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汇率市场化才是王道
2011-06-22 10:36:02 来源: 亚太博宇
出于决策层、政治层面的方便:既然以前都是按照"铁公基"的办法来刺激经济增长的,为什么现在要去考虑一些别的东西呢?当然最后采用的是天量贷款和4 万亿的刺激方案。这样一来的话,很明显,必然意味着过几年以后这个通货膨胀会失控的……
汇改周年不思悔改
过去10 来年,每次汇率政策的调整都是被迫的。被迫当然不只是因为来自于美国、欧盟和其它国家的压力,在国内的也是在看到了因为汇率不上升带来了很多的经济结构性的问题以后,被逼上来的。就比如像现在,之所以最近的几个月人民币升值了有3 个百分点左右的这样的幅度,就是因为国内的通货膨胀的压力也越来越大。那么为了降低这个通货膨胀的压力,除了让利率上调,除了让存款准备金上调,利率往上调之外,也可以让汇率、让人民币升值一些,这样的话可以通过人民币的升值,把以美元计价的这些大宗商品价格的上升,所能够输入到中国国内的这个通胀的压力可以降低一点点。我们可以看到,就是说现在这些汇率政策的选择,往往是非常不愿意主动的去让人民币升值,而是每次都是被逼的,当一些问题已经严重到了一些结构不平衡的问题,严重到了没办法再持续下去的时候才开始被动的选择。这样一来的话,使得今天接下来快速的让汇率市市场化的可能性不是太大。但是我觉得尽管是这样子,为了长久中国经济结构的改善,必须让人民币的汇率朝着市场化的方向去迈进,这个步伐尽可能地快一些。当然利率市场化那方面的阻力就更大了。因为,如果说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主要的压力是来自于那些出口行业、出口企业,那么利率的市场化的最大的压力可能是来自于:第一,那些国有企业,第二,就是地方政府。现在不仅仅是国有企业还有地方政府的一些融资平台,还有其它的一些地方政府的借贷也好,都会因为利率的市场化而受到相对比较大的冲击。因为它们是目前人为通过行政手段压低的存款利率、贷款利率的最主要的这个受益者。
通胀就是因为国内货币政策失误
美国是零利率,只要美国是零利率,这些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国家,像中国、印度,利率只要高于2%、3%,它们很显然就会把很多的热钱都会吸引过来,这样的话,美国的零利率就自然会转变成中国和其它国家的通货膨胀的压力。那么在这个前提之下的意思是说,中国的货币政策再怎么样调,紧缩也好,怎么样,到最后都会是徒劳的。但实际上这个是很明显的站不住脚。
因为第一,中国的外汇的资本账户的控制、管制是非常严的,因为我自己也试过,去换一些钱放到国内来,换个10 万、15 万美元,实际上是蛮难的。因为每一个人,每一个账户只能够一年的话有5 万美元,好像到招行还有其它的银行也许可以弄到10 万,但是到最后的话,你要真的要对中国的那个外汇储备的货币供应构成影响的话,那就涉及到了几百万、几千万、几个亿、几十亿美元的这样一个金额,那你靠这种一个人一年5 万美元的这个上限,或者10 万美元的上限,你不太容易制造那种意义上的通货膨胀。
再一个,很显然,你看看中国自己,2009 年差不多10 万亿的天量贷款,2010 年,还是有8 万亿左右的这样的巨额贷款,今年的话估计还会有7 万亿左右的这种贷款。即使像今年,要是信贷总额下降到7 万亿人民币,还是比这个危机之前要高出去非常多。那么这种大规模的天量的信贷的发放,怎么可能不会给中国的通胀带来压力,而是说还是因为这个美国的零利率带来的这种压力?因为美国的零利率对中国的货币供应,对中国的通货膨胀形成影响的一个前提条件就是资本账户能够自由的流通。
中小企业被排挤
目前的这个货币政策的这种安排,是对中国的经济结构的长久的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是非常不利的。资金短缺,利率又很低,就正式利率又很低,这样一来的话,因为国企和地方政府能够得到这些贷款,享受到这么低的贷款利率,而另一方面的话,从这个国企和地方政府的经济受到打击不是太多,甚至说得到的帮助比较多。那么受到打击比较多的就是民企,不仅他们得不到贷款,而且把他们更多的人就逼到去做地下钱庄的这种借贷,要支付高利贷,这样的话把更多的通过高利贷,实际上让更多的民营企业被挤垮掉。
变相节省成本才有生存空间
如果老老实实做就能挣个腰包满满,谁会去做伤天害理的事情?通胀压力大,物价上涨,国家却不让食品价格上涨,与日化企业约谈。为了生存而变相节省成本,埋没良心。
人造的鸡蛋,塑料造的银鱼,糖水变的蜂蜜,猪肉变的牛肉……在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的当下,人们对有毒食品的报道已见怪不怪。复旦大学硕士三年级研究生吴恒却看不下去了,他用一个月时间,和34名志同道合者一起,做了一个《中国食品安全问题新闻资料库》。
2011年5月11日,吴恒在人人网和博客上发布了一篇日志,召集志同道合的人来共同建立一个中国食品安全数据库。他在日志中说:"我不是一个喜欢麻烦别人的人,特别是这种没有物质回报、付出了不一定得到别人理解的事情。但这一次,要我一个人来做完,的确有点难。"
让吴恒没有想到的是,1天之内,他就征集到了33位志愿者,大多来自他的近2000名人人网好友,包括22位"80后",3位"90后",甚至还有一名高三的学生。
5月13日,团队正式开始运作。17天内,共查阅相关报道17268篇,约1000万字,从中筛选出有明确来源、有受害者的2107篇报道,制作了2849条记录,并为每篇报道提取了包括事发地、涉及食品的种类、对人体有害的原因等在内的关键词。
5月27日,他们开始进行数据成果的标准化处理,参考了《食品安全法》,加之团队中有学食品专业的同学,最终将有害食品分为"造假、过期、添加剂、混有异物、包装材料有问题、无证经营、产品不合格、检疫不合格、卫生不达标、其他"10种。
6月17日零点,发布资料库及调查报告的官方网站"掷出窗外"正式上线,《中国食品安全问题新闻资料库(2004-2011)》出炉,还提供地区、食品名、关键词等查询。
减税是当务之急
这一次危机又是在"铁公基"一些方面玩了一些老的做法,这些老的做法以前也许1997、1998 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可以有效,因为那个时候中国的基础设施确确实实蛮落后的,所以那时候在"铁公基"这些方面做很多的投入,就为后来我们看到的中国的那些高速公路网络等等,奠定了这样一个基础。但是这个玩法不能够总是玩下去的。
耶鲁大学金融学院终身教授陈志武主张是给这些中小企业比如说免税一年,就不用交那个增值税,当然这样的话可能会在财政上会带来一些挑战。从长远来说,当时中国的那个总的公债余额占GDP 的比重不是太高,大概20%还不到,那么今天的话照样还是不是太高。那么如果这样子的话,让中小企业免税一年,然后给个人也减税,以这种方式把这些钱留给这些中小企业自己去花,这样就能缓解资金短缺问题。
出于决策层、政治层面的方便:既然以前都是按照"铁公基"的办法来刺激经济增长的,为什么现在要去考虑一些别的东西呢?尽管当时一些学者,也都是建议千万不要为了这次金融危机,就随便的推出一些对中国的长久经济结构的发展是有破坏性的、或者是非常大的负面影响的这些政策,而是更多的尽量采用一些政策,不仅仅能够解决当时的危机的挑战,同时在结构上也能够给中国的经济带来长久的好处。当然最后采用的是天量贷款和4 万亿的刺激方案。这样一来的话,很明显,必然意味着过几年以后这个通货膨胀会失控的。
汇改周年不思悔改
过去10 来年,每次汇率政策的调整都是被迫的。被迫当然不只是因为来自于美国、欧盟和其它国家的压力,在国内的也是在看到了因为汇率不上升带来了很多的经济结构性的问题以后,被逼上来的。就比如像现在,之所以最近的几个月人民币升值了有3 个百分点左右的这样的幅度,就是因为国内的通货膨胀的压力也越来越大。那么为了降低这个通货膨胀的压力,除了让利率上调,除了让存款准备金上调,利率往上调之外,也可以让汇率、让人民币升值一些,这样的话可以通过人民币的升值,把以美元计价的这些大宗商品价格的上升,所能够输入到中国国内的这个通胀的压力可以降低一点点。我们可以看到,就是说现在这些汇率政策的选择,往往是非常不愿意主动的去让人民币升值,而是每次都是被逼的,当一些问题已经严重到了一些结构不平衡的问题,严重到了没办法再持续下去的时候才开始被动的选择。这样一来的话,使得今天接下来快速的让汇率市市场化的可能性不是太大。但是我觉得尽管是这样子,为了长久中国经济结构的改善,必须让人民币的汇率朝着市场化的方向去迈进,这个步伐尽可能地快一些。当然利率市场化那方面的阻力就更大了。因为,如果说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主要的压力是来自于那些出口行业、出口企业,那么利率的市场化的最大的压力可能是来自于:第一,那些国有企业,第二,就是地方政府。现在不仅仅是国有企业还有地方政府的一些融资平台,还有其它的一些地方政府的借贷也好,都会因为利率的市场化而受到相对比较大的冲击。因为它们是目前人为通过行政手段压低的存款利率、贷款利率的最主要的这个受益者。
通胀就是因为国内货币政策失误
美国是零利率,只要美国是零利率,这些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国家,像中国、印度,利率只要高于2%、3%,它们很显然就会把很多的热钱都会吸引过来,这样的话,美国的零利率就自然会转变成中国和其它国家的通货膨胀的压力。那么在这个前提之下的意思是说,中国的货币政策再怎么样调,紧缩也好,怎么样,到最后都会是徒劳的。但实际上这个是很明显的站不住脚。
因为第一,中国的外汇的资本账户的控制、管制是非常严的,因为我自己也试过,去换一些钱放到国内来,换个10 万、15 万美元,实际上是蛮难的。因为每一个人,每一个账户只能够一年的话有5 万美元,好像到招行还有其它的银行也许可以弄到10 万,但是到最后的话,你要真的要对中国的那个外汇储备的货币供应构成影响的话,那就涉及到了几百万、几千万、几个亿、几十亿美元的这样一个金额,那你靠这种一个人一年5 万美元的这个上限,或者10 万美元的上限,你不太容易制造那种意义上的通货膨胀。
再一个,很显然,你看看中国自己,2009 年差不多10 万亿的天量贷款,2010 年,还是有8 万亿左右的这样的巨额贷款,今年的话估计还会有7 万亿左右的这种贷款。即使像今年,要是信贷总额下降到7 万亿人民币,还是比这个危机之前要高出去非常多。那么这种大规模的天量的信贷的发放,怎么可能不会给中国的通胀带来压力,而是说还是因为这个美国的零利率带来的这种压力?因为美国的零利率对中国的货币供应,对中国的通货膨胀形成影响的一个前提条件就是资本账户能够自由的流通。
中小企业被排挤
目前的这个货币政策的这种安排,是对中国的经济结构的长久的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是非常不利的。资金短缺,利率又很低,就正式利率又很低,这样一来的话,因为国企和地方政府能够得到这些贷款,享受到这么低的贷款利率,而另一方面的话,从这个国企和地方政府的经济受到打击不是太多,甚至说得到的帮助比较多。那么受到打击比较多的就是民企,不仅他们得不到贷款,而且把他们更多的人就逼到去做地下钱庄的这种借贷,要支付高利贷,这样的话把更多的通过高利贷,实际上让更多的民营企业被挤垮掉。
变相节省成本才有生存空间
如果老老实实做就能挣个腰包满满,谁会去做伤天害理的事情?通胀压力大,物价上涨,国家却不让食品价格上涨,与日化企业约谈。为了生存而变相节省成本,埋没良心。
人造的鸡蛋,塑料造的银鱼,糖水变的蜂蜜,猪肉变的牛肉……在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的当下,人们对有毒食品的报道已见怪不怪。复旦大学硕士三年级研究生吴恒却看不下去了,他用一个月时间,和34名志同道合者一起,做了一个《中国食品安全问题新闻资料库》。
2011年5月11日,吴恒在人人网和博客上发布了一篇日志,召集志同道合的人来共同建立一个中国食品安全数据库。他在日志中说:"我不是一个喜欢麻烦别人的人,特别是这种没有物质回报、付出了不一定得到别人理解的事情。但这一次,要我一个人来做完,的确有点难。"
让吴恒没有想到的是,1天之内,他就征集到了33位志愿者,大多来自他的近2000名人人网好友,包括22位"80后",3位"90后",甚至还有一名高三的学生。
5月13日,团队正式开始运作。17天内,共查阅相关报道17268篇,约1000万字,从中筛选出有明确来源、有受害者的2107篇报道,制作了2849条记录,并为每篇报道提取了包括事发地、涉及食品的种类、对人体有害的原因等在内的关键词。
5月27日,他们开始进行数据成果的标准化处理,参考了《食品安全法》,加之团队中有学食品专业的同学,最终将有害食品分为"造假、过期、添加剂、混有异物、包装材料有问题、无证经营、产品不合格、检疫不合格、卫生不达标、其他"10种。
6月17日零点,发布资料库及调查报告的官方网站"掷出窗外"正式上线,《中国食品安全问题新闻资料库(2004-2011)》出炉,还提供地区、食品名、关键词等查询。
减税是当务之急
这一次危机又是在"铁公基"一些方面玩了一些老的做法,这些老的做法以前也许1997、1998 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可以有效,因为那个时候中国的基础设施确确实实蛮落后的,所以那时候在"铁公基"这些方面做很多的投入,就为后来我们看到的中国的那些高速公路网络等等,奠定了这样一个基础。但是这个玩法不能够总是玩下去的。
耶鲁大学金融学院终身教授陈志武主张是给这些中小企业比如说免税一年,就不用交那个增值税,当然这样的话可能会在财政上会带来一些挑战。从长远来说,当时中国的那个总的公债余额占GDP 的比重不是太高,大概20%还不到,那么今天的话照样还是不是太高。那么如果这样子的话,让中小企业免税一年,然后给个人也减税,以这种方式把这些钱留给这些中小企业自己去花,这样就能缓解资金短缺问题。
出于决策层、政治层面的方便:既然以前都是按照"铁公基"的办法来刺激经济增长的,为什么现在要去考虑一些别的东西呢?尽管当时一些学者,也都是建议千万不要为了这次金融危机,就随便的推出一些对中国的长久经济结构的发展是有破坏性的、或者是非常大的负面影响的这些政策,而是更多的尽量采用一些政策,不仅仅能够解决当时的危机的挑战,同时在结构上也能够给中国的经济带来长久的好处。当然最后采用的是天量贷款和4 万亿的刺激方案。这样一来的话,很明显,必然意味着过几年以后这个通货膨胀会失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