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政策如何发挥托底作用
2013-08-15 13:53:26 来源:兰瑞环球
近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下半年,要坚持稳中求进,坚持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努力实现三者的有机统一,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改善民生。
以人为本、一切为了人民福祉,是我国经济发展不可动摇的目标。民生决定着民心,民生问题的解决,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公正与和谐,深刻影响社会发展的活力和动力。以解决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政策,涵盖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社会管理等多个方面,是推动实现人民幸福安康和社会公平和谐的重要制度设计。
发挥社会政策的托底作用是实现经济社会同步发展的必然选择。只有不断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特别是保证低收入群体拥有基本的生活保障,人民群众有稳定的生活,社会才能稳定发展,经济才能平稳增长。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逐步妥善解决历史遗留的突出问题,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密集出台一系列社会保障政策措施:2003年出台"新农合",2007年实施农村低保全覆盖及城镇居民医疗保险,2009年出台新医改、试点新农保,2010年通过《社会保险法》,2012年推进新农保全覆盖,等等。上述重大政策的陆续出台,让人们看到了党中央、国务院解决民生问题、推进社会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决心和信心。
但要看到,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经济结构调整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逐步展开,改善民生工作正面临新的挑战,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管理体制不规范、城乡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还比较突出。因此,迫切需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救助体系,"织好一张覆盖全民的基本民生安全保障网",使人人享有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基本养老、基本住房,使生活困难群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学有所教,享有基本生活保障。
强调"社会政策要托底",在我国经济面临着复杂国际国内形势,进入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今天,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今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向好,但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财政收入增幅下滑。面对新的形势,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思路做好民生工作。
与此同时,中央始终强调"民生支出是刚性的",惠及民生的投入和支出不会因此缩减,多次就保障和改善民生作出部署,并提出了"社会政策要托底"的要求。
社会政策咋托底?
托底重在"保基本"。所谓"保基本",就是要使社会保障的标准与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也就是实行以保障基本生活为主的社会保障。当务之急是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使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托底重在"守底线"。首先必须重点关注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在财政收入增速下滑的背景下,把钢用在刀刃上,加强生活困难群众的生活保障。"要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政府就要过紧日子",财政部日前明确要求,中央部门和地方政府要继续厉行节约,以今年压减支出后的规模为基础,明年继续从严控制支出,从紧编制预算。按此要求,未来将继续削减"三公"经费,停建楼堂馆所,压缩不必要的财政支出,以确保民生投入不受影响。
充分发挥社会政策的托底作用,需要不断加强社会管理创新。要把协调推进社会事业、社会政策和社会改革作为加强公共服务和社会建设的重要手段,统筹推进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积极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社会事业建设发展;继续实施有利于增加就业的宏观经济政策,努力挖掘新的就业增长点,包括积极实施促进服务业发展的产业政策,完善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和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等;按照"织好网、补短板、兜住底"的要求,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加快养老保险顶层设计进程,推进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试点和应急救助制度建设,逐步扩大医疗救助范围,完善城乡低保制度,加强社会保障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和信息化建设,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