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性债务透支中国经济
2011-08-31 11:35:57 来源:亚太博宇
现有体系是一个强大而富有的政府管理着贫困的民众和一个有着脆弱核心的国家,这意味着经济再平衡不仅是提振经济增长所需,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也是必要的……
城投债券发行数量有所增加
这几年城投债券发行数量有所增加。"十一五"期间,我委核准发行的企业债券累计为12970亿元,其中城投债券共发行3475亿元,占比只有26.8%。城投债券的发行有比较严格的条件,除了要满足《证券法》、《企业债券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的发债条件外,城投债券募集资金必须用于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并经过合规审查的政府投资项目。从已发行的城投债券用途看,主要用于城市给排水管网设施、道路、桥梁、燃气、热力、垃圾和污水处理等市政基础设施、江河湖泊治理、保障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城市轨道交通、城市文化和体育设施、地震灾后重建等领域。
这些项目建设,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城市设施改善、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等,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城投债券作为中国债券市场的"准市政债",发行规模还会稳步扩大,一方面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更加规范透明的融资渠道,同时也为广大机构投资者提供更好的固定收益类产品。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通过发行债券进行融资,符合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的要求。考虑到债券融资相对于银行贷款在融资成本、融资期限以及流动性等方面的优势,城投债券也适应了发行人和投资人的需要,这是这几年城投债券发行规模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
政府性债务违约可能性不大
从举债目的看,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特别是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形成的债务,主要是用于各地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考虑到基础设施建设具有一次性投入规模大、投资回收期长、当代人投资后代人享用等特点,通过举债进行建设,当代人和后代人共同承担债务还本付息责任,可以更好地体现代际公平,克服当期建设资金不足的瓶颈制约,有利于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是一种合理的基础设施投融资建设行为。
政府举债建设形成了大量资产,相当部分资产具有长期的直接收益,一些没有直接收益的项目,也具有间接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对促进当地经济增长和政府财力的增长,都具有积极意义,不能简单地用"寅吃卯粮"来做价值判断。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可以无节制地借债,关键是要把投资规模和债务规模,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防止出现系统性的偿债风险。审计署的审计结论表明,我国地方政府的累积债务相对于偿付能力来看,风险是总体可控的。从相关债务指标看,我国包括中央政府债务和地方政府债务在内的政府债务余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不到50%,远低于发生债务危机的欧美国家。
考虑到我国正处在经济快速增长期,政府财力增长也相应较快,政府还拥有较多的可变现资产,相对于目前的负债规模,政府总体上具有较强的偿债能力。随着各级政府和有关监管部门越来越重视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防控,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化解部分地区和领域的债务风险,在我国出现政府性债务违约的可能性是不大的。
而事实上,中国政府性债务不可能违约的关键在于央行货币超发已经成为常态。政府不仅在公共建设完成后持续从社会获得超额回报,一旦发生债务违约的可能时,自己印钞票就好了,其通货膨胀恶果依然由民间强行消化。
需要经济变革以实现再平衡
中国近来惊人的经济增长不止建立在出口之上,还同样建立在银行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大规模放贷之上。然而,太长时间保持一成不变,则可能最终落入回报不断减少的基本经济法则中。中国的增长模式看来越来越像是强弩之末了,这次几乎没有可以轻松采取的应对措施。
近日,一批经济学家因全球增长较弱而下调了国内生产总值(GDP)预期,对难以持续的银行放贷水平也出现了新的担忧。中国需要转型为由内需主导的增长模式,这种转型现在看来是必须的,而不是可有可无的。
10年来中国经济一直在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尽管其中固定资产投资所占的比重最高可达80%。过去5年、10年的发展速度仍有可能令人望而生畏,但与此同时,这种国家主导的增长模式造成的扭曲和明显局限业同样让人印象深刻。
以北京为例,高速公路两旁高耸的建筑通常属于政府或国有企业下属机构。大楼看起来与忙碌的人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很多人表面看起来并不比10年前更富足。北京的状况只是反映出了这样一个事实:在中国最近的飞速增长中,钱都被花在了什么地方。各种数据显示,在经济飞速发展之际,私营领域消费在减少,占GDP的比重从上世纪90年代的45%降至目前的约35%。纵然政府已经承认了这是个问题,并且已将解决消费和投资失衡问题列为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不过,改变现有体系是个挑战。
中国的国有企业创造就业机会的能力不足,除了有名的几家大型企业,其他国有企业基本上没有盈利。其中一个结果就是,政府坚持维持有争议的人民币与美元挂钩制度,以保护提供数千万就业岗位的出口型制造企业。现有体系是一个强大而富有的政府管理着贫困的民众和一个有着脆弱核心的国家,这意味着经济再平衡不仅是提振经济增长所需,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也是必要的。
但改变习惯并非易事。让国有企业戒掉对宽松货币及产业保护特权的瘾会很难。竞争加剧和私营领域扩大的问题在于,要获得更快的增长和更多的就业岗位,中国共产党或许就要付出失去对经济的部分控制的代价。
城投债券发行数量有所增加
这几年城投债券发行数量有所增加。"十一五"期间,我委核准发行的企业债券累计为12970亿元,其中城投债券共发行3475亿元,占比只有26.8%。城投债券的发行有比较严格的条件,除了要满足《证券法》、《企业债券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的发债条件外,城投债券募集资金必须用于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并经过合规审查的政府投资项目。从已发行的城投债券用途看,主要用于城市给排水管网设施、道路、桥梁、燃气、热力、垃圾和污水处理等市政基础设施、江河湖泊治理、保障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城市轨道交通、城市文化和体育设施、地震灾后重建等领域。
这些项目建设,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城市设施改善、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等,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城投债券作为中国债券市场的"准市政债",发行规模还会稳步扩大,一方面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更加规范透明的融资渠道,同时也为广大机构投资者提供更好的固定收益类产品。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通过发行债券进行融资,符合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的要求。考虑到债券融资相对于银行贷款在融资成本、融资期限以及流动性等方面的优势,城投债券也适应了发行人和投资人的需要,这是这几年城投债券发行规模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
政府性债务违约可能性不大
从举债目的看,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特别是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形成的债务,主要是用于各地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考虑到基础设施建设具有一次性投入规模大、投资回收期长、当代人投资后代人享用等特点,通过举债进行建设,当代人和后代人共同承担债务还本付息责任,可以更好地体现代际公平,克服当期建设资金不足的瓶颈制约,有利于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是一种合理的基础设施投融资建设行为。
政府举债建设形成了大量资产,相当部分资产具有长期的直接收益,一些没有直接收益的项目,也具有间接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对促进当地经济增长和政府财力的增长,都具有积极意义,不能简单地用"寅吃卯粮"来做价值判断。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可以无节制地借债,关键是要把投资规模和债务规模,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防止出现系统性的偿债风险。审计署的审计结论表明,我国地方政府的累积债务相对于偿付能力来看,风险是总体可控的。从相关债务指标看,我国包括中央政府债务和地方政府债务在内的政府债务余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不到50%,远低于发生债务危机的欧美国家。
考虑到我国正处在经济快速增长期,政府财力增长也相应较快,政府还拥有较多的可变现资产,相对于目前的负债规模,政府总体上具有较强的偿债能力。随着各级政府和有关监管部门越来越重视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防控,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化解部分地区和领域的债务风险,在我国出现政府性债务违约的可能性是不大的。
而事实上,中国政府性债务不可能违约的关键在于央行货币超发已经成为常态。政府不仅在公共建设完成后持续从社会获得超额回报,一旦发生债务违约的可能时,自己印钞票就好了,其通货膨胀恶果依然由民间强行消化。
需要经济变革以实现再平衡
中国近来惊人的经济增长不止建立在出口之上,还同样建立在银行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大规模放贷之上。然而,太长时间保持一成不变,则可能最终落入回报不断减少的基本经济法则中。中国的增长模式看来越来越像是强弩之末了,这次几乎没有可以轻松采取的应对措施。
近日,一批经济学家因全球增长较弱而下调了国内生产总值(GDP)预期,对难以持续的银行放贷水平也出现了新的担忧。中国需要转型为由内需主导的增长模式,这种转型现在看来是必须的,而不是可有可无的。
10年来中国经济一直在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尽管其中固定资产投资所占的比重最高可达80%。过去5年、10年的发展速度仍有可能令人望而生畏,但与此同时,这种国家主导的增长模式造成的扭曲和明显局限业同样让人印象深刻。
以北京为例,高速公路两旁高耸的建筑通常属于政府或国有企业下属机构。大楼看起来与忙碌的人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很多人表面看起来并不比10年前更富足。北京的状况只是反映出了这样一个事实:在中国最近的飞速增长中,钱都被花在了什么地方。各种数据显示,在经济飞速发展之际,私营领域消费在减少,占GDP的比重从上世纪90年代的45%降至目前的约35%。纵然政府已经承认了这是个问题,并且已将解决消费和投资失衡问题列为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不过,改变现有体系是个挑战。
中国的国有企业创造就业机会的能力不足,除了有名的几家大型企业,其他国有企业基本上没有盈利。其中一个结果就是,政府坚持维持有争议的人民币与美元挂钩制度,以保护提供数千万就业岗位的出口型制造企业。现有体系是一个强大而富有的政府管理着贫困的民众和一个有着脆弱核心的国家,这意味着经济再平衡不仅是提振经济增长所需,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也是必要的。
但改变习惯并非易事。让国有企业戒掉对宽松货币及产业保护特权的瘾会很难。竞争加剧和私营领域扩大的问题在于,要获得更快的增长和更多的就业岗位,中国共产党或许就要付出失去对经济的部分控制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