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冠名折射大学的软实力上底气不足

2011-05-26 13:19:31    来源:亚太博宇

几天前,有媒体报道暨大教学大楼即冠上了地产商富力公司的名字,而该校除此之外,还有近20处建筑被冠名。同样在清华大学,该校老师称,被企业冠名的建筑也不只一个,在其他楼也有这种现象,只不过是特定行业冠名特定专业罢了。而复旦大学更是将冠名发挥到了极致,从整栋大楼名到每层楼名,再到具体的教室以及研究中心,有如剥笋,每层"皮"都被冠上了企业名称。大学以冠名换募捐,的确可以获取不菲的资金。但与此同时,却是价值层面上的大面积"贫血"。全然不顾及学校的特殊性和社会公益性,更罔顾全校师生的感受,谁出钱或谁出的钱多,就给谁冠名,大学管理者唯利是图的嘴脸昭然若揭。大学管理者摇身一变而为文化贩子,这不仅是对大学品质的自我放逐,而且在某种程度上给学生以错误的导向和暗示,给学生带来或隐或显的伤害。说到底,一些大学动辄以冠名换募捐,只要有奶便是娘的做法,折射出了大学在精神上的虚弱,在软实力上底气不足。无疑,一所强大的学校一般是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即便接受人家的捐赠,而在如何回馈捐赠者的贡献和善意上,校方也是有足够的选择空间,而不是任由捐赠者说了算。其实,给捐赠者尤其是企业"留芳名"的方式也是有多种的,比如可在校园内刻石或挂匾额记名。大学固然"很差钱",但不能动辄照搬"商业模式"操作,应该把是否有利于学生的成才,作为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点,这样才能保证大学持续健康地发展和壮大。经不起金钱诱惑,见到钱财就双膝发软而"下跪"的教育,显然不是真正的教育;一所卖空了灵魂,只剩下一具空壳的大学,断无强大、一流可言。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