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发展“十一五”规划突现国家发展战略

2006-10-16 09:42:00    

 

商务部日前对外公布了《商务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其中对于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方面的战略调整对于占到中国经济半壁江山的对外贸易来说,属于“伤筋动骨”类型的变革,中央之意是在明年即将进入下一个政治周期的情况下,必须对以外贸秩序为主的商务秩序进行根本变革……

 

 “十一五”商务领域六大目标

日前,商务部制定了商务领域的“十一五”规划——《商务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了到“十一五”末期,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实际增长11%以上、生产资料销售额年均实际增长11%以上、服务进出口预期目标为4000亿美元、年均增长20%等的发展目标。

从整个规划来看,“十一五”时期中国商务领域的主要发展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基本形成统一开放的大市场。国内外两个市场有机衔接、协调发展,经济要素和商品流通基本实现跨地区、跨境自由流动,市场运行秩序明显好转,社会信用体系和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基本形成。

第二,国内流通业实现快速发展。“十一五”期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实际增长11%以上,生产资料销售额年均实际增长11%以上,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增加值年均实际增长9%,现代流通方式在东部地区基本普及,现代流通体系初步形成。社会消费品零售品总额的增长目标,比“十五”目标快2个百分点,但与“十五”期间实际增长速度相当。生产资料销售增长目标比“十五”期间年均实际增长15.5%低了4.5个百分点。主要是考虑到“十一五”期间中国工业的要素投入要从过去的以资本和物质为主向以技术和人力资源为主转变,走资源节约型的发展模式,因此工业增长对原材料的投入依赖将有所降低。

第三,外贸增长方式实现重大转变。2010年,进出口调控目标为23000亿美元,年均增长10%左右,进出口实现基本平衡。出口结构和效益明显改善,综合竞争力明显提高,自主增长能力明显增强。

“十一五”进出口增长目标低于“十五”年均增长24%的实际速度。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一是“十一五”期间外贸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转变外贸增长方式,而不是单纯追求规模,过高的目标不利于营造注重增长质量的环境。二是历史上支撑中国外贸高速增长的产业基础,主要是通过承接国际制造业向中国转移形成的以加工贸易为代表的外向型产业。经过十多年来持续大规模转移,预计在“十一五”期间速度可能有所减缓。三是支撑外贸特别是出口高速增长的国际市场需求,经过过去几年的较快增长,预计在未来面临一个新的调整压力。

第四,服务贸易年均增长20%2010年服务进出口预期目标为4000亿美元,年均增长20%。出口1900亿美元,年均增长19%,出口结构明显改善。进口2100亿美元,年均增长21%

第五,外商投资效益要有明显的提高。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比“十五”期间有所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结构更加合理,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第六,“走出去”要实现较快发展。5年累计,对外直接投资达到600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营业额分别达到1300亿美元和250亿美元,新派境外劳务人员达到150万人次。

 

商务发展总体目标根本调整

商务部日前对外公布《商务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规划提出的很多指标和调控方法颠覆了人们习以为常的调控思路。尤其是在调整外贸结构、调整消费与生产对比关系、加大消费对拉动经济的贡献率方面有着与以往不同的思路。毕竟,在中国商品不断被他国进行反倾销制裁,中国经济对外贸依存度又过高的前提下,商务发展的秩序必须要进行改革了。

按照规划,到2010年,中国进出口调控目标为2.3万亿美元,年均增长10%左右,这比“十五”期间年均24%的增幅目标明显减少了14%,降幅达58.3%。如此大的降幅,可以清晰地看到宏观调控对外贸依存度过高的削弱意图,或者说宏观调控在外贸方面的战略安排已经进入未来发展规划中。

笔者注意到商务部有关负责人在解读《纲要》时候表示,以往的出口模式不仅使无效出口泛滥而且还拉高了资源产品等进口成本,损害本国的利益,而且单纯追求规模的方式已经过时,过高的目标不利于营造注重增长质量的环境。因此,在放缓的外贸增速下提高有效贸易是未来外贸发展的根本。

可见,国家正在为降低外贸依存度创造合适的空间和环境。而与此同时也在为消费的崛起寻找机会。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外贸增长从规模转向质量,其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也将向内需过渡。

例如,《纲要》中提到,“十一五”期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实际增长11%,比“十五”目标增长了2个百分点。而生产资料销售额实际增长目标定在11%以上,比“十五”期间实际增幅低了4.5%。消费与生产的这一增一减也体现出拉动经济增长动力的此消彼长,过去单纯依靠生产拉动经济的增长方式在未来将被逐步摈弃,取而代之是消费的旺盛增长。

笔者认为,从大的经济发展趋势和宏观调控的目标来看,外贸、消费与生产3方面确实体现了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的良性发展,但在5年内实施这一目标还需要更多的具体政策,就目前来看出口增速放缓的目标实现起来是有困难的,因为牵涉到的利益方面较多且大多都是很有发言权的经济发达省份。此外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体系是宏观目标实施的重要障碍,例如沿海的很多省份都靠外贸生存,如果无法实现平稳过渡,肯定会引起震动。

 

引资战略未来五年将发生重大调整

在看到外贸依存度降低、消费支持增加、统一国内市场等目标之后,很多地方自然而然把目光盯在中国利用外资战略变化上。

根据规划来看,“十一五”期间,中国将对利用外资战略进行重大调整。这些变化将包括:

  1、重建外资考核评价体系

从行政引资、追求外资规模,向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引资转变,地方政府要淡化引资规模的考核,通过引入技术含量、国内配套比例、资源消耗、环境保护、新增就业等综合指标,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吸收外资考核评价体系。

  2、调整吸引外资的方向

从过去注重以外资投入拉动经济总量增长,向着重引进技术、管理、人才促进自主产业升级转变,注重对引进技术的吸收、消化、融合和创新,提高利用外资促进自主创新的能力。

  3、鼓励外资向西部发展与民企合作

鼓励引入技术辐射能力强、吸收就业能力强、资源节约型的外资企业,鼓励外资投向农业、高技术产业、基础设施、环保和服务业等产业,引导外资投向中西部地区,优先鼓励外资与国内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开展合资合作。

  4、取消外资企业的“超国民待遇”

逐步形成内外资企业政策一致、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进一步优化投资软环境。

  5、监督、强化外资企业社会责任

规范引资秩序,建立以国家产业安全为基础的外商投资监测系统,规范外资并购行为,强化外资企业的社会责任和职业道德,保障外资企业员工的权益。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