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超越GDP的发展观
2012-11-14 10:33:09 来源: 兰瑞环球
在众多有关描绘未来中国光明前景的词汇里,"美丽中国"的提出,不能不让人为之怦然心动。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长时间,我们习惯了富强中国的鼓舞,一直在为中国的富强而奋斗。虽然有时候富强也会有别的近义词,比如崛起,但都是指向硬实力,硬碰硬的国家实力。美丽中国,多了些柔性和妩媚,江山如此多娇,亦是国家的软实力和魅力。
富强中国和美丽中国绝不是对立的关系,美丽中国,应该是富强中国的一个更高发展阶段。在工业化之前,中国无疑是美丽的,是一种淳朴的自然之美,然而这美丽却有着无法回避的硬伤,即美丽中国的背后也是贫穷中国的写照。彼时的生产力水平有限,对自然力的征服有限,当然破坏也就有限。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的经济增长取得长足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富强中国成为一项全社会都能够取得的共识。
尽管富强中国让我们欣慰和自豪,但毋庸讳言的是,在这巨大成功的背后,我们的环境、资源和生态也付出不小的代价。在惟GDP的政绩观怂恿下,一些地方片面地将发展理解为GDP增长,为此不惜以污染换GDP,这样的发展观是机械的,而非科学发展观。所有的发展,最终都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是为了居住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更幸福。因此,十八大适时地提出美丽中国的概念和目标,这让富强中国的内涵更为丰富。相比工业化前的美丽中国,未来我们为之奋斗的美丽中国,是更高层次的美丽,既有青山绿水,也兼有现代化的保障。正如环保部部长周生贤自己最常用的一个表述是,"开宝马车喝污水,不是老百姓期待的现代化"。
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应包含两个层面的目标,一是着手恢复对环境、资源和生态系统已经造成的破坏,防止我们的环境出现不可逆的恶化。在这方面,大自然还是无比仁慈的,近些年来,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类似的报道,在小心翼翼地对环境实施保护之后,当地的生态系统大多显现出恢复迹象。历史上最著名的"雾都"伦敦,如今已是脱胎换骨,反倒成为宜居的典范。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二是防止对环境、资源和生态系统新的破坏,先发展后治理的道路虽然理论上可以走通,但往往是要付出更高的成本,吃更多的苦头。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之下,新的发展必须是全面和可持续的,是兼顾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如果资源分配和投入仍然倾向于前者,美丽中国这样一个激动人心的憧憬,难免就会成为水中花、镜中月。
美丽中国,是一个足以调动起所有人爱国情愫的愿景和远景,灯塔已经在远方闪动着灯光,既然我们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