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缩政策治不了当前通胀
2011-01-29 20:12:26 来源:本网编辑
著名经济学家 、中国企业投资协会副会长 厉以宁
现在有一种说法,中国人应该把投资拉动经济为主的方式改为以消费拉动经济为主,这个提法是对的,但是必须过渡。现在中国经济主要是靠投资拉动的,假定一下子转到民间消费的拉动,我们的经济增长就可能下滑。因为完全靠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率不可能超过5%,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如果下降到6%以下就会出现问题。所以,仍然要走投资、消费并重的道路,然后再逐步过渡到以消费拉动为主。
现在物价的上涨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抑制通货膨胀也是政府2011年的工作重点,抑制通货膨胀是可以做到的,但是要有效的控制,不那么容易,所以仍然要把经济方式的转变放在首位。通货膨胀是全世界的问题,而中国现在主要是三种类型的通货膨胀:
第一种类型的通货膨胀是需求拉动型的通货膨胀,是指投资需求过大,引起了各种物品价格的上涨,因为它和信贷的膨胀是结合在一起的,在这种通货膨胀的形势之下,如果采取紧缩的政策,那么对于压制通货膨胀可能会有一定的效果。
第二类通货膨胀是成本推进式的通货膨胀,成本推进式通货膨胀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受到全世界关注的,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通货膨胀还是作为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看的。造成成本推进式的通货膨胀主要有4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原材料供给不足,价格上涨;第二个原因是农产品价格上升,使生活成本上升;第三个原因是雇工成本的上升,工人工资增加;还有第四个,土地价格上升和房产价格上升,这个上升势必使成本上升。
第三类通货膨胀叫国际输入型的通货膨胀,这也是比较新的问题。国际输入型的通货膨胀主要有两个渠道,一个是商品流动渠道,一个国家需要的产品中有一定的,甚至相当一部分由国外输入,比如说石油、铁矿石、有色金属、棉花、农产品、大豆、粮食等。国际上的价格上涨,通过商品渠道而传递进来的通货膨胀就是国际输入型的通货膨胀,这种通货膨胀是长期的。国际输入型的通货膨胀还有第二个渠道,即资本流通渠道。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复苏的速度慢,利率较低;相对来说,中国复苏得较快,利率比西方发达国家要高。而中国投资前景看好,所以热钱和资本争先流进中国,有的是有项目的,有的是原来没有计划,进来中国再说的。这部分资金就要炒股,炒楼,买资产,等待人民币升值。这些热钱是没有办法控制的,热钱进入资本市场,这就把通货膨胀输入到中国来了。应付国际输入型的通货膨胀对策在哪里?紧缩没有太大作用,外汇管制,筑起篱笆不让它进来,是做不到的,因为有些项目还要吸引。另外,对热钱的识别也存在一些困难。
所以现在有两个问题在争论:第一,人民币汇率升值问题。人民币汇率大幅升值对我们是有害的,人民币如果小幅升值则利大于弊,因为它是鼓励中国资本外出,中国资本外出到国外买资源、买股票、买地、兼并好企业……这实际是抵制国际输入型通货膨胀。另外一个办法就是要充分利用中国现在的外汇储备,中国要用活外汇储备,使我们的企业走一条新路。国有企业应该服从国家的发展战略,这是国有企业的义务、社会责任。所以国有企业应该承担起引导民营企业的任务,使其更符合现在的发展战略。
通货膨胀率的警戒线定在3%,这个数字是适用于西方的, 因为西方发达国家的增长率只有3%,西方通货膨胀率在2%~3%是很理想的。中国2010年的增长率为10.3%,如果在10.3%的经济增长率下还把3%的通货膨胀率作为一个警戒线,会给经济带来很多问题。所以应该取半,4.5%的通货膨胀率作为警戒线是可以的,是社会可以承受的,这样从长远来说有利于经济发展。
我们现在的做法不是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转向紧缩的货币政策,而是向稳健的货币政策过渡,如果再控制不住,就逐步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物价上涨涉及到将来工资制度改革的问题,工资制度的改革,就是把工资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工资收入,一部分叫物价补贴。工资收入和GDP挂钩,工资会随着GDP的增长逐步上升;对物价补贴与消费物价指数挂钩,消费物价指数哪怕只有1%,工资就增加1%,物价下跌工资并不下降。
在工资制度改革问题的讨论过程中人们提出两个问题:一个是农民的问题,因为农民没有工资;另一个是民营企业的问题。对于农民,国家应该适度地给他们一些补助,包括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等措施。中国解决就业问题,仍然靠民营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目前解决就业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把民营经济政策放宽,减免税收。2010年,重庆推出了扶植微型企业的政策,重庆的微型企业标准是:第一,包括本人在内凡是工作人数在20人以下的就叫微型企业;第二,创立的资本金在10万元以下。对于微型企业,减免税,银行贷款政府做担保,政府出资为职工进行技术培训,注册登记银行开户手续简化等。这样就降低了创业的门槛,最适合大学毕业生创业,中国就业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最后,扩大内需最好的办法就是给农民发产权证,首先是房产证。我们在农村调查,农民给我讲了一个两只老鼠的故事。农民说农村是集体所有制,自己盖的房子没有产权证,不能抵押不能转让,出租都难,他们只能给亲戚朋友住。如果给外地人住,过两年他不走了,因为没产权证,很难把房子要回来。所以宁肯上锁,夫妇两人带着孩子出去打工了,家里一把锁,就变成老鼠窝了——第一只老鼠;两手空空进城了。进城以后因为没钱就租不到好房子,只能住地下室,变成老鼠了——第二只老鼠。
2010年6月5号,上海《文汇报》第一版登了上海市嘉定区的情况,嘉定区的农民迁进了新村以后,每户分给三套房子,政府规定三套房子只能住两套,一套用于出租,三年之后,房屋可以自由买卖。十七大讲要给农民以财产性收入,没有财产,没有产权哪来财产性收入?有财产权,现在房子可以出租了,家里生活就改善了,内需就扩大了。
(本文根据厉以宁副会长在中国企业投资协会新春酒会上的演讲录音,由《东方财经》整理。)
(阿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