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更多关注减税
2011-12-28 10:57:00 来源:兰瑞环球
谈及2012"稳中求进"的宏调基调,相比货币政策将预调微调的业内共识,财税政策能否更给力似乎正被有意无意"忽略",直到近日全国财政工作会上传来消息--2012减税路线图隐现,结构减税暂取代货币微调成为不少媒体的头条、公众的聚焦点。
其实,也怪不得公众甚至专家群体对财政特别是其中减税政策的"忽略",因为在中国宏观税负的话语权争夺上,官方、官媒及其智囊团已屡次进行过"驳斥",税负不重、谈何减税,也成为一个貌似自然而然的逻辑。在减税问题的探讨和建言上,大家似乎已"心灰意冷",提不起兴趣。
为什么我们需要更多关注减税,因为相比货币池的放水,减税可以让中小企业这一最大规模的市场主体和作为国之根基的实体经济,真正分得一杯羹,而不仅仅又只是在远望政策"大饼"。
4万亿海量救市资金后遗症仍在消化,内在道理也更趋于明白。基于银行系统放贷的偏好,央企、地方国企和"国计民生"大项目们的虎视眈眈,货币闸门开启已被证明很难流向中小企业;同时,面对实体经济的微利,货币自身也有种流向虚拟经济的趋利性,闸门大启后上演的可能将是楼市调控的功亏一篑,游资爆炒农产品、收藏品等等种种过山车似的悲喜闹剧的重演,实业兴国、科技创新等百年大计在赚快钱的风气之中实难谈起。
谈到实体经济,我们也开始真正触及减税的要义。不久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传达出强有力信号:实体经济是坚实基础,要营造实业致富的社会氛围。
事实上,金融危机之后,实体经济已被欧美等发达国家重上日程,"再工业化"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被赋予未来经济制高点定位。反观国内,近几年,炒房、炒矿、炒钱(放贷)之风日盛,产业资本从实体经济频频流出。可以预见,实体经济空心化造成的将是:抗金融风险能力疲弱、勤劳创业难致富的浮躁心态、就业难题凸显和稳物价成不能承受之重。
市场配置资源,当然包括资本。实业资本"不务正业",其内在的机理说白点就是干实业不赚钱。且不说手里握着的是游走在高利贷区间的民间借贷,即便是于万幸之中拿到基准利率的银行贷款,在税负高压之下,个位数的盈利能力,也会让融资成本成为压垮中国中小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
减税负,相对当前信贷制度安排下"不靠谱"的银行家道德,或许能让中小企业家、实体经济创业者拥有更多期待。
于期待之中,细察所谓2012结构性减税路线图,似乎还是略显不给力。如在目前占主导的流转税方面,为避免重复征税,上海增值税"扩围改革"与物流业营业税"差额征收"等试点仍在艰难扩围,尚无年度明确时间表;在企业所得税方面,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6万元的小微企业,相当于月收入5000元,即便减按50%计所得额、减按20%征所得税,似乎意义不大;而在个税方面,"综合与分类相结合"这一"十二五"个税改革目标并未再提起,而工薪族经由减税增加收入,正是求解内需不振的一个重要前提。
减税步子能否迈得更大一些?我们期待2012减税路线图时间表的细化与任务完成的超计划,而不想又看到的是巨额财政超收的路径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