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猛增,经济回落”有何意味?

2013-05-09 11:07:09    来源:兰瑞环球


中国最新的经济增长数据令人沮丧。不仅2013年第一季度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按年率计算为7.7%,这比许多人预料的都要慢。就连汇丰公布的中国4月份PMI指数从3月份的51.6降至50.4,只稍微高出50这一增长和紧缩的分界线。4月上海螺纹钢期货价格下跌了7.6%,逐渐接近金融危机时低谷的水平。专家们一致认为,中国经济又陷入调整周期之中。

而令人奇怪的是,即使中国的经济放缓,但中国信贷增长仍在加速。第一季度,中国的金融系统向市场注入了6.2万亿人民币(1万亿美元),同比上涨了58%,却始终没有拉动国内经济的回暖。这不仅说明了靠信贷扩张来拉动经济的边际效应正在逐步递减,更让人对增长乏力的经济和激增的信贷之间的脱节让人感到困惑。我们不禁要问?在信贷猛增的同时,中国经济增长却在放缓,那市场上的钱究竟哪里去了?

首先,稍早之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开会讨论经济政策,主题是中国必须在防范金融风险的同时,增强经济增长动力。中国企业普遍预期今年晚些时候银监会将对金融体系加强监管,以后不仅是企业贷款难度增加,就连地方融资平台向金融机构贷款也非易事。所以提前贷款,并把这些资金存入银行,以备不时之需。但这些钱并没有真正进入到实体经济循环之中。

再者,据搜房网的数据,中国房屋价格正再次加速上涨,4月份中国全国房屋价格环比上涨了5.3%,比3月份的3.9%增幅更大。在广州和深圳,二手房交易价格上涨超过22%。这显示一些新增信贷正让房价泡沫再次膨胀,而中国政府过去三年来一直试图去除这些泡沫。一季度的全国各地房价之所以出现飙升,正是因为由于银行天量信贷而推升的。而这些信贷主要流入以房地产为首的虚拟经济领域,最终只能是制造更大的泡沫,埋藏更多的金融风险。

最后,部分天量信贷被地方政府用于"借新还旧"。有专家测算,截止2012年末,中国政府债务对GDP占比约为55%,从表面上看,没有超过国际公认的60%的警戒线,但总债务对GDP占比高达210%。(中国官方的政府债务对GDP占比只有15%,纯粹是政府债券,但是这忽略了许多国有企业、地方债务和资产管理公司的债务),而一些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没有足够的现金针对付他们已有债务的到期利息,不得不借新债还旧债。更要命的是,由于地方政府税收收入疲软,土地财政难以为继,而推动投资和当地GDP的高速增长,只能靠借更多的债务以度时艰。

现在看来,第一季度大部分的新增的信贷都没有进入实体经济,一方面野村证券曾收集了2012年发行的370个最大的城市建设债务的公共信息,他们发现其中至少20%的资金被用来还债。许多基础建设投资项目还没有盈利,因此,地方政府的融资工具不得不借新债还旧债。另一方面据第一财经报道,发改委在3月末发布了一条政策,要求为保障房建设筹集的资金不得用作其他用途。这一政策颁布说明出现了许多资金被挪用的案例。总之,一季度天量的信贷不是用于实体经济,而是主要用于地方政府还债和投资之用了。

第一季度,中国的金融系统向市场注入了6.2万亿人民币(1万亿美元),却换不回国内经济数据的靓丽,实在让人觉得诧异。这不仅说明了,靠信贷扩张拉动经济快速增长的旧有模式不可持续,其边际效应正在逐步递减。而且我们发现,一季度所谓的天量信贷,不是仍旧留存在金融体系之内,就是用于助推中国的房地产泡沫,要不就是给地方政府还旧债之用,而真正流入实体经济的"活水"却并不多,这就导致了信贷结构配置的畸型,也是天量信贷拉不动经济数据的回暖的真正原因。当这一轮盲目信贷扩张之后,不仅是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房地产泡沫加速恶化,而且还给原本重病缠身的中国金融业雪上添霜。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