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世界工厂”?
2010-08-26 15:22:50 来源:国际金融报
●在后工业化时代,“世界工厂”更多地意味着知识产权、专利技术、产品标准、研发能力、品牌价值,而非单一的产品制造和加工
●中国工程技术人员数量上的优势将使中国在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相结合的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这种低成本优势有望保持10到20年
近两年,社会各界针对中国是不是“世界工厂”有不少争论。一些国外媒体和人士认为中国已经是世界制造业的中心。在美国商业界有广泛影响的耶鲁大学商学院院长杰弗里加滕在《商业周刊》上撰文指出:中国正在变为制造业的超级大国。中国在世界制造业中的位置,很快就会相当于沙特阿拉伯在国际石油市场中的地位。《财富》杂志也发表文章:《现在一切都是中国制造》,《华盛顿邮报》载文题目干脆就叫《中国已成为世界工厂》。与国外观点相左,国内的研究普遍认为,中国目前还不是“世界工厂”,但经过努力,有条件并且应该成为“世界工厂”。这些判断的明显差异,一个重要原因是到目前为止对“世界工厂”还没有规范的界定和判断标准。
衡量指标
从总体上看,对“世界工厂”的认识,在工业化时期,突出了以制造业为中心的“世界工厂”的概念。从宏观角度看是以国家为单位,强调制造业在世界市场的地位;在微观角度上强调企业在世界市场结构中的垄断地位。在后工业化时代,“世界工厂”更多地意味着知识产权、专利技术、产品标准、研发能力、品牌价值,而非单一的产品制造和加工。
潜力巨大
根据对“世界工厂”的内涵分解,可以从国家、行业、产品三个角度选择衡量指标。
一国产业的竞争优势是通过产品的竞争力直接表现出来的,可以选择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指数和固定市场份额来评价一国产品的竞争优势。其中,国际市场占有率指一国产品出口额占全世界产品出口额的比重,贸易竞争指数既考虑了出口因素,也考虑到了进口因素,用产品净出口比上该产品进出口总额,这两个指标反映了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的强弱。固定市场份额指一国某种产品出口增长率与为保持这种产品原有的国际市场份额所应有的出口增长率之差,它反映产品竞争优势保持程度。
行业的竞争优势比产品的竞争优势包含更广的内容,可以选择产业占制造业比重、产业出口贸易比重、产业生产率与R&D投入比率四个指标来评价产业竞争优势。产业占制造业比重反映该产业在一国经济体中的相对地位,产业出口贸易比重,说明产业在国际市场相对被认可程度,产业生产率反映产业在国际竞争中的比较优势,R&D投入比率关注产业发展优势是否得以保持。
一国如果在国家层次上可以成为“世界工厂”,那么必须在多个重要或主导产业领域中拥有优势,在世界贸易中有显著影响力,因此,从国家层面可以选择一国制造业占世界制造业比重和一国国际贸易占世界贸易额比重两个指标,另外,用第三产业比重衡量一国产业集群程度。
根据上面的研判,我们认为,中国有能力成为“世界工厂”。
首先,从1978年到2002年中国连续保持24年经济高速成长,截至2002年GDP突破100000亿大关。居民消费结构持续得到改善,在未来20-25年内,中国市场将是巨大的消费品、工业、航空、消费者融资、医疗保健业和清洁能源市场。
其次,中国目前已经形成了一批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许多重要产品产量居世界前列。国际电信联盟最近公布的统计资料表明,中国的电话机、彩电、扬声器、收录放机、微波炉等产量已居世界第一。目前在国际市场占75%以上份额的电脑主板、磁头、键盘、驱动器、显示器、扫描仪等产品来自广东东莞。根据长城研究所“科技创新与中国制造”研究报告分析,目前中国共有包括家电、医药、电子等10个制造行业在内共80余种产品类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位。来自海关的资料显示,2001年中国进出口总额占世界贸易总额的6%,其中出口产品中,工业制成品的比重1997-2001年平均90%。
第三,跨国公司的制造环节以惊人的规模和速度向中国转移。在《财富》500强中,已有400多家在中国投资2000多个项目。包括微软公司、摩托罗拉公司、通用汽车公司、三星物产公司、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和德国西门子公司在内的世界知名大公司已经在中国设立了100多个研究和开发中心和更多的生产制造基地。
第四,中国已经出现制造业向优势地区集中的特征。如江苏昆山、浙江义乌、广东顺德等地同行业企业的集聚,使中小企业通过专业化和分工深化实现生产规模的扩大和成本的降低成为可能。这种区域比较优势有可能成为某一行业的世界制造业中心。从中国劳动力成本的比较优势看,1998年美国平均工资是中国的47.8倍,中国工程技术人员数量上的优势将使中国在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相结合的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特别重要的是,中国的二元经济结构和地区差异使这种低成本的优势有望保持10到20年。
主要障碍
目前来看,制约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主要障碍有以下几点:
第一,总量上看,“中国制造”
影响力不大。1999年中国第二产业产值将近5000亿美元(包括建筑业),世界排名第四。而这一年全球是9万多亿美元,美国排第一,制造业占世界的比重超过20%,日本制造业的比重为15%,中国仅占5%左右。
第二,从产业看,中国比较优势不稳定,还没有形成竞争优势,或者说竞争优势薄弱。1990年和2000年,中国工业品出口额占世界工业品出口总额的比重分别为1.9%和4.7%,而美国和日本的这个比重分别是12.2%和14.0%、11.5%和9.7%。中国多数行业的关键核心技术与装备基本依赖国外,消化吸收能力不强,缺乏对引进技术的系统集成、综合创新。而商品开发能力是世界工厂的主要标志。
第三,处在国际分工产业价值链低端。中国是家用电脑的生产大国和销售大国,但是从芯片到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大部分要靠进口,绝大多数利润被掌握专利技术的跨国公司拿去了,中国的电脑企业实际上是在给英特尔和微软打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