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三峡”工程跃跃欲试

2007-12-10 09:32:33    

三峡工程历经十五年建设,已接近尾声。但自去年进入初始运行期以来,其对长达六百公里库区的生态环境以及长江河道形态产生的影响,也逐步显现。温家宝总理在今年国务院182次常务会议上,讨论解决三峡工程一些重大问题时认为首要的问题是生态环境问题。而这一系列苗头也引起了外界的不少猜测,不过官方口径比较一致,并积极准备“准三峡”工程的开工建设……

官方表态坦承问题

9月25日召开的三峡工程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工作会议上,国务院三峡办主任汪啸风承认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目前已出现诸多问题。如三峡库区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水土流失严重;水库蓄水后,流速减缓,水体交换能力减弱,支流富营养化问题显现,塌岸、滑坡等地质灾害发生的诱发因素增多;三峡建坝后泥沙运动规律发生变化,存在库区淤积、坝下清水冲刷、河
口水文生物环境改变等隐患;生态环保缺乏统一规划;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有待加强等。

水库的水不断的腐蚀长江沿岸,随着水位的变化造成一系列塌岸滑坡等地质灾害。重庆市副市长说西南市区的发展临近水库区,已发生了91处塌岸,长达36公里的堤防被水侵蚀成空洞的灾情。

负责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预防和控制的官员承认频繁的地质灾害已威胁到周围居民的生命安全。他说库区的滑坡甚至造成高达 50米高的巨浪,冲击邻近的陆地,造成更多的塌岸。

地方官员在会议中报告说污染延伸至长江支流的水系。威胁到居民的饮水来源。大量沉积物造成的污染已经影响到临近一个人口达五万人的县的饮用水。周围水系布满了蓝藻。

耗费220亿美元建造的三峡工程正饱受外界批评。

不要妖魔化三峡工程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1月27日举行记者会,介绍三峡工程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院士潘家铮在会上批评部分西方记者妖魔化三峡工程。他强调,一些媒体和记者对中国的偏见太深,到处收罗、夸大歪曲、讽刺挖苦,甚至于是无中生有、挑拨离间。

在此次记者会上,针对9月份的一番危机说法,汪啸风表示,三峡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指出,生态环境问题不影响工程的可行性,总的来说,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利大于弊。按照这个结论,他自己在武汉会议上,充分肯定了三峡工程建设以来所取得的成效,其中包括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方面取得的明显成效。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建设一流的水电工程,创造一流的生态环境的“双一流”目标及其实现的措施和途径。同时,他也根据这个结论分析了可能出现的隐患和问题。

此外,潘家铮强调,他注意到有很多外国的记者参加会议并提问,我以一个普通公众的身份说,他自己对外国的记者和报刊一直是很尊重的,因为他们的报道第一是客观,第二是公正。可是最近他发现有一些媒体和记者对中国的偏见太深。他们对中国的成就、贡献绝口不提,对中国的一些问题,或者说是“阴暗面”,到处收罗、夸大歪曲、讽刺挖苦,甚至于是无中生有、挑拨离间。

潘家铮说,他认为这样的做法,对增加友谊、沟通没有什么好处,就拿最近对三峡工程的报道来讲,他也收集了一些,比如“扬子江上的妖魔、三峡工程成为全球变暖的定时炸弹,几百公里长的水库中,水看起来像酱油一样”……

潘家铮最后指出,三峡工程耗尽了他后半辈子的全部精力,现在这个工程被人们形容为妖魔、炸弹、一库酱油,心里很不好受,他希望这些先生们能够客观地报道中国,中国人民欢迎朋友们的批评和监督,哪怕讲得重一点也是欢迎的,但是请不要“妖魔化”。

四座“准三峡”工程已上日程表

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自建设初期就受到各界关注。近期来,一些海外媒体大篇幅刊登关于三峡的不实报道,引起中国各界的强烈反弹,令参与建造三峡工程的两院院士潘家铮疾呼,“海外媒体不要妖魔化三峡”。

为此,国务院三峡办、新闻办日前组织中外媒体赴三峡采访,将真实的三峡呈现于公众面前,并借此向外界显示,中国将继续复制“三峡工程”到更多的地方。

据三峡总公司相关人士介绍,目前三峡总公司已计划在长江上游再建四座水电站,总发电量将是三峡工程的两倍。已于上月成功截流的中国第二大水电站溪洛渡电站,就位于四川雷波县和云南永善县境内金沙江干流上,电站总装机容量为1260万千瓦,坝高278米,防洪库容46.5亿立方米。金沙江下游水电梯级开发最下游的向家坝水电站设计装机容量600万千瓦,计划2012年首批机组发电、2015年工程竣工,工程动态投资估算约180亿元。此外,三峡总公司决定将乌东德水电站与白鹤滩水电站作为一组电源同时开发,2008年完成可行性研究,进入前期准备,可望2010年开工,目前正抓紧勘测设计工作。

国务院三峡办水库司副司长周维表示,目前外界关注的环保、移民、地质灾害等问题,均经过专家论证探讨,“目前看工程的发展比预期更好”。虽然三峡工程已实现巨额利润,但国务院三峡办水库司司长柳地认为,防洪才是三峡工程最核心的目标,三峡大坝已做好防御千年一遇洪水的准备。对此,三峡总公司官员表示认同并称,三峡工程应为民谋利,相信应在移民、环保等方面加大投入。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