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货币政策保持连续性稳定性
2014-05-07 11:02:30 来源:兰瑞环球
5月6日,央行发布了《2014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和去年4季度的报告相比,增加了"保持定力,主动作为"的提法,并提出"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和防风险",其中"促改革"的位置有所提前。
"保持定力"说的是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坚持"总量稳定、结构优化"的取向;而"寓改革于调控之中,把货币政策调控与深化改革紧密结合起来,更充分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应是"主动作为"的题中应有之意。
去年4季度货币政策报告在谈到下一阶段货币政策思路时指出,将"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和防风险",而今年1季度报告的提法,将"促改革"的位置放在了"调结构"之前,措辞的变化体现出对改革的重视。《报告》认为,受劳动力供给趋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等影响,我国的潜在增长速度有可能会呈现阶段性放缓态势,此时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关键是要提升生产效率和经济活力,通过向改革要动力,向结构调整要动力,向改善民生要动力,释放巨大的改革红利,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另外,《报告》还透露出货币政策调控框架调整的信号。《报告》指出,从国际经验看,利率市场化进程基本都伴随着货币政策调控框架的逐步转型。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日前指出,新型金融机构和产品对货币的分流转化,使相当部分的资金运作游离于银行体系之外。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数量型指标的指示意义。
不过,对于像我国这样的新兴市场经济体而言,货币政策框架从数量型向价格型转变并不能一蹴而就。原因是新兴市场经济体经历了较长时期的资本流入,存在过剩流动性,导致基础货币的数量与价格之间的联动并不明显。但《报告》指出,随着国际收支日趋平衡,基础货币的量与价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就有可能越来越接近数量型工具和价格型工具可以切换的阶段。向价格型调控为主转型一般都会经历一个逐步完善和效果强化的过程。与此同时,数量和宏观审慎政策手段仍将发挥重要作用,这可使价和量相互协助,共同实现宏观调控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