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36条”细则核心应是政策量化
2012-02-14 11:04:40 来源:兰瑞环球
据媒体报道,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日前在听取对《政府工作报告》建议时承诺:今年上半年一定要把"非公新36条"实施细则制定出来。民间资本被调了快两年的胃口再次被高高调起。
从"新36条"到为其配套的一揽子细则出台,有望"仅用"两年时间,据说还会更细化,我们很有理由为时间表的明确欣喜一把。
不过,有件不远的旧事应该重提,从2005年"非公旧36条"到2010年"非公新36条"为其做配套,国务院及相关部委用了长达5年的时间酝酿,虽然"鼓励"类词汇用墨颇多,但"新36条"在可操作性上仍太笼统,更像口号的细化,不像政策的细则。
将出的"新36条"实施细则,实际上是想为"旧36条"的细则再做配套。细则不细,常常就需要再给老细则配套新细则,循环和空转的细则造就了一些政策"无底洞",难有落地的那一天。
市场预期也"感染"了政策周期,媒体和业内专家、企业家面对一项公共政策,特别是惠及民间投资的新举措,似乎已经形成一种"配套"偏好,采写稿件或接受访谈言必称"亟待出细则"。
政府面对垄断国企,情况复杂、情绪更复杂。如果说,政府对垄断国企有着一种亲子偏好,面对外资这些"洋孩子",有着一种好奇外加崇拜式的亲切,那么对民间资本往往有点天然的不信任,鼓励与规范、监管总是并提,"符合条件的"定语不时出现。
其实,量化是细化和推进政策的最好方式,数字一般不会说谎。只有量化目标,才能适当扭转政府对国企的偏好,推动民间资本真正进入垄断领域。操作性强的政策往往是有众多数字点缀的。
具体谈"新36条"配套细则如何量化,首先要举"纲"。事实上,参照《外商投资指导目录》制定《民资投资指导目录》已被业界呼吁十年之久,"允许外资进入的行业和领域,也允许民间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明确禁止准入"即准入等政策宣言,虽力度空前,但总还是"口说无凭",是否可以考虑列出个一二三四,可以规避一些针对外资的"禁止类"、"限制类"等敏感词汇,从允许独资、控股还是仅能参股的角度,尽快梳理出个目录。
其次要张"目",能否对"符合条件的"这一定语明示和细化,降低门槛可以不一步到位,可以渐进式过渡但要量化,让民资拥有充分市场预期;能否对"合理降低国有控股企业中的国有资本比例"有一个量化的推进指标;能否对"新非公36条"所提"抓紧研究制定铁路体制改革方案"量化出一个时间表等等。
两个"36条"中可以量化的地方还有很多,当然量化也意味着对既得利益格局调整,关键还在相关部委以致最高决策层基于民意和市场共识,对各方利益的审慎权衡。
相信"新36条"一揽子实施细则的出台,将是一个各方达成共识后的实操方案。可以博弈、可以折中,只希望有一定的量化目标和时间表,下一步各方不用再奔走呼吁为所谓旧细则配套新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