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桩发展呼唤顶层设计

2014-03-25 09:21:22    来源:兰瑞环球

在雾霾弥漫的环境压力和特斯拉的示范效应下,国人对"新能源汽车"的关注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央及地方纷纷出台利好新能源汽车的政策,加快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但制约因素依然存在。比如电池续航能力,尤其是充电站(桩)规划和建设不配套,成为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阻碍。

看着不起眼的一个充电桩,却直接影响到电动汽车用户的使用体验,背后也牵扯到电网公司、车企、电桩企业、物业……目前全国各地正掀起充电桩建设热潮,但如何提高利用率,让充电桩为车所用,进而盈利,还需在顶层设计下各方协调配合。

首先,政府要尽快制定充电设施的基础标准、技术规范、监管细则的政策法规,提供行业技术参考,保证设备安全;还要在国家层面上研究制定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的规划。电动汽车充电设施配备要求与建筑和环境设计相关,要从法律法规上明确新建和在建的建筑物场所如何配备充电设施。此外,还要规范充电、换电的服务行为,明确电网公司、物业等相关机构承担的职责。

其次,政府要有打破产业壁垒的勇气,破解体制机制难题。充电桩牵涉的上下游产业都有自己的利益,包括充电接口标准、电池、电桩修建和用电……由于充电基础设施投资额较大并且新能源市场前景的不稳定性,目前参与投资的企业主要为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中国普天、中国石化等"国家队"。根据《电动汽车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到2015年底,我国将在20个以上示范城市和周边区域建成由40万个充电桩、2000个充换电站构成的网络化供电体系。预计总投资600亿元以上,其中充电设备投资120亿元。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垄断可能阻碍预期发展。当务之急是建立市场化的运行机制,借鉴国外的供电模式,为电动车车主提供便捷的服务。

最后,充电桩行业要想赚钱,说到底还是要新能源汽车普及开。而新能源汽车产业只有打破地域保护,才能生产出消费者乐于掏钱购买的产品。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需要从技术到运营模式的整体性创新,探索者不能只是有传统汽燃油车生产经验的车企。中国要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也需要对新能源汽车生产的准入条件适当放开。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