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厘岛路线图”进行时
2007-12-04 09:26:18
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将于12月3日至14日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召开,主要讨论《京都议定书》在2012年到期后,全球如何进一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等问题。分析认为,本次会议不可能彻底解决“后京都”问题,但各方有可能就未来“后京都”谈判中所涉及的领域以及达成最后协议的时间取得共识,这就是所谓“巴厘岛路线图”。绘出“巴厘岛路线图”,将是解决“后京都”问题的第一步……
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今日召开
2007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将于12月3日-14日在印尼巴厘岛召开。气候问题关系到环境变化、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等,越来越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这次大会能否为遏制温室气体排放、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创造机遇,是世人最为关注的焦点。
气候变化是今年最“热”的全球话题之一。近年来,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成为众多国际会议的重要议题,它已经远远超过本身的含义,具有越来越多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内涵。今年1月开始,从世界经济论坛、欧盟首脑会议、八国集团首脑会议到亚太经
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和联合国大会,一系列国际会议都将气候变化作为重要议题。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6月任命了3名气候变化问题特使,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和一直关注气候变化的美国前副总统戈尔还共同获得2007年诺贝尔和平奖。IPCC主席拉金德拉•帕乔里说,现在各国领导人和公众对气候变化的关注是“空前的”。
印度质疑减排建议不利本国脱贫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11月27日发布了一份名为“与气候变化作战”的《2007/2008人类发展报告》,第一次给发展中国家提出减排目标。28日,一向对环境问题不太表态的印度一反常态,公开质疑这份报告,认为其体现了“对发展中国家的严重不公”,并表示对温室气体排放量的限制将很可能会让印度消除贫困的目标变得更加艰难。
印度计划委员会副主席蒙太克•阿鲁瓦利亚28日在新德里表示,“这是我第一次看到联合国报告让发展中国家来承担(减少排放的)责任,我对报告背后的研究小组充满了质疑,他们需要提供更多的证据以支撑其观点。”阿鲁瓦利亚还称,印度政府今后仍将消除国民贫困作为重要的目标,而发达国家应该对过去150年间巨额温室气体排放承担更多的责任。与此同时,《印度快报》、《印度斯坦时报》也在近几天里就印度所面临减排压力的问题进行了集中报道,并引述多方观点表示,印度做出减排的承诺很可能会让其经济发展遭遇重大挫折。
此前不久,联合国负责气候变化事务的最高官员、《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伊沃•德博埃尔对巴厘岛会议表示乐观,已有不少国家表示希望“后京都议定书谈判”能顺利进行,欧盟已经承诺大幅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已经制订或正在制订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不过,德博埃尔同时表示,发展中国家的首要问题还是发展经济和消除贫困,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发达国家应该积极与发展中国家合作,具体方式包括直接投资以及环保技术转让等。我们现在需要的,是一些国家,尤其是一些发达国家,以更加明确的政治态度来应对气候变化。据德博埃尔介绍,按照计划,巴厘岛会议将不会讨论广受关注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减排目标,而将把重点放在启动谈判以及谈判所要涉及的技术合作、资金投入等领域。
巴厘岛会议与“后京都”问题
早在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就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主张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遏制全球气候变暖的国际公约。1997年,公约第三次缔约方大会又在日本京都通过了《京都议定书》,对减排温室气体的种类、主要发达国家的减排时间表和额度等作出了具体规定。但是,《京都议定书》的减排承诺截止于2012年,如何保证此后人类减排温室气体的努力不会中断?这就是近来频频见诸媒体的“后京都”问题。
巴厘岛会议可能是解决“后京都”问题的一个契机。联合国秘书长气候变化问题特使韩升洙认为,本次会议不可能彻底解决“后京都”问题,但各方有可能就未来“后京都”谈判中所涉及的领域以及达成最后协议的时间取得共识,这就是所谓“巴厘岛路线图”。绘出“巴厘岛路线图”,将是解决“后京都”问题的第一步。
绘制“巴厘岛路线图”的最主要障碍在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分歧。众所周知,由于各国在经济发展水平、历史责任以及当前人均排放上的差异,发展中国家不应也不能承担与发达国家同样的减排责任,这就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所指明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然而,一些发达国家在减排问题上对中国、印度和巴西等发展中大国提出了苛刻要求,而它们在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方面却并不积极。
当然,希望依然存在。世界各国在今年的多次高级别国际会谈中,已充分交流了各自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立场,而且就以下问题达成了共识: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在联合国框架内讨论未来的国际减排协议。这为“巴厘岛路线图”的诞生奠定了基础。最重要的是,全世界所有的国家都应认识到,“我们是在同一个战壕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