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战略制胜中国和平崛起
2007-10-17 09:35:48
2007年10月15日上午9时,中共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中共十七大为期一周,大会第一天胡锦涛代表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报告涉及国民经济方方面面,而科学发展观无疑是最引人瞩目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战略制胜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以科学发展观承尾,体现了中共中央新时期的执政脉络。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而此前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议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体现科学发展观等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把党的十七大报告确立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重大工作部署写入党章。
科学发展统领民生和谐
一项调查显示,94.5%的被访者表示“非常关注”或“比较关注”十七大,金融、物价、社会保障、就业和再就业、民主维权和财产利益、楼市、贫富收入差距、台湾问题、腐败、社会治安成为十七大民众关注的十大问题。当前,除了台湾问题和腐败问题属政治领域以外,其他问题均与民生相关。如何实现社会分配公平、解决贫富悬殊问题,最为民众最为集中的话题。公众对执政党在十七大后解决上述问题充满了期待和希望,89.8%的被访者表示坚信执政党能够处理好上述问题,在公平的旗帜下让民众共享改革成果。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至此,十七大民生议题展现无疑,而在这一发展观指导下,民众多有期待。
重回本源——人与自然的和谐
胡锦涛主席提倡未来要落实经济的“科学发展”,即实现更加平衡的经济增长,其中包括提高扶贫开发水平和节能环保水平。而人与自然的和谐或将是科学发展的终极表现。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第508号国务院令,公布《全国污染源普查条例》。条例规定,污染源普查的任务是掌握各类污染源的数量、行业和地区分布情况,为制定环境保护政策、规划提供依据。此前,国家环保总局发布公报称,全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2006年为2567.8亿元,比上年增长7.5%,占当年GDP的1.23%,达到历史最高。
今年以来的种种政策行动,虽说所产生的作用体现尚不充分,“形势严峻”,但这份决心我们可以体会,科学可持续发展放松不得亦急不得。
中国经验成掘金“富矿”
中共十七大这一“在历史关键阶段召开的重要会议”,不仅是中国政治社会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引起了海外媒体的高度关注,几乎所有全球知名媒体都派出记者前来采访。一个国家的政党大会,能引起世界各国如此高度的关注,牵动各方的神经,确是并不多见的一个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当今时代,中国的一举一动,都将会在全球产生重大的影响。
十六大以来,中共强调社会和谐,坚持科学发展观,致力于实行可持续发展的模式,科技、教育、卫生、体育等事业全面发展,取得了令人振奋的辉煌成就。此外,世界瞩目中共十七大,还因为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和领土大国,在短期间内取得的史无前例的发展成就和经验,已成了许多发展中国家借鉴的“样板”。也许从根本意义上,科学发展观完全可以超越政治体制的羁绊,这一思想无国界。而中国特殊的国情或许证实的是它的普遍适用性。中国的战略发展观正成为为数众多的国家和地区掘金政治与经济的“富矿”,这也说明了这一战略思路的正确与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