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总理工作报告勾勒今年宏调从紧路线图
2008-03-10 10:13:10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5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了政府工作。解读报告发现,在继续坚持货币政策从紧的同时,政府也向市场传递出货币政策将更加灵活的信号。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以及控制信贷、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等手段都被纳入了政策篮子,从粗到细,从口号到措施,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勾勒了今年宏调从紧的细化路线图……
咬定“货币从紧”不放松
自从去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度将货币政策定调为从紧之后,市场时刻都在关注和讨论这一变化的具体路径及可能影响。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总理再次强调,今年将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
这实际上是一以贯之地继承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总方针,因为促使中央做出从紧货币政策决策的国内宏观经济环境并没有变化,报告只是更加强化了政府的决心和态度。总理的报告向市场传递出这样的信息:物价涨幅过高、信贷增速过快这些问题并没有缓解,政府仍保持高度关注。事实上,今年1月份,居民消费物价指数同比增速以7.1%创下11年新高,当月新增贷款规模也高达8036亿元,创下单月新增贷款历史新高。这些数据都成为宏观调控"双防"、货币政策从紧在2008年唱主角的客观背景。
数量工具更受器重
报告中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坚定了货币政策从紧思路之后,报告还非常详细地给出了调控所能采用的具体措施。简单地说,包括运用准备金率、利率等金融工具;优化信贷结构,严格执行贷款条件;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三条路径。可以说能够运用的经济杠杆工具都提到了,就连汇率工具也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增强汇率弹性”的表述被囊括在内。
虽然调控工具林林总总,但政府选择时必然也会有先后考虑。从报告来看今年数量型工具将会更被器重,因为按照报告原文,政策执行将“综合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等方式,加大对冲流动性力度;合理发挥利率杠杆调节作用”。
但报告对利率似乎没有太多的关注,因为加息重在降低市场对于通货膨胀的预期,但是事实上,投资者对于今年CPI走势前高后低已经达成了共识,预期正在转好,那么就没有必要加息。相反,在数量工具的使用中注入抑制通胀的预期,起到控制货币和信贷的最终作用,预计3月份央行回笼流动性的力度可能就会比较猛,存款准备金率将上调0.5-1个百分点。
财政政策“多管齐下”
在货币政策从紧的规则下,为了应对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财政政策的“稳健”特征将体现在多方面,虽然加息是治理通胀的第一利器,但美国近期的降息举措使中美利差倒挂,货币政策运作的空间受到限制。这样,更需要财政政策站出来充当反通胀的“尖兵”。
亚博分析认为,考虑到本轮通胀所呈现的明显的结构性特点,并有向成本推动型物价上涨转变的趋势,财政政策至少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加以应对。首先,稳定物价是国内宏观调控的主要抓手,对于财政政策来说,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保证中低收入家庭的抗通胀能力的结构性调整要增强,同时,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加快农资等上游产品的生产,保证国内商品农产品的供应。其次,财政政策还应该在税收上做文章,通过适当调节税收政策,如抑制农产品、矿产及相关产品出口,鼓励紧缺产品进口,从源头上稳住物价。另外,在抑制由于房价上涨等因素导致社会整体价格上涨预期时,财政政策也有较大空间。比如,政府通过安排一定的财政资金支持住房保障,运用多种政策手段给予低收入群体不同的保障支持力度,帮助低收入群体获得基本的住房。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继续调整财政支出和政府投资结构,较大幅度地增加“三农”、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文化、节能减排和廉租住房建设等方面的支出。同时,在安排财政超收收入的支出方面也集中财力办关系民生和制度性建设方面的事。应该说,其中的很多政策对稳定经济增长和抑制价格总水平上涨都有积极意义。
在稳健财政政策基础上准备积极灵活的“多管齐下”财政预案,可发挥更多的作用,在外部环境比较恶劣的情况下,大规模的财政投入可以帮助国内经济保持生机活力,实现经济的软着陆。在货币政策从紧的预期下,财政政策应“留一手”,一旦经济受到外部很大的负面影响,就应该用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积极改善基础设施、提高节能减排水平等方式拉动经济,改善国民经济的软、硬件环境。
“微调”更灵活更弹性
在咬“紧”的同时,货币政策似乎也出现了一点松动。这种松动,体现在货币政策的灵活性上。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时的表述相比,此次报告用更多的篇幅描述了国际形势的大背景,强调了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也就意味着货币政策更加灵活,在从紧的同时也充分做好了应对国际经济环境变化的准备。
今后政府的调控重心会转到“微调”上来。与央行发布的2007年四季度政策报告指出的同样,未来将执行从紧的货币政策,但会科学把握调控的节奏和力度,适时适度微调。
实际上,企业的扩张正朝着政府难以调控的方向发展,政府有时候也被企业“拖”着走。如果我们继续按原计划控制信贷,那么未来每个月放贷的数目将非常少,企业得不到资金支持。在外需减少、内需不振、人民币升值、PPI飙涨、劳动力成本提升以及融资成本增加甚至没有银行贷款的情况下,企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从目前的情况看,珠三角已经有不少企业埋怨各种成本上涨,经营压力越来越大,如果任由事态发展,未来企业破产、员工失业、经济硬着陆的风险会增加。
而现在从紧的货币政策正面临新的考验:灾后重建需要新的资金注入,出口萎缩需要开拓国内市场,企业经营成本上涨需要资金共渡难关,按照原计划投放信贷既不现实也不合理。对经济过热进行刹车靠一年两年强制性的货币从紧政策是难以奏效的,“灵活从紧”的货币政策才是未来调控的方向。至于灵活从紧货币政策产生的新的流动性过剩,可以继续使用数量型工具对冲。
亚博分析认为,宏观调控只有更贴近实际,灵活搭配不同的手段,加大政策协调的弹性,张弛有度,才能更好地实现政府报告提出的目标。调控政策不仅要需充分考虑到外部经济的影响,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有效结合,更要在执行政策的过程中敢于变革创新。面对诸多不确定因素,随机应变灵活应对。
咬定“货币从紧”不放松
自从去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度将货币政策定调为从紧之后,市场时刻都在关注和讨论这一变化的具体路径及可能影响。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总理再次强调,今年将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
这实际上是一以贯之地继承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总方针,因为促使中央做出从紧货币政策决策的国内宏观经济环境并没有变化,报告只是更加强化了政府的决心和态度。总理的报告向市场传递出这样的信息:物价涨幅过高、信贷增速过快这些问题并没有缓解,政府仍保持高度关注。事实上,今年1月份,居民消费物价指数同比增速以7.1%创下11年新高,当月新增贷款规模也高达8036亿元,创下单月新增贷款历史新高。这些数据都成为宏观调控"双防"、货币政策从紧在2008年唱主角的客观背景。
数量工具更受器重
报告中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坚定了货币政策从紧思路之后,报告还非常详细地给出了调控所能采用的具体措施。简单地说,包括运用准备金率、利率等金融工具;优化信贷结构,严格执行贷款条件;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三条路径。可以说能够运用的经济杠杆工具都提到了,就连汇率工具也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增强汇率弹性”的表述被囊括在内。
虽然调控工具林林总总,但政府选择时必然也会有先后考虑。从报告来看今年数量型工具将会更被器重,因为按照报告原文,政策执行将“综合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等方式,加大对冲流动性力度;合理发挥利率杠杆调节作用”。
但报告对利率似乎没有太多的关注,因为加息重在降低市场对于通货膨胀的预期,但是事实上,投资者对于今年CPI走势前高后低已经达成了共识,预期正在转好,那么就没有必要加息。相反,在数量工具的使用中注入抑制通胀的预期,起到控制货币和信贷的最终作用,预计3月份央行回笼流动性的力度可能就会比较猛,存款准备金率将上调0.5-1个百分点。
财政政策“多管齐下”
在货币政策从紧的规则下,为了应对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财政政策的“稳健”特征将体现在多方面,虽然加息是治理通胀的第一利器,但美国近期的降息举措使中美利差倒挂,货币政策运作的空间受到限制。这样,更需要财政政策站出来充当反通胀的“尖兵”。
亚博分析认为,考虑到本轮通胀所呈现的明显的结构性特点,并有向成本推动型物价上涨转变的趋势,财政政策至少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加以应对。首先,稳定物价是国内宏观调控的主要抓手,对于财政政策来说,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保证中低收入家庭的抗通胀能力的结构性调整要增强,同时,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加快农资等上游产品的生产,保证国内商品农产品的供应。其次,财政政策还应该在税收上做文章,通过适当调节税收政策,如抑制农产品、矿产及相关产品出口,鼓励紧缺产品进口,从源头上稳住物价。另外,在抑制由于房价上涨等因素导致社会整体价格上涨预期时,财政政策也有较大空间。比如,政府通过安排一定的财政资金支持住房保障,运用多种政策手段给予低收入群体不同的保障支持力度,帮助低收入群体获得基本的住房。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继续调整财政支出和政府投资结构,较大幅度地增加“三农”、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文化、节能减排和廉租住房建设等方面的支出。同时,在安排财政超收收入的支出方面也集中财力办关系民生和制度性建设方面的事。应该说,其中的很多政策对稳定经济增长和抑制价格总水平上涨都有积极意义。
在稳健财政政策基础上准备积极灵活的“多管齐下”财政预案,可发挥更多的作用,在外部环境比较恶劣的情况下,大规模的财政投入可以帮助国内经济保持生机活力,实现经济的软着陆。在货币政策从紧的预期下,财政政策应“留一手”,一旦经济受到外部很大的负面影响,就应该用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积极改善基础设施、提高节能减排水平等方式拉动经济,改善国民经济的软、硬件环境。
“微调”更灵活更弹性
在咬“紧”的同时,货币政策似乎也出现了一点松动。这种松动,体现在货币政策的灵活性上。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时的表述相比,此次报告用更多的篇幅描述了国际形势的大背景,强调了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也就意味着货币政策更加灵活,在从紧的同时也充分做好了应对国际经济环境变化的准备。
今后政府的调控重心会转到“微调”上来。与央行发布的2007年四季度政策报告指出的同样,未来将执行从紧的货币政策,但会科学把握调控的节奏和力度,适时适度微调。
实际上,企业的扩张正朝着政府难以调控的方向发展,政府有时候也被企业“拖”着走。如果我们继续按原计划控制信贷,那么未来每个月放贷的数目将非常少,企业得不到资金支持。在外需减少、内需不振、人民币升值、PPI飙涨、劳动力成本提升以及融资成本增加甚至没有银行贷款的情况下,企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从目前的情况看,珠三角已经有不少企业埋怨各种成本上涨,经营压力越来越大,如果任由事态发展,未来企业破产、员工失业、经济硬着陆的风险会增加。
而现在从紧的货币政策正面临新的考验:灾后重建需要新的资金注入,出口萎缩需要开拓国内市场,企业经营成本上涨需要资金共渡难关,按照原计划投放信贷既不现实也不合理。对经济过热进行刹车靠一年两年强制性的货币从紧政策是难以奏效的,“灵活从紧”的货币政策才是未来调控的方向。至于灵活从紧货币政策产生的新的流动性过剩,可以继续使用数量型工具对冲。
亚博分析认为,宏观调控只有更贴近实际,灵活搭配不同的手段,加大政策协调的弹性,张弛有度,才能更好地实现政府报告提出的目标。调控政策不仅要需充分考虑到外部经济的影响,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有效结合,更要在执行政策的过程中敢于变革创新。面对诸多不确定因素,随机应变灵活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