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大项目合作,塑亚太政经格局
2014-05-23 13:51:18 来源:兰瑞环球
藉在上海举办的亚信峰会之机,中俄元首成功实现今年的第二次"习普会",同时见证了能源、电力、宇航、港口、基础设施、大飞机、军事技术合作等多个战略性合作项目的签约仪式。全球媒体广泛报道中俄签署几十个"世纪大单",惊呼这些"里程碑"式的合同,将极大改变国际政治经济结构,是对美国因乌克兰危机制裁俄罗斯,藉南海争端打压中国的强有力反击。
首先,中俄签署的几十个大项目均是两国总体发展的中长期战略性项目,如总额达4,000亿美元的天然气合作项目,它将进一步提升中国的能源安全;几千公里管道的投资建设将极大带动西伯利亚和远东的经济社会发展。其次,这些项目无一不是国家元首直接关注并促成的"一把手工程",凸显了两国已从战略互疑走向了战略高度互信,为双方全面战略协作提供了坚强的物质基础和支撑,使当今中俄间"最成熟的大国关系",发展成为"不结盟"的"准结盟"政治关系。
今年是中俄建交65周年。近年来,中俄关系持续发展,但相比于更为紧密的政治关系,两国经济合作略显逊色。事实上,中俄经济结构互补性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需能源与资源的充实,俄罗斯科技实力强大,更需要拓展庞大的中国市场,这为双方开展战略性大项目合作,经贸合作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可能,使双方互补性进一步得到释放。此次双方签署的"世纪大单"中,最瞩目的当属以能源合作为代表的战略性项目。俄罗斯作为传统上向欧洲输送天然气的主要国家,能源出口对于稳定俄经济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与此同时,中国能源对外依存度高,在空气质量日益恶化的压力下,亟需向清洁能源结构转变,此次两国不仅敲定了高达4,000亿美元的东线供气合同,还通过其他一揽子协议,加强了石油、天然气、核能、煤炭、电力、新能源等多个领域的全方位合作,这对两国的经济稳定和能源安全具有双赢意义。
此外,中俄还在高新技术领域、太空、基建等领域互取长短,开展互助合作,如飞机项目合作,俄方有先进的发动机和材料、科学能力,中方有资金市场优势,强强联合不但可以使饱受资金困扰的俄罗斯航空工业重振雄风,也有助于推进中国国产大飞机研发,打破美欧的垄断地位,可谓一举多得。
作为地区和世界大国,中俄战略大项目合作自然少不了军技合作。尽管官方出于种种原因,未公布有关具体细节,但观察家注意到,此次随普京来访的还包括主管军工生产的副总理罗戈津等要员。由此可见,中俄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重要领域的合作已向"质量"方向转变。
有观察家认为,此次普京上海之行堪称是改变亚太战略格局的重要访问,中俄在"东方战线"携手一致,将重塑亚太地区地缘政治经济格局,签约的战略大项目无疑充当了"发动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