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泄密应该受到公共法律的严格约束
2011-06-10 08:17:37 来源:亚太博宇
近期,连续发生的几次经济数据泄密事件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在3月底,有宏观部门的涉案人员相继落马,国家统计局办公室和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的一些人员已经相继离岗。部分经济数据提前泄露在中国已成为顽疾,随着中国经济全球影响力的提高,频频发生数据泄密不仅可能会引起全球市场动荡,也不利于国内经济管理。而且有一种风险正在积累:一些海外机构可能会获取相关保密数据,它们会提前布局并放大市场波动。对于一些经济数据泄密事件,国家统计局几次公开谴责,并声称加强数据发布方面的管理,仍然无法完全杜绝。因为,很多部门以及相关人员都拥有提前获知统计数据的权力,这让统计部门难以管理并且无法追查泄密源头。几乎在所有国家和地区,保密性对统计机构而言,不但是法律责任,而且是维持高质量统计数据的手段。而在中国,数据的漫长传递链条也增加了泄密可能。此外,经济数据统计领域的保密工作频频受到挑战,还源于对于泄密的惩罚比较模糊与轻微。目前,数据泄露呈现高度的图利特征,已是犯罪行为,应该受到公诉。但我国的《统计法》对违法公布统计资料的行为,仅仅是监察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分,尽管也规定"统计机构、统计人员泄露国家秘密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并没有具体规定。数据泄密不仅会给经济带来众多不稳定因素,而且还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因此,这种过于模糊的立法以及对违法行为多以行政处分为惩罚手段,不将泄露数据视为犯罪而只是"过错"的行为本身就是一种过错。这种对统计保密工作的漠视应该改变,泄密应该受到公共法律的严格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