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荒”摧残中小企,谁人出手挽狂澜
2012-01-05 10:41:52 来源:兰瑞环球
“过年如过关”,随着龙年农历新年临近,中小企业越来越感到今年“年关”难过。全球经济一片萧条,中国经济增长前景不明,中小企业,特别是处于产业链中下游的小型、微型企业内外交困,“钱荒”更是“年关”下最残酷的现实压力,近期广东、浙江等地已有不少企业因资金链难以维持停产关门。
“钱荒”是贯穿去年全年经济的关键词。不仅许多小企业缺钱,大企业也未能幸免,缺钱的最直接表现就是高利贷横行,过去主要发生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高利贷蔓延到了全国,中西部已非常普遍。
但实际上,过去3年,中国银行体系向全社会新注入资金年均高达8万亿元,远远高于2007年以前3万亿元的常规规模。去年虽然货币政策一度偏紧,全年新增贷款也超过7.5万亿元。
为什么钱多了,所有人却都抱怨银根过紧,企业也拿不到钱?原因之一可归咎于贷款结构的偏差,过去3年大量贷款不得不继续流向“四万亿”计划投资的“铁公基”。审计署曾公布,“四万亿”投资第一年2009年,银行新增贷款中6万亿元投向基础设施。由于基础设施投入的持续性和“拋物线式”趋势,2010年、2011年配套贷款投入肯定不能少于6万亿元,这意味着当年社会可利用的新增贷款不足2万亿元。另外,2011年史上最严厉的调控,使得房地产市场预期转向,房地产变现困难,也令整个社会的衍生流动性大幅收缩,进一步加剧了“钱荒”。
今年中央定调货币政策保持稳健,但在决策层仍高度警惕通胀反弹的背景下,期望今年货币政策“大放水”并不现实。因此,即使今年货币政策有所宽松,如果信贷结构不调整,企业依然将遭遇“钱荒”。
如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已成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工信部等部委绸缪出台扶持政策帮助中小企业应对“钱荒”,近日开幕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也将之设为重大议题之一。要根本解决“钱荒”问题,一方面,贷款结构调整是紧迫现实,另一方面在审慎原则下减少金融管制,这涉及到金融主体、监管层等一系列深层制度改革,非一日可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