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次贷危机一触即发
2011-09-23 12:44:34 来源:亚太博宇
"扬(羊)眉(煤)吐(土)气(气)"的鄂尔多斯民间放贷之风愈演愈烈,成为人人眼中可以淘金的神秘城市,家家放贷不炒股。如今,包括在北京打拼数年的一帮鄂尔多斯人也坐不住了,悄悄地把先前的积蓄通过亲朋好友转入了家乡的民间放贷队伍中……
高利贷积压雪崩近在眼前
近期,借贷盛宴之后,风险已集中爆发。今年以来,温州发生多起企业主、公务员和银行人员等进行民间借贷后出逃的案例。8月1日,温州巨邦鞋业公司老板王和霞失踪。仅8月份,温州至少有20起以上的借贷人"跑路"。
4月以来,温州当地的江南皮革、波特曼、三旗集团、浙江天石电子等关门倒闭。闽北担保链已经崩溃,显示部份地区的高利贷冰山已在艳阳下沉入水底。高利贷严重影响了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温州36万家中小企业中已有20%歇业或停业,如果下半年外部环境得不到改善,国内存量中小企业中的40%将会停产甚至倒闭。5月底,曾令人羡慕的"宝马乡"--江苏北部贫困县泗洪县石集乡,上线借贷者突然失踪,高利贷链条一夜间断裂,并从石集乡迅速向其他乡镇蔓延,石集乡几乎98%以上的村民都参与到今年过年后的这场疯狂高利贷游戏中,穷困群体上亿元的血汗钱瞬间全都打了水漂。
高利贷盛行说明资金链出现断裂,在经济高速增长期所作的实体投资已经无法获得金融支撑,宏观调控时紧时松让企业在无所适从之下走上高利贷的绝路。高利贷盛行同样说明社会资金在通胀背景下,不愿意进入实体投资领域,转向通过"玩钱"的方式赚取暴利。高利贷如此盛行,更说明目前的管理体制出现极大的失衡,有关方面只关注正规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率,对近在眼前的民间金融火山却视而不见。中国财富生成之地50%以上的人从事高利贷,风险不容忽视,中国的高利贷是影响金融稳定的可怕"堰塞湖"。
中小企业将遭遇一场浩劫
现在正规的渠道能借到钱的利率也在不断地攀高,实际上升到年利率30%左右,虽然国家规定的贷款利率没这么高,但银行通过各种名目来增加利息。金融机构高企的利率对应的是稀缺的信贷资源,即使企业乐于接受这一贷款成本,但也不见得都能获得贷款,大部分中小企业根本无法入"银行"的法眼。转向民间借贷成了无奈之举。这其中,弱势的中小企业又是受冲击最为明显的群体。
民间借贷融资成本是比较高的。目前温州民间借贷利率已经超过历史最高值,年化利率高达180%,而大多数中小企业的年毛利润率不会超过10%,一般在3%-5%之间。民间借贷确实为一些中小企业解了燃眉之急,但它的高利率加大了企业融资成本,同时也埋下巨大风险。一旦某个环节出了问题,不仅贷者资金难归,甚至还会引起突发事件。中国的民间金融从来没有因为围追堵截而消失,相反,却能在野蛮生长中无序壮大。善用民间金融,首先要把民间金融纳入监管体系,而后允许民间金融机构发展,放开利率上下限区间,使小型金融机构获得合理的利润。民间金融兴,则中小企业兴;民间金融衰,则中小企业衰。一旦民间金融崩溃,中小企业将遭遇一场浩劫。
中国式次贷危机一触即发
目前,自然人、企业法人、上市公司、商业银行、公益基金都参与到民间借贷或者高利贷之中。以往是经济比较发达的地方民间借贷规模汹涌。但现在,经济落后的地方也开始疯狂放贷。民间借贷规模空前,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曾表示,目前沿海地区约有3万亿元的银行贷款流入民间借贷市场。按照这个推理,加上中西部地区,全国应该不低于5万亿元。而目前的民间借贷大多是高利贷性质,有一少部分是高息性质的,即:年息12%至24%以内。高息借贷、高利贷正在抬高整个社会的融资成本,使得经济效率越来越低、回报越来越少,正在酿造巨大金融风险。更加可怕的是,极有可能引发中国式次贷危机。
是否引发次贷危机,要从"根"上来观察风险,即:高息借贷和高利贷的最终承受者的偿还本息能力如何。如果高利贷贷给了根本没有偿还能力的主体,一旦到期违约,那么,整个高利贷链条就会断裂,必将发生金融风险。众所周知,目前弥漫全国、进入颠疯状态的高利贷最终承受者是中小型房企、中小微型企业。房地产调控力度正在加大,中小房企日子并不好过甚至度日如年,如果寻求高利贷支持,那不是支持而是自取灭亡。中小微型企业经营状况更是堪忧,珠三角、长三角是中国中小企业的集中地,而目前经营困难、步履维艰甚至出现倒闭潮。因此,可以说,依照中小企业和房企目前的状况根本承受不了月息高达10%甚至20%的高利贷。高利贷到达最终承受者的中小企业那里都经过了许多层级。而所有层级的命运都掌握在最终使用资金的中小企业手里。中小企业和房企难以归还本息是注定的。高利贷链条是注定要断裂的,风险是注定要爆发的。因此,巨额信贷资金通过各种途径进入高利贷最终不排除引发中国式的次贷危机。
更可怕的是民间借贷的债务违约的风险被迅速放大。民间借贷不单是个人之间的贷款,而是中小借贷公司把众多个人的钱以高额回报许诺圈在一起放贷,这种行为高出银行利率4倍便不受法律保护,因而,也就更容易酝酿出大规模资金的毁约行为,最终形成像泗洪那样的"经济灾难"。据调查,近期甚至出现100%的高额年息,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资金成本压力可见一斑。民间借贷的威力在于杠杆效应,用100元可以撬动几百元甚至上千元的借贷风险,如果控制不好,最终在杠杆效应无限放大时,中小企业在倒闭之中便会进而形成全面性的行业危机。美国的次级债危机就是被银行贷款被无限放大债务造成的,中国的银行抗风险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都比较强,但民间借贷会不会在银行缩手后变成这个杠杆危机的罪魁祸首,进而引发"中国式次贷危机",实在值得警惕。
金融改革需宏观紧微观松
尽管央行在公布8月份的金融数据之后,提出进一步扩大社会融资的统计口径,但是,目前,中国式的"影子银行"--信托、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典当行、民间借贷、委托贷款、地下钱庄等大行其道。这高达半壁江山的融资绕开了信贷规模控制,游离于金融笼子之外,逃避了房地产调控政策,躲开了货币政策调控,使得宏观调控效果大打折扣。虽然央行一直在提金融改革的问题,改革的必要性也不言而喻,但中小企业一旦遇到类似目前的通货膨胀、货币流动性过剩,央行通过货币回收、信贷紧缩的方式控制宏观经济的时候危险就会相当大。要解决这种矛盾,只有进一步推动我国金融体系改革,让有条件的民间资本阳光化。
从宏观政策角度而言,货币政策就如央行行长周小川所说的池子一样,要控制好进入池子的水量,但是还要让池子的水活起来。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除开闸放水之外,更重要的是消除"池子"里阻碍流动的障碍,这样可以在控制总量的情况下活跃经济,也就是说一方面控制从银行体系流出的新增贷款,一方面盘活现有资金量,实现"宏观紧,微观松"。此外,在构建银行系统与非银行系统之间防火墙的同时,监管层高度重视民间借贷风险。为此,监管层应严格限制小贷公司、担保公司,抬高村镇银行进入门槛,禁止城商行异地扩张。
过去对于高利贷明令禁止和严厉打击的实践表明,单纯靠堵,难以达到禁绝高利贷的目的。贫困县的畸形繁华,说到底是民资壅塞的结果。让民资发挥正向作用,宜疏不宜堵。让民资安身,一方面,对合理的民间放贷行为予以保护,并通过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完善将其吸收进来,在保证其正常赢利目标的情况下,使之发挥政府希望看到的作用。这在当前地方保障房、教育、水利建设任务十分艰巨的情况下更加必要。另一方面,对于民间借贷利率是否违法的标准,不宜一刀切以是否高于银行利率4倍做标准。不同的经济发展情况决定了不同的资金需求量,因此在这方面的政策研究还需深入。
高利贷积压雪崩近在眼前
近期,借贷盛宴之后,风险已集中爆发。今年以来,温州发生多起企业主、公务员和银行人员等进行民间借贷后出逃的案例。8月1日,温州巨邦鞋业公司老板王和霞失踪。仅8月份,温州至少有20起以上的借贷人"跑路"。
4月以来,温州当地的江南皮革、波特曼、三旗集团、浙江天石电子等关门倒闭。闽北担保链已经崩溃,显示部份地区的高利贷冰山已在艳阳下沉入水底。高利贷严重影响了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温州36万家中小企业中已有20%歇业或停业,如果下半年外部环境得不到改善,国内存量中小企业中的40%将会停产甚至倒闭。5月底,曾令人羡慕的"宝马乡"--江苏北部贫困县泗洪县石集乡,上线借贷者突然失踪,高利贷链条一夜间断裂,并从石集乡迅速向其他乡镇蔓延,石集乡几乎98%以上的村民都参与到今年过年后的这场疯狂高利贷游戏中,穷困群体上亿元的血汗钱瞬间全都打了水漂。
高利贷盛行说明资金链出现断裂,在经济高速增长期所作的实体投资已经无法获得金融支撑,宏观调控时紧时松让企业在无所适从之下走上高利贷的绝路。高利贷盛行同样说明社会资金在通胀背景下,不愿意进入实体投资领域,转向通过"玩钱"的方式赚取暴利。高利贷如此盛行,更说明目前的管理体制出现极大的失衡,有关方面只关注正规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率,对近在眼前的民间金融火山却视而不见。中国财富生成之地50%以上的人从事高利贷,风险不容忽视,中国的高利贷是影响金融稳定的可怕"堰塞湖"。
中小企业将遭遇一场浩劫
现在正规的渠道能借到钱的利率也在不断地攀高,实际上升到年利率30%左右,虽然国家规定的贷款利率没这么高,但银行通过各种名目来增加利息。金融机构高企的利率对应的是稀缺的信贷资源,即使企业乐于接受这一贷款成本,但也不见得都能获得贷款,大部分中小企业根本无法入"银行"的法眼。转向民间借贷成了无奈之举。这其中,弱势的中小企业又是受冲击最为明显的群体。
民间借贷融资成本是比较高的。目前温州民间借贷利率已经超过历史最高值,年化利率高达180%,而大多数中小企业的年毛利润率不会超过10%,一般在3%-5%之间。民间借贷确实为一些中小企业解了燃眉之急,但它的高利率加大了企业融资成本,同时也埋下巨大风险。一旦某个环节出了问题,不仅贷者资金难归,甚至还会引起突发事件。中国的民间金融从来没有因为围追堵截而消失,相反,却能在野蛮生长中无序壮大。善用民间金融,首先要把民间金融纳入监管体系,而后允许民间金融机构发展,放开利率上下限区间,使小型金融机构获得合理的利润。民间金融兴,则中小企业兴;民间金融衰,则中小企业衰。一旦民间金融崩溃,中小企业将遭遇一场浩劫。
中国式次贷危机一触即发
目前,自然人、企业法人、上市公司、商业银行、公益基金都参与到民间借贷或者高利贷之中。以往是经济比较发达的地方民间借贷规模汹涌。但现在,经济落后的地方也开始疯狂放贷。民间借贷规模空前,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曾表示,目前沿海地区约有3万亿元的银行贷款流入民间借贷市场。按照这个推理,加上中西部地区,全国应该不低于5万亿元。而目前的民间借贷大多是高利贷性质,有一少部分是高息性质的,即:年息12%至24%以内。高息借贷、高利贷正在抬高整个社会的融资成本,使得经济效率越来越低、回报越来越少,正在酿造巨大金融风险。更加可怕的是,极有可能引发中国式次贷危机。
是否引发次贷危机,要从"根"上来观察风险,即:高息借贷和高利贷的最终承受者的偿还本息能力如何。如果高利贷贷给了根本没有偿还能力的主体,一旦到期违约,那么,整个高利贷链条就会断裂,必将发生金融风险。众所周知,目前弥漫全国、进入颠疯状态的高利贷最终承受者是中小型房企、中小微型企业。房地产调控力度正在加大,中小房企日子并不好过甚至度日如年,如果寻求高利贷支持,那不是支持而是自取灭亡。中小微型企业经营状况更是堪忧,珠三角、长三角是中国中小企业的集中地,而目前经营困难、步履维艰甚至出现倒闭潮。因此,可以说,依照中小企业和房企目前的状况根本承受不了月息高达10%甚至20%的高利贷。高利贷到达最终承受者的中小企业那里都经过了许多层级。而所有层级的命运都掌握在最终使用资金的中小企业手里。中小企业和房企难以归还本息是注定的。高利贷链条是注定要断裂的,风险是注定要爆发的。因此,巨额信贷资金通过各种途径进入高利贷最终不排除引发中国式的次贷危机。
更可怕的是民间借贷的债务违约的风险被迅速放大。民间借贷不单是个人之间的贷款,而是中小借贷公司把众多个人的钱以高额回报许诺圈在一起放贷,这种行为高出银行利率4倍便不受法律保护,因而,也就更容易酝酿出大规模资金的毁约行为,最终形成像泗洪那样的"经济灾难"。据调查,近期甚至出现100%的高额年息,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资金成本压力可见一斑。民间借贷的威力在于杠杆效应,用100元可以撬动几百元甚至上千元的借贷风险,如果控制不好,最终在杠杆效应无限放大时,中小企业在倒闭之中便会进而形成全面性的行业危机。美国的次级债危机就是被银行贷款被无限放大债务造成的,中国的银行抗风险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都比较强,但民间借贷会不会在银行缩手后变成这个杠杆危机的罪魁祸首,进而引发"中国式次贷危机",实在值得警惕。
金融改革需宏观紧微观松
尽管央行在公布8月份的金融数据之后,提出进一步扩大社会融资的统计口径,但是,目前,中国式的"影子银行"--信托、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典当行、民间借贷、委托贷款、地下钱庄等大行其道。这高达半壁江山的融资绕开了信贷规模控制,游离于金融笼子之外,逃避了房地产调控政策,躲开了货币政策调控,使得宏观调控效果大打折扣。虽然央行一直在提金融改革的问题,改革的必要性也不言而喻,但中小企业一旦遇到类似目前的通货膨胀、货币流动性过剩,央行通过货币回收、信贷紧缩的方式控制宏观经济的时候危险就会相当大。要解决这种矛盾,只有进一步推动我国金融体系改革,让有条件的民间资本阳光化。
从宏观政策角度而言,货币政策就如央行行长周小川所说的池子一样,要控制好进入池子的水量,但是还要让池子的水活起来。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除开闸放水之外,更重要的是消除"池子"里阻碍流动的障碍,这样可以在控制总量的情况下活跃经济,也就是说一方面控制从银行体系流出的新增贷款,一方面盘活现有资金量,实现"宏观紧,微观松"。此外,在构建银行系统与非银行系统之间防火墙的同时,监管层高度重视民间借贷风险。为此,监管层应严格限制小贷公司、担保公司,抬高村镇银行进入门槛,禁止城商行异地扩张。
过去对于高利贷明令禁止和严厉打击的实践表明,单纯靠堵,难以达到禁绝高利贷的目的。贫困县的畸形繁华,说到底是民资壅塞的结果。让民资发挥正向作用,宜疏不宜堵。让民资安身,一方面,对合理的民间放贷行为予以保护,并通过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完善将其吸收进来,在保证其正常赢利目标的情况下,使之发挥政府希望看到的作用。这在当前地方保障房、教育、水利建设任务十分艰巨的情况下更加必要。另一方面,对于民间借贷利率是否违法的标准,不宜一刀切以是否高于银行利率4倍做标准。不同的经济发展情况决定了不同的资金需求量,因此在这方面的政策研究还需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