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缩论”将会误导宏观调控

2012-08-10 10:11:40    来源:兰瑞环球

7月CPI涨幅降到了1.8%,相比较去年6.5%的高点,仿佛物价便宜了好多。再一看二季度的GDP数据仅仅7.6%。GDP放缓,CPI更是大幅放缓,难道是通缩来了?一些人已是迫不及待地抛出了这样的观点,在6月CPI涨幅2.2%的时候其就已经热炒了一阵子,现在更有底气说通缩了。

当然,说"已经通缩"的人不会很多,更多的人是在说"通缩在即",究竟"在即"到什么程度,也没人能给个准信儿。

虽然CPI降到了1.8%,但公众并没有感觉到物价有多便宜。事实也是如此,因为物价并不是下降了,而是还在继续上涨,不管上涨10%还是上涨1%,还是上涨。特别是,在过去一两年的高速通胀下,物价水平已经被推到一个很高的水平,在这样的高水平基础上再涨1.8%,要是光看数据还行,但公众的感性认识可不是这样,菜市场走一圈,就让数据显得很单薄。

7月CPI涨幅1.8%的数据,实在是一个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包括近期国内油价的下调。随着国际粮食价格开始上涨,这将对国内的物价施加压力,同样伴随着翘尾因素的逐渐下降,人力成本和资源产品价格的上升,之后数月的CPI应该会有一个触底反弹的过程。

通缩,必须是跟经济增长程度联系在一起的,只有经济大幅下挫,通缩才是需要正视的问题。而中国的经济增速仍在7%之上,跟前些年动辄两位数的增速固然不可同日而语,但这种速度放在世界范围内,放在我们长期发展的规划下,应该是一个符合调控预期的速度。

当前气氛热烈的稳增长,各地竞相上马的投资项目,国家发改委一月批准200多个项目和媒体对于地方版4万亿的报道,都在传递一个信息,稳增长正在获得强有力的"有形之手"的托举,今年7.5%的GDP增速目标是可以实现的,如此,通缩便不会成为问题。
大谈"通缩论",制造紧张预期,使得调控政策超调的风险加大。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之下,经济增长是有保证的。如果因为害怕所谓的通缩风险,加码政策的宽松力度,导致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将有可能再次松开通胀的辔头,有形的手变成了闲不住的手,而让通胀再次抬头。
从今年开始,我们推出一系列刺激增长的经济政策。一般来说,刺激增长的政策在开始阶段将逐步放大刺激增长作用,但随着刺激增长作用的减弱,刺激通胀的作用将逐步显现,当前我们的经济对于通胀仍然是敏感的,特别是处在调控期的房价。所以,在下半年,我们的政策空间其实仍在掣肘,仍不具备进一步改弦更张的环境和条件。如果这个时候贸然为了预防通缩而开始踩油门,过去两三年,我们相当于什么都没学习到。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