和《证券法》的修改当中向立法机关提出建议。他说,证监会已经向立法机关进行了多次报告,这些建议大多数已经被立法者所接受。如果像范所说的保护投资者利益,则此次表态是无意义的。   
笔者认为,促使中央做出表态的主要原因是股市最近大跌,方方面面压力较大,包括证券公司倒闭,银行贷款难以收回,利益集团施加压力等等,另一方面,国企要大量上市迫切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股市环境。但是,应该注意到,股市下跌的压力仍未大到足以使决策层表态立即执行“国九条”的地步。因此,此次出了一个相对有所改进但在根本问题上又相对模糊的表态。  文/亚博联合咨询    广州经济观察员    张芸博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