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明年难以出现质变的拐点

2006-11-01 13:34:03    

2006年初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率从2005年的10.2%升高到2006年上半年的10.9%,超过了近10年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最高速度和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平均增长高度。这让一些人士很担心,担心中国经济过热,更担心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已经达到顶峰,而向下的拐点最早可能在明年就会出现……

中国经济是“冷”还是“热”?

2006年初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率从2005年的10.2%升高到2006年上半年的10.9%,超过了近10年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最高速度和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平均增长高度。面对这样的增长速度,当前国内专家、学者就“中国经济是冷还是热”的话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所研究员袁钢明说,要弄清中国经济是冷还是热这一问题,必须弄清楚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到底多高才是正常的。他认为,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应为11%才是合理的。袁钢明说,没有理由认为中国经济已经过热,这是基于如下判断:第一,目前并没有出现通货膨胀,且通货紧缩的压力要更大一些。第二,煤、电、油、运并不短缺,还可以支持经济更高增长。第三,现在一种普遍的观点是如果增长太高会导致能耗过高,但用单位能耗来判别经济增长速度是否合适。第四,投资率过高被认为是经济增长过高的一个证据。但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投资的高速增长或者投资率的上升都是合理的。日本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投资率就比中国现在的还高。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范剑平对此提出不同观点,他认为,在整个宏观调控中间,如果仅仅看物质、外汇、粮食、资金能不能得到保障的话,经济增长的速度的确可以比现在更高一些。但是高增长带来的是肮脏不堪的水、空气,这样的高增长就没必要。而且他认为,经济增长的好处只是被少数人享受,而带来的污染却是全民共同承受。范剑平说,这一轮宏观调控抓住的突出问题突破了老的框架,其目标是解决资源、环境甚至是经济增长的成果如何更合理的分配等问题,这是20多年来最为宽松的一次宏观调控。

分析认为,自从2002年中国新一轮经济周期启动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扩张期能延续这么长的时间,而且是在高位运行,即没有出现不可收拾的经济过热、不得不踩急刹车的局面,也没有出现大的波动,应该说,这一次的宏观调控,是在各种各样的争论中间,平衡了各方的利益,从而使经济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

三个动力表现非常强劲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影响经济增长有三驾马车,就是投资、消费和净出口。这三个动力目前表现都非常强劲。第一,投资现在是规模偏大,增长速度偏快。到目前为止,投资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投资还是相当强劲的,我们宏观调控的任务不是说把投资推上去,而是要把投资控制一下,不要太快了,特别是要调整投资的结构,有利于整个经济结构的调整。第二,消费的增长速度在加快,如果我们用社会商品零售额这个指标来分析消费状况,社会商品零售额的增长速度在逐年加快。今年前三个季度明显地比过去的两年三年都加快了,说明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也表现得越来越好。第三,现在净出口的顺差太大,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宏观经济稳定运行的问题,所以现在中央提出来,调整对外贸易的增长方式,这是“十一五”规划提出的一个战略要求。而调整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争取实现对外贸易的基本平衡,就是说不能有太多的贸易顺差。去年我国的贸易顺差1019亿美元,今年的贸易顺差多数人预测会达到1500亿美元,比去年增长了50%,从短期的经济增长来说,它是一个很强的推动力,但从其他方面综合来看,它还是有一定的负面影响,这是我们要注意克服的。

不会出现质变的拐点

分析认为,2007年中国经济不会出现运行状况发生质变的拐点。目前多数人认为,现在中国经济存在着一些偏快的倾向,但国家已经采取了一些必要的宏观调控措施,这些措施也已经逐渐产生了效果。到了明年,宏观调控的效果会进一步显现,可以预期明年经济增长速度大概在10%左右,会低于2006年的增长速度10.5%。这是正常意义上的拐点,不是表现经济运行状况发生质变的拐点。中国经济目前不具备出现运行状况发生质变拐点的条件,因为出现这种拐点,通常需要具备以下条件:发生战争,出现严重的自然灾害,外部的冲击比如亚洲金融危机、石油危机等。而这些情况中国现在是不存在的。除了战争,其他外部因素我们已经有经验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目前,我国国力不断壮大,抗击自然灾害的能力不断提高。防止出现大起大落的经济波动,主要是要防止我国宏观调控工作出现问题,防止政策上搞不好。我国通过二十多年的实践,积累了越来越丰富的宏观调控经验,对于宏观调控,目前理论认识已不断深刻,实际执行技巧也不断成熟。从整个国家经济增长波动图上来看,现在经济波动的幅度是越来越小,不像20世纪8090年代,会出现连续两年经济波动5个点的情况。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