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6年新低,通缩成首要风险
2016-01-11 11:50:01 来源:协会秘书处
国家统计局1月9日发布数据显示,受食品价格回升的影响,去年12月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涨幅微升至1.6%,2015年全年CPI同比上涨1.4%,创2010年以来新低。经济学家指出,综合考虑物价、PMI和外汇占款下降等指标,通缩加剧成为当前首要风险,经济下行压力仍大,货币政策继续宽松,降准降息可期。
数据显示,2015年12月CPI同比和环比增速均有所回升,但仍处于历史地位。从环比看,12月CPI环比上涨0.5%,是2015年下半年环比高点,其中食品价格环比上涨1.5%,影响CPI环比上涨0.52个百分点,是CPI环比上涨的主要原因。非食品价格则基本持平,连续两个环比价格持平。食品价格环比上涨主要由鲜菜和鲜果带动,受降温雨雪天气影响,12月鲜菜价格环比上涨13.7%,是近三年来单月最高涨幅,鲜果环比上涨2.3%,两者合计影响CPI环比上涨0.48个百分点,接近CPI环比总涨幅。
从同比看,12月CPI同比上涨1.6%,涨幅比11月扩大0.1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7%,涨幅比11月扩大0.4个百分点。其中,鲜菜价格上涨11.8%,猪肉价格同比上涨14.0%,两者影响CPI同比上涨约0.8个百分点。12月非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1%,涨幅与11月相同。
从全年看,2015年全国CPI上涨1.4%,其中食品价格上涨2.3%,非食品价格上涨1.0%。食品中,猪肉、鲜菜、水产品价格分别上涨9.5%、7.4%和1.8%;非食品中,服务价格上涨2.0%,其中保姆和小时工等家庭服务、理发、学前教育、洗浴、衣着清洗价格分别上涨7.9%、5.4%、5.1%、5.0%和4.9%。
分析指出,2015年全年CPI上涨1.4%,明显低于2014年2%的水平,也是2010年以来首次回归到“1”时代。当前通胀数据回升主要受食品鲜菜价格的拉动,非食品CPI和PPI疏解均指向国内需求仍然低迷。虽然受季节、节日等影响今年年初食品价格或有波动,但在工业企业去产能和弱需求背景下,未来整体通胀水平仍将承压,需要政策宽松进一步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