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丁书苗案看转变政府职能的紧迫性
2013-09-26 10:46:29 来源:兰瑞环球
9月24日,山西女商人丁书苗行贿和非法经营一案在北京市二中院开庭审理。检方指控丁书苗为原铁道部部长刘志军"买官"和"捞人"行贿4900万余元,向时任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外资项目管理中心主任的范增玉行贿4000余万元。同时,她非法经营标的额达1858亿余元,非法获利20余亿元,在法庭上,丁书苗表示对全部行贿犯罪事实无异议,但否认自己非法经营。
丁书苗到目前为止,还只是一个犯罪嫌疑人,无论是她的行贿罪还是非法经营罪,都还需要法院的判决来认定。但是,即使从她自己已经承认的行贿罪来看,她的犯罪事实也令人"叹为观止"。向刘志军和范增玉两位高官的行贿数额高达8900万余元,已经创造了至今为止公开曝光的行贿最高纪录,其手笔之大令人瞠目。而她这种不惜血本的行贿,收获的商业利益也是巨大的,8900万元贿金相对于20余亿元非法获利创造了商场上难以出现的"性价比"。
最近几年揭露的一些贪腐大案,其受贿金额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这既表明了一些政府官员无视党纪国法以权谋私的猖獗程度,更表明了我国反腐的力度在加强,在"苍蝇老虎一起打"的要求之下,一些位高权重的大贪官也不可能逃过法律的惩处。但是,除此之外,我们还应看到的一个问题是,商人行贿、官员受贿之所以呈高发态势,与政府在经济运行中握有太多审批权有直接关系,目前的经济体制之下,政府官员利用权力寻租的腐败空间十分巨大。以刘志军案来说,这几年铁路建设高歌猛进,原铁道部掌握了巨额的审批资源,作为部长的刘志军更是对铁路建设项目握有生杀大权,丁书苗向其行贿之所以会成为"天文数字",正是看中了他手中握有的这种市场资源。
丁书苗通过向刘志军的行贿获得了大量铁路建设项目,又通过向范增玉的行贿给自己包装上了"慈善家"的正面形象,从而达到逃避有关部门查处的目的。正是膨胀的政府权力加上腐败寻租,催生了丁书苗这样的"行贿大王",她既是这种权力腐败的得益者,而从某种角度说,她其实又是这种权力腐败的受害者。因此,要铲除经济领域行贿受贿这种丑恶现象,加强法律惩处力度固然是题中应有之义,但在这种事后的监管之前,社会经济已经付出巨大的代价,因此而更重要的是,要压缩乃至彻底堵塞官员利用手中的权力寻租的腐败空间,简单地说,就是让官员不再成为商人为了获取经济利益必须倚重的对象。
要达到这个目标,需要进一步加大目前正在推进之中的转变政府职能的力度。政府深陷于经济运行的事务堆里,并且握有过多的行政审批权,这很容易使政府产生"经济人"的角色,出现与民争利的行为,一个直接的结果便是政府将更多的市场资源分配于与自己同为一体的国企,使民营资本处于边缘化状态,导致经济结构板结化。与此同时,政府内部产生的寻租空间也使一些官员堕落为腐败分子,在他们的把持下,市场竞争机制无法充分发育,不仅加大了经济运行成本,也对民众利益造成了损害。
从丁书苗等近几年发生的一系列行贿案中,我们可以清醒地看到,转变政府职能已经产生了时不我待的紧迫性。今年以来,中央一方面加大了惩治经济领域腐败行为的力度,另一方面正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大力推进以简政放权为主导的政府职能改革,这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国务院各部委近几个月来已经下放和取消了200多项行政审批权,在即将挂牌的上海自贸区内实行的"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更将彻底终结政府审批制,并对全国的政府职能转变产生助推作用。当政府恪守自己在市场中的边界,不再热衷于对微观经济的管理与干预的时候,官商勾结也就失去了生存的条件,市场竞争将更充分而公正地展开,被压抑的市场活力也能够源源不断地释放出来,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