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务危机与地产泡沫的祸根
2013-08-05 12:08:58 来源:兰瑞环球
近日,国务院开始比较大的动作,派出多批稽查队伍飞赴各地进行地方债务摸底,旨在搞清楚债务的规模,结构,以及应对措施。这是新的国务院领导班子上台以后的一个重要举措。
2010年,有报道说,地方融资平台的债务总额为10.5万亿元。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近的报道却说,地方债务的总额已经高达25万亿元。
两个不同的数字,到底相信谁?那些乐观主义者认为,有人高估地方政府债务,目的是制造紧张气氛,巴不得中国加快陷入经济危机。对于那些悲观者来说,他们认为债务的规模深不可测,可能连中央政府都感到害怕。
是乐观也好,悲观也好,地方的债务大量存在,恐怕是不容置疑的。关键的问题是(1)债务的规模有多大?谁也说不清楚。(2)这些债务到底能否引发经济危机?(3)地方债务和目前的房地产过热,也就是房地产泡沫,到底有多大的关系?
网络的民意调查认为,地方债务引起经济危机的概率在不断的加大。90%以上的人认为地方债务主要是用于"铁公鸡"的建设,与民生没有关系,而且,地方债务的罪魁祸首是地方官员出于"政绩"的需要。
另外,地方债务没有账本可查。大家说,地方政府借债,但是,这些债务却没有完全出现在地方政府的账本上面。
这种有债没有债主的现象,是目前地方债务规模无法摸清的基本特色。例如,如果投资亏损,回报无法还债,没有人能计算出地方政府每年亏损多少钱。大家知道,底特律地方财政只有亏损180亿美元,就必须宣布破产。在中国,亏损180亿美元,对一个中等城市来说,那只是小菜一碟,哪来破产之虑?
一方面,如果建设项目亏损,政府可以通过资产抵押的形式,或者借新还旧的形式,或者用财政补贴的形式,把债务的规模和亏损的规模掩盖起来。
另一方面,资产补贴的主要手段是卖地,或者征收公共设施的使用费,例如,路桥费,地产税,物业税,等等。
卖地,对许多中小城市来说,恐怕是最基本的债务和资产抵押的手段。这是因为中小城市的税收来源不像一线城市那样丰富多彩。
既然土地是债务的主要抵押形式,也是偿还债务的根本手段,那么地方政府就会想方设法推动房地产的高速发展。加上国人投资渠道单一,对房地产又情有独钟,一个愿买,一个愿卖,房地产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
如果市场能够达成需求双方的平衡,政府卖地,老百姓买房子,就可以不断的推进经济的发展,也可以不断的改善老百姓的生活水平。
然而,什么事情,总是要有一个合理的程度。原来行得通的路子,不一定可以一直走下去,尤其是不能一直高速度的走下去。开车的人懂得要紧紧的看着前方有没有障碍物,以便及时改变速度与方向,来避免出现意外。
对搞经济建设的人来说,道理也是一样的,不能老是靠卖地和建房子来推进经济建设,没看到前面有可能出现的泡沫和麻烦。鄂尔多斯的教训,温州的教训,还有越来越多城市的教训,都说明一个道理,经济建设需要看好发展方向与发展瓶颈,单一的发展模式,必然导致泡沫,必然导致危机。
地,总有一天会卖不出去,就像老百姓总有一天不想买房子一样。
地方债务的不断累积,就是由于土地一直太好卖了。所以,"铁公鸡"的建设才胆子越来越大,面子工程越铺越广。一旦靠着房地产支撑的这种建设模式无法维持下去,地方债务就失去了保证,失去了偿还的基础。
国务院这次对地方债务的摸底,目的也是很简单,就是要搞清楚一旦土地难卖,地方政府偿还债务的能力有多大。只有知道规模,才能知道偿还能力,才能知道承担经济风险,以及抗击危机的能力。
从国务院的动作,大家可能也已经意识到经济结构转型,提高技术进步的重要性。换一句话说,过去的粗旷形,卖地形的发展模式,已经不可取。下一步的发展,就是要在减速的情况下,不会出现硬着陆。
连考查官员政绩的标准都必须改变,不能以GDP论英雄,应该以可持续发展论英雄,以增加就业,改善民生论英雄。只有发展的观念得到根本性的改变,地方债务危机,地产泡沫危机,才可以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