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大坝浇铸国人百年富强梦

2006-05-23 09:54:43    

 

2006年5月20日14时,三峡坝顶上激动的建设者们见证了大坝最后一仓混凝土浇筑完毕的历史性时刻。至此,世界规模最大的混凝土大坝终于在中国长江西陵峡全线建成。毛泽东主席当年绘制的蓝图“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终于实现了,对于外界的质疑声,中国人作出了正面回答……

 

三峡工程百年大事记

 

1919年,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之二——实业计划》中谈及对长江上游水路的改良,最早提出建设三峡工程的设想。

 

1955年12月,周恩来在北京主持会议,正式提出,三峡水利枢纽有着“对上可以调蓄、对下可以补偿”的独特作用。

1958年3月,中共中央成都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三峡水利枢纽和长江流域规划的意见》。

1989年年底,作为三峡总体工程一部分的葛洲坝工程全面竣工。

1992年4月3日,七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

1993年7月26日,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查批准了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初步设计报告,标志着三峡工程建设进入正式施工准备阶段。

1994年12月14日,三峡工程开工典礼在三峡坝区隆重举行。

1997年11月8日,三峡工程大江截流成功。

2002年1月13日,三峡工程大坝已经达到2003年蓄水发电所需的坝高,三峡大坝迎水面高程已经全线达到140米海拔高程以上,大坝高度已具备挡水要求。

2002年10月26日,全长1.6公里的三峡二期大坝全线封顶,整段大坝都已升高到海拔185米设计坝顶高程。

2003年7月10日,三峡左岸电站2号、5号机组并网发电,比原计划提前20天。

2004年7月8日,三峡双线五级船闸通过验收,转为正式通航。

2006年5月20日,三峡大坝全线建成,达到海拔185米设计高程。

 

国外舆论基调——褒大于贬

 

从十几年前中国开始讨论建设三峡水电站开始,国外也对三峡建设带来的安全,特别是环境问题发出了担心的声音,直到现在三峡大坝即将建成,一些人仍怀有疑问。但绝大多数外国媒体和学者认为,就像“中国正在走自己的路”一样,三峡工程代表着“中国根据自己的国情确定的能源发展道路”。从这个意义来说,三峡工程不但将“为中国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能量”,也将成为“中国的象征”。

 

美国《华盛顿邮报》18日在头版显著位置刊登题为《中国力量的源泉和象征》的文章,称经过13年的建设,并移走了上百万村民后,中国即将为横跨扬子江的世界最大大坝浇筑上最后的混凝土:届时三峡大坝将达到设计的坝顶高程185米。这个规模庞大的钢筋混凝土工程投资总额高达240亿美元。这项“中国自长城以来最雄心勃勃的建设”。

 

俄罗斯媒体对三峡工程的进展非常关注。不仅《独立报》等俄全国性媒体,就连《哈卡斯新闻》等地方媒体以及众多电子媒体,近来都不约而同对三峡大坝进行详细报道。俄水电专家亚·托洛什诺夫曾多次到包括三峡在内的世界各大水电站进行考察,他表示:“在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我们帮助中国建设了三门峡水电站。现在三峡工程即将顺利收尾,这反映了中国的成功,而俄罗斯在水电方面仍旧在原地踏步。”他称,就总体技术水平而言,俄还停留在20年前。

 

日本媒体和专家学者对三峡大坝的报道量近来也大幅增加。《日本经济新闻》认为,三峡水电站的年发电量相当日本九州电力公司的总发电量,不仅可以缓解中国严重的能源短缺问题,而且还能够减少废气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其次,能够增加通航能力,提高中国内陆地区的物流效率,有利于外国企业的投资。

 

中国人实现富国梦走自己的路

 

这些问题十几年前不仅外国人,中国人也都提出了,并进行过反复的论证。三峡工程是世纪工程,也是世界级工程,史无前例,在没有经过时间验证之前,人们有各种担心是完全正常的。西方人提出这些未必都是出于恶意。最重要的是,三峡工程是中国人在非常清醒、科学的环境中建造的。这个过程就是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它更像是在能源短缺、火力发电同样面临困境的时代,中国人代表全人类所做的探索。

 

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副总经理曹广晶表示,“我们不能说三峡工程是完美的,我们要等30年才能下这样的结论。” 对于国内外关注的安全问题,他表示,大坝按千年一遇洪水设计,万年一遇洪水加10%的余度进行校核,同时也考虑了各种可能的最不利的荷载组合,如地震等因素在内,大坝本身的安全是非常可靠的,常规武器不可能使大坝溃决。即使爆发核战争,也有事前的防范措施。

 

对于环境问题,长江水利委员会三峡工程局高级工程师谢修发认为,三峡工程本身是一项环保工程。水电是清洁能源,这些巨大的可再生能源若换算成火力发电的消耗,相当于平均每年减少燃烧原煤约5000万吨,每年可减少排放1000万吨可形成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减少200多万吨可造成酸雨的二氧化硫,减少1万多吨一氧化碳,还减少大量的废水、废渣、浮尘等。

 

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王兴奎教授称,三峡工程不仅具有防洪、通航、发电三大效益,而且在提供替代能源和维护社会稳定方面有重大作用。三峡工程对中国和世界的贡献和意义不仅仅体现在经济上,更应从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发展效益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等方面综合考虑。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