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国富之后的基本要义应是眷顾民生

2011-08-09 11:25:31    来源:亚太博宇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11年城市蓝皮书指出,截至2009年底,全国城镇人口为62186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175元,中国目前城市合理的贫困线在人均年收入7500-8500元之间,全国贫困人口数约为5000万人。再看宏观经济统计数据,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20445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6%。据悉,上半年CPI同比上涨5.4%。全国财政收入56875.82亿元,同比增长31.2%。两相对比,国富是实实在在的,民富却是玄玄乎乎,用一形象的比喻:锅里很满,碗里不足。也正因为如此,在中国民众的眼里,GDP和中央财政的摊子越大增幅越快,反而越发焦虑和不满。所以,GDP已经成为民间评论的贬义词,中央财政也异化为可望不可即的大画饼。与此同时,中国迎来了高通胀时代,6月份的CPI增幅高达6.4%,去年以来公众体味最深的就是物价涨个不停:吃穿住用行,油盐酱醋茶,涵盖了中国民众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说国富让中国窥见到了强国崛起的梦想,民穷却让普罗大众无尽的慨叹:幸福在哪里?通胀带不来幸福,蜗居是幸福的反讽,股市是销金窟,房市是资本和权力合谋制造房奴的陷阱。历史上,中国并不乏“盛世”的荣光。但中国一直没有解决好国富民也富的问题,所以那些盛世就像历史的云烟,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市场经济、法治社会、融入全球,中国追求的是契合普世通则的崛起,而不是传统的盛世。因此,民权、民富应该是衡量中国崛起的关键要素。现在中国有了极强的国力储备,具备了丰富的财政基础,眷顾民生应该是基本要义。何况,即使从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角度讲,也强调“损有余补不足”、“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因此,放弃唯GDP主义,加大公共财政向民生工程的转移,构建让民生没有后顾之忧的社保、医保体系,通过财税调节平抑财富分配不均都是当务之急。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