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资本冲击矿业市场遇上“玻璃门”

2011-11-22 12:01:26    来源:亚太博宇

在近两年中国矿业市场上,一方面是国土资源部不断整合矿业权以"减权增产",使得全国登记在册的探矿权和采矿权逐年减少;另一方面,随着矿权数量一同减少的,是此前大批进入该市场的民间投资者。在国土部官员眼中,这是市场化的自然结果--高风险高投入的矿业市场并没有太多空间留给目前实力偏弱、技能不达标的民间资本。但在一些民间投资者看来,这自然又是一场"国进民退"的非市场化演进。不过,还有第三种看法,对于矿业市场这个错综复杂、技术含量极高的领域而言,大批等候于门外的资金尚缺乏一个成熟的矿业资本市场--矿业板作为平台。位于北京和天津的两家矿业权交易所正在尝试搭建上述市场,他们在做的第一步是从单一的地勘基金开始。矿业板在海外已有成功先例,大概思路是通过资本市场的引入,将所需的庞大地勘资金分散到每个投资者头上。此外,通过引入资本市场的信息披露制度,以及第三方监督机构来弥补投资者技术知识的缺乏和减少市场欺诈。而在矿业板交易活跃的是数以千计的矿业投资基金。对于民间资本而言,大规模进入矿业领域的最大障碍或许并非政策,而是矿业领域自身的一些行业特点。除了周期漫长之外,地勘行业还有"三高"--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一个中等规模的矿产勘查项目,所需投资少则几百万,多则上亿,而且找到矿的几率很低。除此之外,对于在中国投资地勘行业的资本来说,还存在有另一个巨大的风险--地质资料真实性。在当前中国的地勘领域,地质信息可靠性不高,普查阶段可靠性在10%左右,更甚者编造虚假地质信息,缺乏专业技术知识的民间投资者几乎没有辨别的能力。在当前的行业背景下,民间资本如果硬要以直接控制矿权的方式进入矿业地勘领域,大部分面临的命运就是亏本。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