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煤必化”背后的产能过剩如影随形
2011-05-24 13:35:22 来源:亚太博宇
近年来,在国际原油价格高位波动的影响下,内蒙古、新疆、宁夏、山西等中国富煤省区纷纷投下巨资建设煤炭深度加工转化项目,就地将煤炭转化为油气能源、化工原料。然而,现在,我国已经出现了煤化工产能"过剩"的声音,甲醇、二甲醚等项目发展过热,投资数百亿元的项目比比皆是。据国家发改委统计,截至目前,我国在建的新型煤化工项目有30项,总投资达800多亿元,新增产能甲醇850万吨,二甲醚90万吨,烯烃100万吨,煤制油124万吨。而已备案的甲醇项目产能达3400万吨,烯烃300万吨,煤制油300万吨。对于我国出现的"逢煤必化"的热潮,业内人士分析,我国的能源格局正在发生悄然变化:一方面,西部资源大省不再满足于挖煤卖煤,而是希望提高煤炭的附加值;另一方面,是因为中国能源资源呈现"缺油、少气、富煤"的特点在短期内无法改变,必须寻找新的途径,降低对石油资源的依赖,提高能源安全系数。一些煤炭企业认为,从单纯卖煤到深度加工,经济效益提升空间大大拓展。然而,虽然中国各地煤化工项目多、投资大,正在逐步成为世界煤化工大国,但依旧不是煤化工强国,症结主要在于中国的煤化工核心技术和装备是从外国大量进口,中国已然成为世界煤化工技术的试验场。除了不掌握核心技术外,中国还面临着煤化工项目调控的难题。宁夏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刘天明表示,现代煤化工主要是石油替代产品,为了占领制高点和圈占煤矿资源,现代煤化工自然受到投资者追捧,然而由于缺乏统一规划,目前中国各个地区抢着上大量能源化工项目,造成产业布局高度雷同、无序竞争、重复建设愈演愈烈,一些地区甚至出现了假借煤化工项目抢占煤炭资源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