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中小企业大量破产
2012-02-01 09:52:01 来源: 兰瑞环球
这几年春节前后,我们总会听到部分中小企业遭遇"用工难"、"融资难"的新闻,笔者认为,目前一些中小企业确实处于经营困难中,这当然有政策的因素,但有些中小企业的关闭、重组、退出、破产可能是一种长期现象。
过去三十多年来,我国主要靠低成本的要素投入推动企业成长,很多中小企业的传统经营策略是"老三招",即到处找资源、低价竞争和对市场做出快速灵活的反应。首先是找到成本低廉的资源进行生产,随后通过压低成本进行低价格竞争,然后对市场需求做出快速反应,并以批量生产占领市场。不过,我国各方面的要素成本现在都在提升,劳动力和土地价格上升,资金的成本提高;环境发生这样的巨大变化,"老三招"就不太灵了。
目前资源约束越来越强,获批土地、筹集资金、招募廉价劳动力的难度都在上升,企业要继续靠压低成本进行低价竞争也更为困难。另外,企业的快速反应策略也不像以前那么有效,因为消费者越来越注重产品质量、品质和技术含量,靠"一哄而上"的快速模仿已经不行了,消费者不仅要求产品推出得快,还要产品质量好、技术含量高甚至品牌知名。环境变化是不可逆的,如果一些中小企业不能适应新形势而固守老三招,它们的关闭、重组和破产也是必然的。从这个角度来讲,一些企业倒闭破产可能是长期现象,以后可能还有更多的小微型企业,甚至大中型企业,因为不适应时代发展要求而退出市场。
不过,中小企业的大量破产重组并非中国独有的现象,欧洲大陆各国,如德国在工业化高潮阶段过后也出现过企业大量倒闭现象,但没有目前中国这么厉害,因为这些企业的发展并不那么依赖低成本的投入。
笔者认为,中小企业应该有"新三招",可以称作"三转"。从易到难来说,第一是"转移",即从地域上转移,从中国东部向中西部转移,从中国向其他欠发达国家转移。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要素成本比现在的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低。第二招是"转业",即转变产业,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中国的制造业已经非常拥挤,竞争非常激烈,发展空间已经很小了,但服务业占GDP比重还非常低,发展空间非常大。我们的企业要大量向服务业转移。第三招是"转型",这是难度最大的,即将企业从低成本的要素拉动转型为高技术的创新驱动,要求企业更多地做研发,更注重提高质量、树立品牌、注重管理。
同时我国政府也可以有三招,一是要"减负",加快增值税转型,并将营业税改为增值税,给中小企业减轻税务负担。第二招是"开渠",让企业有更多从市场上获得生产要素的机会,让企业能够平等地筹措资金,特别是为中小微型企业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务。
第三个是"帮退",即帮助无法适应环境的企业,或者萌生退意、"金盆洗手"的企业家退出市场。企业的自愿退出在发达国家是很正常的现象,日本、德国等国家都专门设定有产业退出援助政策。目前中国政府一味帮助企业进入市场,这方面的政策固然很重要,但同样也应该制定帮助企业平稳地退出市场的政策,学习日本、德国的做法培育"小而专"的中小企业,继而提升产品的质量达到"小而精",提升企业的竞争力达到"小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