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回落中读懂实体经济期待

2012-06-13 10:45:06    来源:兰瑞环球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5月份经济数据,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3%,创下了23个月以来的新低。其实,CPI的总体回落并不意外,既是最近一轮宏观调控保持货币政策稳健的合理结果,也为下一步的稳增长预留了空间。

另一方面,与CPI对应的、更能反映实体经济状况的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却同比下降1.4%,环比下降0.4%。同时,外贸进出口数据虽有所回暖,但仍在低位徘徊;继续亮红灯的PMI等工业指数也明确表达了经济下行的较大压力。

尽管年初的政府工作报告已将GDP增速主动下调至7.5%,但对于中国目前的发展阶段而言,增长依然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本前提。正因预判准确,中央才会未雨绸缪地提出"把稳增长放在更重要位置"。

央行时隔三年半后,采取"闪电调整"的方式,实施首次降息,意图非常明显:为稳增长提供必要的货币流动性。但作为实体经济晴雨表的资本市场的反应却差强人意,上证综指一周跌幅达3.88%。投资者似乎不太买账的态度背后,其实还是对实体经济不振的担忧难以缓释。

实体经济直接创造物质财富,是一国经济社会发展最为根本的物质基础。后危机时代的各国经济复苏仍有较强不确定性,近期国际油价的持续下挫正是实体经济疲软的连锁反应。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油价的"两连跌"是喜也是忧--外部需求的低迷徘徊对内部需求的刺激改善提出了更高期待,而此起彼伏的蛋葱姜蒜价格,反映的是金融游资的无处安放。

简单的CPI,复杂的经济学,贯穿其中的还是民生改善的迫切愿望。彻底避开"一下行就刺激,一刺激就过热"的恶性循环,更多的还应着眼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而任何既定方式的转变,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路径依赖,都会付出不同形式的变迁成本,难以一蹴而就。倘若政策利好能够汩汩流向实体经济,而非绕行诸如房地产泡沫等老路,我们在忧虑之中才会始终保持满满的信心。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