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敲碎打 商务部“三定”出炉

2010-08-26 15:22:41    来源:财经时报

    “尽管人事还没有完全定下来,但是到目前,三定算是基本完成了!”商务部一位人士说,“不过各司局的具体职责还要进一步细化。所以一切都定下来的时候估计要到6月中旬了。”

    5月20日,商务部的网站上悄然出现了一则《商务部确定设置25个职能机构》的消息。  

    在这之前,商务部的官方媒体《国际商报》曾报道了国务院确定的商务部的14项职能。  

    根据“定职责、定机构、定编制”的“三定”,前两项已经确定无疑,剩下的“定编制”中,商务部部长、6位副部长人选早已敲定,“各司局的领导原则上也基本不变,只等一纸任命书了。”这位人士说。

    新设三司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的文件,新设的三个司分别是市场体系建设司、市场运行调节司、商业改革发展司。  

    对于熟悉经贸委机构设置的人士而言,这些字眼并不完全陌生:原经贸委贸易市场局下设的五个处中,就有“市场建设处”、“运行调节处”、“改革指导处”。

    在这次机构改革中,变化最大的司局就属原经贸委的贸易市场局,笼统的说法是“一分为三”。  

    “新三司司长的人选还没有确定下来。”商务部的这位人士说,不过按照这次机构改革的原则“拆庙不赶和尚”,原贸易市场局的4位副局长:邸建凯、向欣、房爱卿、姚广海,都有可能出任新三司的司长,而一直盛传贸易市场局局长黄海将出任商务部部长助理一职,据悉目前商务部部长助理有5个人员编制,已经确定的是原外经贸部部长助理刘莉、陈健,还有3个空缺。

    内外贸合一  

    “加强外贸、充实内贸”适合当初组建商务部的初衷,内外贸统一管理也是国际惯例。  

    这次组建商务部,主体还是外经贸部,在新确定的机构名录中,保留了21个司,其中有4个司名称有所调整,如国外经济合作司改称“对外经济合作司”,国际电子商务管理司改为“信息化司”,计划财务司改为“规划财务司”,交际司改名“外事司”。

    加强政府与企业的联系,同时提高政府行政效率是这次机构改革的目标之一,国际电子商务司改名“信息化司”之后,职能上就可以将内外贸易都涵盖了。

    这次组建商务部,从经贸委转过来的一共3个司局,即:对外经济协调司、贸易市场局和产业损害调查局。  

    在原来内外贸分离的情况下,经贸委设置了对外经济协调处,主要职责为:承担对外经贸谈判和国际贸易谈判活动中有关国内政策的综合协调;拟定国有企业向外商转让资产、股权、经营权以及相关的兼并、承包、租赁工作的有关政策;指导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和海外投资;协调解决外商投资企业运行中的有关问题等。

    据内部人士透露,这次机构调整中,对外经济协调司被分拆到其他几个司中,比如对外贸易司、外国投资管理司,而跟原外经贸部保留下来的“对外经济合作司”没有关系。

    对外提起反倾销和应诉反倾销这两项联系密切的职责,分别由原来归属经贸委的产业损害调查局和原外经贸部的进出口公平贸易局行使。但实际上双方工作中很多时候需要沟通、配合,在两处办公多有不便。

    “现在统领在商务部下,开展工作就便利多了。”产业损害调查局的副局长刘欢说。   

    14项职能  

    在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文件上,除了第14条: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情,其余13条都已经相当细致。  

    与新三司对应的是第二、三项职能,从这一点看,新三司肩负重任。  

    据此分析,市场体系建设司的职能主要是:研究拟定规范市场运行、流通秩序和打破市场垄断、地区封锁的政策,建立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看来,流通体制改革和反垄断应该是今后商务部的一项重要工作。

    市场运行调节司的职能主要是:监测分析市场运行和商品供求状况,组织实施重要消费品市场调控和重要生产资料流通管理。据此,调节供需、平抑物价是市场运行调节司的主要任务。

    而对于商业改革发展司,其主要职能应该是:拟定国内贸易发展规划,研究提出流通体制改革意见,培育发展城乡市场,推进流通产业结构调整的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

    在公布新机构名单的当日,商务部网站上还出现了一则《国外贸易投资环境报告》。据说以后商务部会定期公布这样的贸易投资环境报告,首期报告介绍了我国与18个主要贸易国的投资环境和贸易政策。

    北京一家进出口公司的管理人员对这份报告表示欢迎,“这表示商务部成立以后开始重视‘服务’理念了,更多为企业提供服务,强制性的管理将不再是主要调控手段。”这位人士说。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