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改变不了中国却能树立不同的声音
2010-11-26 13:01:07 来源:亚太博宇
记者节期间,南方报业传媒集团联合多家国内报业集团开展了涉及全国46个城市的120多家媒体的调查,结果显示,微博被认为是2010年最值得尊重的媒体。在国内,大家公认微博是一种新媒体,但它本质上仍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社交网络,观察家和研究者们为微博定义了很多积极意义,譬如传播微言大义、促成公民记者、围观改变社会,等。很多时候,人们对微博的期待是借微博凝聚的公众关注度推动社会的进步,这是大多数人的美好愿景。事实上,大多数人只不过通过微博宣泄愤怒或者同情等情绪,然后转身回去继续生活。因而,不管微博是否能改变中国,微博在中国继续火热趋势大概不会改变的,但只要有关部门不加干涉。这趋势不但是中国现象,在全世界也有规律,越是像中国这样的转型国家,其国民对互联网言论宣泄的需求越大,其原因大概是由于人们处在一个变化更快的社会中而更喜欢抱怨与牢骚。一项大型调查显示,发达国家以外网民参与社交网络的热情,超出了许多观察家的预期,在社交网络参与度网民排行榜上中国、巴西、俄罗斯等国都位于前列,但却没有一个发达国家进入前十名。其中俄罗斯人在Twitter等微博服务上发贴最为活跃,其网民参与微博的比率达到32%;中国人在浏览他人微博帖子上花时间最多,巴西在参与社交网络方面名列前茅。但无论怎样,微博的趋势不仅仅是互联网信息时代的表现,更重要的是它给"草根"一个参与社会的功能,表达不同声音的渠道而不是一味的"接受",而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如何去合理管理好公民的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