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关系还可以“特殊”一些

2012-08-31 11:18:25    来源:兰瑞环球


在中德建交40年之际,德国总理默克尔年内第二次访问中国,既是为了救德国,也是为了救欧洲。

从媒体披露的内容来看,中德合作的"干货"很多,双方签署涉及航空、汽车等多个领域的十余项合作协议,其中包括金额约35亿美元的空客A320系列飞机采购协议。同时,中德同意通过协商解决光伏产业的有关问题,避免反倾销,进而加强合作,这也是第二轮中德政府间磋商的一个重要成果。不过,在是否购买欧债问题上,中国同时表达了信心和担心。

早在默克尔访华前夕,英国《金融时报》就已点题,默克尔庆祝中德"特殊关系"。德国作为欧元区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在欧洲内部德国主导着对华贸易,它的对华贸易量占欧盟对华贸易量的30%。正如西方智库所指出的那样,中德之间在经济关系上有着近乎完美的互补关系,中国需要技术,德国需要市场,中德之间需要合作。

在8月30日发表的《第二轮中德政府磋商联合声明》中,写进声明中的29项磋商成果中涉及政治关系的有4项,涉及经济关系的有16项,涉及教育、文化、人才、卫生等其他重要合作领域的有9项。在政治方面的合作成果,大多是一些原则共识,而在经济方面,则具体和深刻的多,不仅伴有合作,还从机制和制度上进行总结和促进。由此可见,中德关系在经贸领域确实很有的聊。但我们也看到,在政府磋商的规模和层次上,对于中国而言,只与德国达到了这样的规格。

毫无疑问,欧元的生存关系到中国的利益。长远来看,欧元的存在有利于打破美元的霸主地位,对致力于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人民币具有积极意义。这也是一直以来欧元区劝中国出手购买欧债的甜蜜说辞。在这方面,德国等欧元区国家有些端着,没有诚邀中国救市的干货,而总是希望中国豪情大发,做活雷锋。只有德国对中国的经济和政治利益予以充分考虑,中国购买欧债才能够在国内获得群众基础。在8月30日的联合声明中,其中一条提到"支持两国金融机构和企业在双边贸易和投资中使用人民币和欧元",这样的共识和合作,才是具有诚意的奶酪。

不可否认的是,出于种种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包括德国在内欧洲诸国还是对中国心存芥蒂。但同为大国,距离遥远(没有地缘政治冲突),经济互补,仅仅是这几条,就足以形成一个中德之间的特殊关系。事实上,在希拉克和施罗德主政时期的法国和德国,与当时的中国关系如果不能说是特殊的话,也可以说是亲密的。虽然欧洲的政治环境多变,左与右,河东河西各三十年。但中国只要能够做好自己的事情,能够保持自己的稳定和发展,这种与另外一个大国的"特殊"关系,应该会有更广阔的空间。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