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南海“突破”的意义和影响

2013-10-15 13:01:43    

   几经风雨的中越关系,在总理李克强正式访越期间迎来新跃进。10月14日,中越总理宣布两国成立海上共同开发工作组,并于年内启动海陆金融三大领域合作工作组,李总理强调这是两国关系取得的“重要突破”。上述协议的签订立即引发各方高度关注,有学者认为这是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大动作”,为北京突破“南海瓶颈”,特别是破解美国借南海“围堵”图谋提供了现实可能性,全面推进中国与东盟战略伙伴关系有望进入“快车道”。
   2008年,两国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两国领导人一直保持频繁互访和接触。经贸方面,中国是越南第一大贸易伙伴,去年双边贸易额为504亿美元,同比增长25%。虽然中国军力令越南担忧,但越南领导人也认识到需要中国来改善经济前景。
   值得特别指出的是,中越在解决陆上和海上领土争端上同样累积了丰富经验。经过多年协商,2010年7月《中越陆地边界勘界议定书》正式生效,标志着双方陆地边界争议全部解决。海洋争端上,中越2000年12月签订《北部湾划界协议》,为中越和平解决海上争议迈出了第一步。因此,中越将成立海上共同开发工作组绝非偶然。
   从战略角度看,中越海上工作组成立,有力地响应了美国推行的“亚太再平衡”政策。美方一再扬言“重返亚太”,将全球军力向中国周边的东南亚方向集中部署,同时极力拉拢东盟各国,利用菲律宾和日本做“马前卒”,在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挑拨离间。
   美国插手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南海争议,要求后者以多边方式与中国谈判,企图将南海问题国际化,目的是颠覆中国与东盟达成的《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以及推进制定《南海行为准则》,打掉中国提出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南海基本原则。
   国家主席习近平和李克强近日先后密集出席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和东盟系列会议,反映出中国对东盟外交出现重大调整,东盟在中国外交全局中的地位得到全面提升和加强。《华尔街日报》形容,这是中国向东南亚地区开展的“魅力攻势”,有助中国巩固在区内地位。
   习近平月初在印度尼西亚发表演讲,提出中国愿与东盟国发展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建“海上丝绸之路”。这是他9月访问中亚四国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后,又一重大战略构想。此后,李克强在文莱出席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首次对未来中国-东盟合作提出“2+7”合作框架构想,倡议在渔业、环保、科研、搜救等领域发展海上合作伙伴关系。上述举措反映出中国新领导集体外交新思维和对外关系优先级的重大调整。
   从“丝绸之路经济带”,再到“海上丝路”,中国正充分发挥独一无二的地缘优势,与周边东南西北30余个国家和地区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共荣、安全互助的全新东亚(亚太)新格局。习主席和李总理东盟之行的奠基性作用,将在未来中国—东盟新战略中发挥日益深远的影响。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