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中国式产能过剩须打组合拳

2013-01-25 09:48:24    来源:兰瑞环球


九部委出台《关于加快推进重点行业企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意见》,力争通过提高行业集中度,加快落后产能淘汰,治理“产能过剩”顽疾。然而,这还只是第一步。

产能过剩和制造业升级是所有制造业大国都迈不过去的一个“坎儿”。更为重要的是,重工业化的产业背景将延长中国制造产能过剩的存续时间。

国际上产能利用率是考察产能过剩的重要指标。根据美国经验,当工业产能利用率超过95%以上时,代表设备使用率接近全部;当产能利用率在90%以下且持续下降时,表示设备闲置增多,“产能过剩”出现;工业产能利用率在81%及以上时,为正常的“产能过剩”,低于81%时,为较严重的产能过剩。

目前,我国制造业平均有近28%的产能闲置,35.5%的制造业企业产能利用率在75%或以下,不仅钢铁、水泥、汽车、纺织等传统产业,就连风电设备、多晶硅等部分新兴产业也出现了比较严重的“产能过剩”,因此“去产能化”要比“去库存化”要艰难得多。

事实表明,中国制造业长期以来赖以高增长的要素基础和国际大环境正在发生趋势性改变,这对于依赖于“成本驱动”以及处于全球产业链低端的“中国制造”而言,利润空间会越来越小,被淘汰出局的将会越来越多。

治理中国式产能过剩,必须标本兼治,有长期战略。除了通过加快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提高产业集中度之外,必须要在市场机制的倒逼机制下,加快企业技术和产品结构转型升级的步伐。加大节能减排的力度,加快从价值链的低端逐步走向中高端,需要加快结构调整来提高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

当然,从更深层次看,必须改革财税体制和以考核GDP增长为核心的政府官员政治晋升体制,消除地方政府不当干预企业投资的强烈动机,改变政府担保与变相担保、政府贴息所带来的过剩供给。

同时可以针对“结构性过剩”,制定不同产业的政策,通过“走出去”战略输出过剩产能。例如,目前,中国汽车产能“结构性过剩”严重,一方面自2011年以来,中国汽车业正在进入增速回落期,2011年的销售量仅增2.5%,而汽车业产能却进入爆发式增长时期,预计2015年中国汽车产能将达到3250万辆,汽车年销量要增长一倍。因此,加快汽车业“走出去”,占领非洲、亚洲和拉美等迅速增长的新兴市场意义重大。此外,在产能过剩的风电设备、多晶硅、光伏太阳能电池等新兴行业,可以通过发展“技术追赶型”对外直接投资,充分利用发达国家先进技术集聚地的反向技术外溢,促进企业技术升级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从而有利于国内相关行业的结构升级。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