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将为"国退民进"提供最坚强后盾
2004-05-21 11:08:04
长期以来,一提"国企民营化",人们立刻产生的联想就是"国有资产流失"。这似乎是一个没有答案的"无解之结",那么,我们该如何打开?据世界银行的统计,在工业化国家中国有经济的比重通常为5%,而在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国有经济仅占不到3%。在发展中国家,这一比例一般为10%-15%,而中国却高达30%-40%。我们必须冷静地面对现实。中国的现实是:大批的效率低下的、亏损严重的国企,压得国家财政不堪重负,国家不得不每年拿出巨额资金,去养活这些永远都在嗷嗷待哺的国企,纳税人的钱都填进了那个永远填不满的黑洞。也许有人会说,中国的国企整体是赢利的,并对国家财政收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此言不谬。可为国家财政收入作出巨大的贡献,并使国企整体赢利的任务是由占国企总数不到10%的大型骨干企业完成的。也就是说,有90%以上的国企是不赢利或亏损的,而那些大型骨干企业的赢利,大多是靠资源独占和行业垄断实现的。
据统计,中国目前有国有企业17万家,国有资产总量约10万亿元,如果对国有企业进行全面的资产重组,经推算至少需要资金3万亿元。显而易见,这笔巨额资金不可能全部由国家负担,而民间资本就成为国企重组的重要资金来源。
一、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
最近,中央一再强调科学发展观,这对我们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是十分重要的。而从经济学的角度审视,经济增长质量和经济增长速度的统一,应当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因此,一旦讲到经济增长质量和经济增长速度的统一,就不能给民营经济以充分的肯定。
1、民营企业是典型的市场主体
把自己的比较优势与市场需求有效地对接,正是一切市场主体的行为准则。经济学的这一原理,在民营企业身上得到了很好的印证。人们不难发现,改革开放以来,凡是发展的好的民营企业,都是发挥了自己的比较优势。据观察,浙江的一些民营企业技术含量不高,规模不大,然而有着极强的滚动发展能力,有着极强的盈利能力。原因就在于这恰恰是他们的资源优势,符合他们的传统,符合人们的素质,是所谓的老天爷经济,老祖宗经济。很显然,传统体制下的国有企业,现行体制下的地方政府,不顾自己的比较优势,不惜成本地追求不是自己的比较优势的亮点,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恰恰说明了他们不是真正的市场主体。
2、民营经济在提升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上具有天生的冲动
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不断提升,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指标。然而,所有这些提升都是市场主体与市场需求不断博弈的结果,市场主体的盈利取决于市场的需求。实际上,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人们向往高质量生活的需求永远不会停止。聪明的市场主体总是不断地把人们潜在的需求变为现实的需求,把抽象的需求变为具体的需求。民营经济作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在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提升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例如,改革开放之初的十分粗糙的服装,现在成了品牌服装,曾经因为只能穿一个礼拜因而被当众烧毁的皮鞋,今天成了品牌皮鞋,昔日被通报的存在严重质量问题的低压电器产品更是上升到了一个很高的层次。
3、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给民营经济以充分肯定
作为真正的市场主体,民营企业通过发挥比较优势,通过千方百计地降低消耗而盈利,不能成为市场主体的地方政府则不计成本地追求辉煌。据此,要提高我国经济增长的质量,真正实践科学的发展观,就应当一方面让地方政府退出投资主体的地位,另一方面,通过保护产权,平等准入,让民营企业能够真正充分竞争,茁壮成长。因此,要真正实践科学的发展观,就应当一方面让地方政府退出投资主体的地位,另一方面,通过保护产权,平等准入,让民营企业能够真正充分竞争,茁壮成长。
二、国资流失界定不明导致"国企民营化"无法可依
1、源于2003年的大规模"国退民进"运动步履维艰
表现为"国退民进"的大规模地出售国有资产,是2003年中国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早在2003年春天,西安市就提出要在两年内出售的60户国企、500亿国企资产。紧随西安市政府之后,重庆市政府、上海市政府、辽宁省政府也推出了上千亿元国企"甩卖"的大手笔。去年7月中旬,北京市政府举行了104家国企、252亿国资进入产权交易中心排牌交易的推介会。9月初,天津市政府发布了118家国企、约300亿资产的重组计划。10月底,辽宁省政府拿出了上千亿元资产"国退民进"的时间表。但是,这一万众瞩目的国企"甩卖"的大事似乎步履维艰。以西安市为例,截至2004年春天,进入改制程序或资产重组的只有6家。业内人士指出,按这样的速度,计划两年内完成的事,10年都未必能完成。
2、为什么会难以成交
据分析,现在的问题是,在出售国有资产的这件事上,在国企民营化的这件事上,我们还缺少一部可操作性很强的国企民营化的法规法典,无法可依,无章可循。于是许多地方都在等着瞧着,或是在摸着石头过河,一个人可以这样过河,可大部队、野战军也能这样过河吗?这就难怪"西安出让500亿国企资产"雷声大,雨点小。
通常来讲,利用民间资本重组国企,可以从两条战线齐头并进:一方面,可以直接把中小国企拍卖给民营企业,另一方面,可以对国有大型企业---如长虹、方正、联想、TCL等大型国企进行国企民营化。所谓国企民营化,就是指国家拥有企业的资产所有权,个人或员工拥有企业资产的使用权与经营权,或者将国有企业的部分股份或资产售予个人或员工,使国有企业的资产转为部分民有。通过产权变革使企业摆脱国企固有的通病,其最终目的在於使中国经济的主要支柱---1000余家国有大型企业在日益严酷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面向社会拍卖国有中小企业,中国早就开始涉足,但是,对国有大型企业推行国企民营化却一直步履艰难。据闻,北大方正集团的改制方案上报财政部已经两年,至今泥牛入海无消息,因为北大方正改制方案的核心,是将名义上属於国有总资产的35%以股份的形式量化给职工,这正是其难产的主要原因。另一家著名企业TCL虽然早在数年前就着手改制,但其改制的"阿波罗计划"迟迟没有公布,原因与方正大同小?。
去年底,一种新的国企民营的思路---MBO---管理层融资收购,似乎露出一线曙光。其时《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开始正式实施,为企业运作MBO提供了操作规则,上海、深圳等地一批MBO基金也应运而生。但是,长虹、海尔等大型国企称,采用MBO方式运作,政策风险太大,不予考虑实行。
3、缺乏规范的国有资产评估制度是最要害问题
事实上,方正、TCL与长虹、海尔面对的是同样的难题:一方面,要在重组过程中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另一方面,又要清晰确定管理层和员工对国企的权益与贡献。在当下中国的国情之下,这是一个难能两全的大难题。根本原因在余,中国缺乏一种规范的、公平的、透明的国有资产评估制度。因此,国有资产转让和出售价格是否合理,很容易引起争议,很容易背上逃废债务和国有资产流失之嫌。当一个国企产权重组方案被上级和群众认定为转让或出售价格过低,都将得到"国有资产流失"的判决,并使之搁浅。
三、展望未来国企民企最终会走到一起
这是因为我们的企业改革目标和模式,其方向是选择了混合所有制的股份制。这种模式是适应社会化大生产需要的,能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
不论股份制也好,混合所有制也好,其特点是能实现生产资料在企业范围内的共同占有,而资产的价值为投资主体分别所有的结合;产权清晰,并且能够合理流动,合理配置,不受所有制限制;动力机制和自我约束机制特别强;企业为所有者控制,企业治理结构科学和合理。所以,混合所有制的股份制今后必然会大大发展。不仅国有、集体企业在深化现代产权制度的改革中,大部分会走向股份制,私营企业要做强做大,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向股份制。
其实,股份制本来就是私营经济发展的正道。企业界的私营企业都是走这条道路的,它们走向股份制是没有什么困难的。股份制和混合所有制的性质都是中性的。公股占优势就是公有制的实现形式,私股占优势就是民有的实现形式。由于股权是流动的,企业股权结构不可能固定不变,而且企业做大以后会相互投股、渗透,共同组合新的企业、下属公司,因此,随着这种企业所有制的增多,必然会打破所有制限制,使两种类型的企业,走到一起。
结束语:据世界银行的统计,在工业化国家中国有经济的比重通常为5%,而在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国有经济仅占不到3%。在发展中国家,这一比例一般为10%-15%,而中国却高达30%-40%。现在,中国已经将自己的第一步"裁军"的目标暂定在25%,是适合中国的国情和实际的。也就是说,国有企业的非国有化,已经大规模地启动。
据统计,中国目前有国有企业17万家,国有资产总量约10万亿元,如果对国有企业进行全面的资产重组,经推算至少需要资金3万亿元。显而易见,这笔巨额资金不可能全部由国家负担,而民间资本就成为国企重组的重要资金来源。
一、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
最近,中央一再强调科学发展观,这对我们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是十分重要的。而从经济学的角度审视,经济增长质量和经济增长速度的统一,应当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因此,一旦讲到经济增长质量和经济增长速度的统一,就不能给民营经济以充分的肯定。
1、民营企业是典型的市场主体
把自己的比较优势与市场需求有效地对接,正是一切市场主体的行为准则。经济学的这一原理,在民营企业身上得到了很好的印证。人们不难发现,改革开放以来,凡是发展的好的民营企业,都是发挥了自己的比较优势。据观察,浙江的一些民营企业技术含量不高,规模不大,然而有着极强的滚动发展能力,有着极强的盈利能力。原因就在于这恰恰是他们的资源优势,符合他们的传统,符合人们的素质,是所谓的老天爷经济,老祖宗经济。很显然,传统体制下的国有企业,现行体制下的地方政府,不顾自己的比较优势,不惜成本地追求不是自己的比较优势的亮点,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恰恰说明了他们不是真正的市场主体。
2、民营经济在提升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上具有天生的冲动
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不断提升,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指标。然而,所有这些提升都是市场主体与市场需求不断博弈的结果,市场主体的盈利取决于市场的需求。实际上,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人们向往高质量生活的需求永远不会停止。聪明的市场主体总是不断地把人们潜在的需求变为现实的需求,把抽象的需求变为具体的需求。民营经济作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在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提升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例如,改革开放之初的十分粗糙的服装,现在成了品牌服装,曾经因为只能穿一个礼拜因而被当众烧毁的皮鞋,今天成了品牌皮鞋,昔日被通报的存在严重质量问题的低压电器产品更是上升到了一个很高的层次。
3、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给民营经济以充分肯定
作为真正的市场主体,民营企业通过发挥比较优势,通过千方百计地降低消耗而盈利,不能成为市场主体的地方政府则不计成本地追求辉煌。据此,要提高我国经济增长的质量,真正实践科学的发展观,就应当一方面让地方政府退出投资主体的地位,另一方面,通过保护产权,平等准入,让民营企业能够真正充分竞争,茁壮成长。因此,要真正实践科学的发展观,就应当一方面让地方政府退出投资主体的地位,另一方面,通过保护产权,平等准入,让民营企业能够真正充分竞争,茁壮成长。
二、国资流失界定不明导致"国企民营化"无法可依
1、源于2003年的大规模"国退民进"运动步履维艰
表现为"国退民进"的大规模地出售国有资产,是2003年中国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早在2003年春天,西安市就提出要在两年内出售的60户国企、500亿国企资产。紧随西安市政府之后,重庆市政府、上海市政府、辽宁省政府也推出了上千亿元国企"甩卖"的大手笔。去年7月中旬,北京市政府举行了104家国企、252亿国资进入产权交易中心排牌交易的推介会。9月初,天津市政府发布了118家国企、约300亿资产的重组计划。10月底,辽宁省政府拿出了上千亿元资产"国退民进"的时间表。但是,这一万众瞩目的国企"甩卖"的大事似乎步履维艰。以西安市为例,截至2004年春天,进入改制程序或资产重组的只有6家。业内人士指出,按这样的速度,计划两年内完成的事,10年都未必能完成。
2、为什么会难以成交
据分析,现在的问题是,在出售国有资产的这件事上,在国企民营化的这件事上,我们还缺少一部可操作性很强的国企民营化的法规法典,无法可依,无章可循。于是许多地方都在等着瞧着,或是在摸着石头过河,一个人可以这样过河,可大部队、野战军也能这样过河吗?这就难怪"西安出让500亿国企资产"雷声大,雨点小。
通常来讲,利用民间资本重组国企,可以从两条战线齐头并进:一方面,可以直接把中小国企拍卖给民营企业,另一方面,可以对国有大型企业---如长虹、方正、联想、TCL等大型国企进行国企民营化。所谓国企民营化,就是指国家拥有企业的资产所有权,个人或员工拥有企业资产的使用权与经营权,或者将国有企业的部分股份或资产售予个人或员工,使国有企业的资产转为部分民有。通过产权变革使企业摆脱国企固有的通病,其最终目的在於使中国经济的主要支柱---1000余家国有大型企业在日益严酷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面向社会拍卖国有中小企业,中国早就开始涉足,但是,对国有大型企业推行国企民营化却一直步履艰难。据闻,北大方正集团的改制方案上报财政部已经两年,至今泥牛入海无消息,因为北大方正改制方案的核心,是将名义上属於国有总资产的35%以股份的形式量化给职工,这正是其难产的主要原因。另一家著名企业TCL虽然早在数年前就着手改制,但其改制的"阿波罗计划"迟迟没有公布,原因与方正大同小?。
去年底,一种新的国企民营的思路---MBO---管理层融资收购,似乎露出一线曙光。其时《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开始正式实施,为企业运作MBO提供了操作规则,上海、深圳等地一批MBO基金也应运而生。但是,长虹、海尔等大型国企称,采用MBO方式运作,政策风险太大,不予考虑实行。
3、缺乏规范的国有资产评估制度是最要害问题
事实上,方正、TCL与长虹、海尔面对的是同样的难题:一方面,要在重组过程中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另一方面,又要清晰确定管理层和员工对国企的权益与贡献。在当下中国的国情之下,这是一个难能两全的大难题。根本原因在余,中国缺乏一种规范的、公平的、透明的国有资产评估制度。因此,国有资产转让和出售价格是否合理,很容易引起争议,很容易背上逃废债务和国有资产流失之嫌。当一个国企产权重组方案被上级和群众认定为转让或出售价格过低,都将得到"国有资产流失"的判决,并使之搁浅。
三、展望未来国企民企最终会走到一起
这是因为我们的企业改革目标和模式,其方向是选择了混合所有制的股份制。这种模式是适应社会化大生产需要的,能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
不论股份制也好,混合所有制也好,其特点是能实现生产资料在企业范围内的共同占有,而资产的价值为投资主体分别所有的结合;产权清晰,并且能够合理流动,合理配置,不受所有制限制;动力机制和自我约束机制特别强;企业为所有者控制,企业治理结构科学和合理。所以,混合所有制的股份制今后必然会大大发展。不仅国有、集体企业在深化现代产权制度的改革中,大部分会走向股份制,私营企业要做强做大,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向股份制。
其实,股份制本来就是私营经济发展的正道。企业界的私营企业都是走这条道路的,它们走向股份制是没有什么困难的。股份制和混合所有制的性质都是中性的。公股占优势就是公有制的实现形式,私股占优势就是民有的实现形式。由于股权是流动的,企业股权结构不可能固定不变,而且企业做大以后会相互投股、渗透,共同组合新的企业、下属公司,因此,随着这种企业所有制的增多,必然会打破所有制限制,使两种类型的企业,走到一起。
结束语:据世界银行的统计,在工业化国家中国有经济的比重通常为5%,而在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国有经济仅占不到3%。在发展中国家,这一比例一般为10%-15%,而中国却高达30%-40%。现在,中国已经将自己的第一步"裁军"的目标暂定在25%,是适合中国的国情和实际的。也就是说,国有企业的非国有化,已经大规模地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