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将铁路私有化才是真正的国计民生

2011-08-02 13:50:45    来源:亚太博宇

"7o23"动车追尾事故造成的灾难,迫使人们反思铁路制度安排的种种弊端。联系到近年来铁路系统出现的诸多问题,从高官腐败到建设大跃进,从一票难求到黄牛横行,铁路的变革不能再等。众所周知,中国的铁路由拥有"铁老大"称号的铁道部把持,且独此一家。铁道部既是一个大权在握的官僚机构,又是一个营利谋私的垄断企业。这样一个机构,既是规则的制定者,又是规则的执行者,还是规则的游戏者,而且是唯一的游戏者。这样一个机构,既不会对作为纳税人的公民负责,也不会对作为消费者的乘客负责。有人说,我们还得保留这个官僚机构,还得让它独家经营,为了国计民生,为了亿万民众的交通运输,我们需要做的,只是对它加强监管,让它负起责任。可是,如何做到这一点?显然,这些问题对于一个既拥有权力又能营利赚钱的机构来说不那么容易解决,甚至找不到可靠的解决思路。问题在于,它是一个不伦不类的"怪物",一个同时拥有两大杀手锏--权力和金钱--的组织,要想约束它,必须从其组织特性出发,剥夺其手中的权力或者垄断营利能力。也就是说,必须对铁道部进行彻底改造,否则,很难让其对纳税人和消费者负责。我们认为,让中国铁路私有化运营是一条可选的好路。铁路私有化不仅在理论上是成立的,而且在经验上是可以获得确证的。比如在日本,除了国有的日本铁路集团之外,至少有16家主要的私有铁路公司,包括东武铁道株式会社、相模铁道株式会社等。铁路运输私有化之后,铁路运输就变成了一个市场,并且与其他运输系统构成更大的市场,不仅铁路公司之间形成竞争格局,而且铁路公司与航空、公路等运输公司之间也形成竞争局面。迫于竞争和优胜劣汰的压力,铁路公司不得不提供物美价廉的产品和服务,民众因此而获得好处。当然,铁路私有化意味着铁道部的"破产",其权力要么因多余而被废除,要么转化为具有普遍适用性的铁路运输法律,至多由交通部掌管其必要的职能。有理由相信,关闭铁道部以及铁路私有化之后,人们将会有更多选择,将会享受到更廉价、更便捷、更安全的铁路运输服务。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