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兴则国家盛
2011-06-28 10:38:40 来源:亚太博宇
中国智库必须要想办法出口我们的思想,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的智库生产出来的、提供出来的全球治理,这是对于中国智库而言,也包括对大学里智库的使命和作用,是一个重要的任务……
智库是知行的桥梁
古代就有知行合一的道理,任何一个社会、任何一个组织,要做到知行合一都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一方面有很多事情,停留在知的层面,始终没有行的机会。另一方面,也有很多行,但是并没有提供到知的层面,而智库的角色是在知和行之间搭建一个双向的桥梁,一方面要追求如何反思转化这个"行",另外要把"行"转为"知",这是属于"知"跟"行"之间,这两者本身的意义是不一样的。政策研究者和哲学家必须有足够的区别,哲学家可以探讨所有的一切,无论是现在存在的还是虚空想象的,因此哲学家和哲学思考的人们会有非常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
从现在来看,人类社会到现在所实现的理想并不多,人们头脑里所产生的理想大部分是历史的记忆,因此,智库必须懂得哲学知识,如果不懂得哲学知识是如何产生的,就很难分辨哪些理想是乌托邦,哪些理想是可以实现的。政策研究者和政治官员还需要区分开,不要把自己看成官员,因为政府的官员主要是微观的层面,政府研究者可以超越利益,放到宏观的角度来看。
社会对话需要智库
智库在通过社会对话来促进包容和发展中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雇员与雇主之间的关系以及雇员和雇工组织之间的对话十分重要,这对于包容性的发展来说具有实在意义。例如,中国的"十二五"计划事实上就是要确保一个包容性的发展,同时使得发展能够更加的公平,同时还有社会的公正。中国要实现包容性的发展,不光是需要政策的支持,同时还需要调整权力机构,包括经济中关键的利益相关方,也就是雇主和雇员之间的权力机构,才能够实现包容性的发展。
事实上,工会本身也是一种类型的社会智库。很多国家工人的待遇是由集体谈判来实现的,不同的国家,它的集体谈判的比例是不同的,在北欧国家,事实上70%、80%多的员工都参与到集体的谈判机制,但是美国、日本的员工参与集体谈判的不到20%。由于这样的差别,工资的差距,在员工参与集体谈判比较低的情况下差距比较大,这两者之间存在着固定的内在的联系,越多的员工参与到集体谈判机制里,工资差距就会越小。工资最高的10%和工资低的90%之间的差距是比较低的,所以显示集体谈判的力量,越多的工人参与到集体谈判里面,工资的差距就会越小。
工会加强集体谈判有一定的空间,通过集体沟通这样一种改革的话,不光是可以改变收入分配的情况,还可以改善二次分配,社会需要一种智库更加系统的参与来研究工会以及雇员之间的对话,进行研究,同时在中间起到一个桥梁作用,从而来更好的协调双方关系的优化,这不光是中国的问题,同时也是国际的问题。
新形势下智库的转型
"治理"以政府为主体,这就要求加强社会和市场的力量,民间的力量和社会的力量。目前,"国际治理"和"全球治理"已经达不到新形势的要求了,智库需要考虑某种类型的世界政府,如加强联合国,加强国际货币基金。对于当前全球治理改革还是重建情况的问题,整个国际上,包括在中国在内大概有两个意见,一个是要改革旧的东西,改革布雷顿森林体系,改革联合国。还有一种思想是重建,例如最近关于重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想法,这就是世界认同"世界不会回到以前的情况"。作为智库,要把改革和重建这两个东西结合起来。现在已经存在许多个全球治理,比如G20,需要解决的最高的问题就是治理已经存在的各种各样的东西,联合国安理会可能也要完成这样的角色,人类社会存在政治、金融、安全、货币个方面的问题,需要有更高的治理去面对,正式的和非正式的,民间的和政府的都要去做治理,这是更高层次的任务。
经济治理变革对智库的要求
全球经济治理的变革对于智库来说提出了三点新要求。
第一,要求智库把独立性和包容性更好地结合在一起。每一个国家的智库、每一个地区的智库也都在标榜自己的独立性,对于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来说,独立性就是要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历史国情,同时又符合世界发展的总道路,这就需要智库坚持历史文化的特性,这是国家层面的独立性。同时,智库的独立性,就是要公正、客观、科学、冷静,多角度地来观察世界、观察自己。包容性就是在这样一个多极化趋势更加明朗的条件下,互相倾听、互相吸取,要包容。借鉴成功国家决策的经验、理念、成功治理的经验。可以称得上智库的,都要做到独立性和包容性的统一。
第二,智库需要要做到现实性和前瞻性的统一。现实性,主要指要更加冷静地看到自己发展的阶段以及真正具有实力,不要高估自己。发达国家仍然有自己的优势,科技、文化,还有一些理念、管理经验、治理国家等等,他们有很多成功的经验,也需要新兴国家学习。智库就需要把这个学习的过程联系起来。
同样,前瞻性也非常重要,质库需要世界的眼光,博大的胸怀以及视野,看到未来的前景和人类的追求,包括绿色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智能型的发展等等。例如,在中国的"十二五"规划和欧盟2020年战略当中,有许多共同的地方。智库要有这种前瞻性,并争取国家和各国更好的发展未来。
第三,批判性和建设性的统一。智库不仅要对现存的世界经济不合理的方面,以及本国不合理的体制、政策持一种冷静、科学的批判精神,不能回避矛盾,掩盖问题。同时,也要更多地着眼于建设。面对问题、矛盾,作为智库,需要毫不留情地揭露出来,提出更有建设性的政策、建议,使其能够得到解决,最终使本地区的人民、本国的人民,以及世界的人民从这些建设性的意见当中得到福祉,得到好处。
新兴国家智库的局限性
麦凯恩做过一个目前覆盖面比较广的智库统计,从这个统计里,全球的智库绝大部分还是在北美和西欧,所以,智库作为政策研究机构扮演重要角色的,在全球治理里发挥重要的作用还是发达国家。这些年新兴国家的的智库发展非常快,例如,金砖国家里,印度、巴西、俄罗斯、南非,常年有一些合作和联系,并慢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金砖国家智库的特点,就是跟政府的联系相对来讲比较紧密。俄罗斯的智库其实都是跟政府有一定的关系,或者从原苏联官方研究机构转变而来,印度、南非等等都有这样的特点。但是现在科学院系统和海外的机构也渐渐独立。从目前来看,发展中国家的智库运行模式还没有一个完全比较稳定的运行模式。它的研究质量也是不稳定的,有的时候有一些比较高质量的报告,但也有的时候质量平平。怎么样建立一个稳定的运行模式,这是金砖国家智库面对的共同问题。
政府的政策影响,主要是靠研究成果报告,但实际上智库对政策的影响有几种方式,其中一种重要的方式就是旋转,智库的人员参与到政府当中去。目前,金砖五国智库的对话还有一些局限性,缺少这样与政府资源之间双向的交流,这也是今后新兴国家智库发展的趋势之一。
中国扮演重要角色
6月26日,第二届全球智库峰会25日-26日在北京举行,挪威驻华大使司文先生26日在论坛上表示,非常同意基辛格博士对于中国贡献的话,没有中国的贡献,没有新兴经济体的贡献,想恢复这么快是不可能的。看到在世界经济当中,新兴经济体包括中国开始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因此,二战以后所建立起来的全球治理的模式应该做相应的变化。
全球经济治理,尤其是金融危机之后各国面对的挑战是非常复杂的,这决定了决策者需要智库,以此寻求新的思维,为政策所借鉴。在世界经济复兴过程中,新兴经济体包括中国开始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因此,二战以后所建立起来的全球治理的模式应该做相应的变化。智库的前瞻性和全球的视野非常重要。二是要强化智库跟政府之间的联系。中国的决策者现在越来越愿意倾听、愿意接受智库的意见,吸收智库的意见,是在寻求好的创意,找到如何治理这样大的国家的方法,实现好的经济转变和社会转变。
中国智库必须要想办法出口我们的思想,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的智库生产出来的、提供出来的全球治理,这是对于中国智库而言,也包括对大学里智库的使命和作用,是一个重要的任务。
当然,中国的现代智库还在起步阶段,相对于官方智库的建设,民间智库的发展也是是必要的。美国有很多智库都是民办的,用自已的研究成果换钱养智库和发展智库。中国也有很多智库,数量可能比美国还多,但多数质量不如美国。原因很多,主要的是大多属于官办或半官办,说官话和说半官话的多;二是浮躁,沉下来研究问题的少;三是学术不很自由,敢说真话的少。因此,中国智库的建设,还任重道远。
智库是知行的桥梁
古代就有知行合一的道理,任何一个社会、任何一个组织,要做到知行合一都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一方面有很多事情,停留在知的层面,始终没有行的机会。另一方面,也有很多行,但是并没有提供到知的层面,而智库的角色是在知和行之间搭建一个双向的桥梁,一方面要追求如何反思转化这个"行",另外要把"行"转为"知",这是属于"知"跟"行"之间,这两者本身的意义是不一样的。政策研究者和哲学家必须有足够的区别,哲学家可以探讨所有的一切,无论是现在存在的还是虚空想象的,因此哲学家和哲学思考的人们会有非常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
从现在来看,人类社会到现在所实现的理想并不多,人们头脑里所产生的理想大部分是历史的记忆,因此,智库必须懂得哲学知识,如果不懂得哲学知识是如何产生的,就很难分辨哪些理想是乌托邦,哪些理想是可以实现的。政策研究者和政治官员还需要区分开,不要把自己看成官员,因为政府的官员主要是微观的层面,政府研究者可以超越利益,放到宏观的角度来看。
社会对话需要智库
智库在通过社会对话来促进包容和发展中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雇员与雇主之间的关系以及雇员和雇工组织之间的对话十分重要,这对于包容性的发展来说具有实在意义。例如,中国的"十二五"计划事实上就是要确保一个包容性的发展,同时使得发展能够更加的公平,同时还有社会的公正。中国要实现包容性的发展,不光是需要政策的支持,同时还需要调整权力机构,包括经济中关键的利益相关方,也就是雇主和雇员之间的权力机构,才能够实现包容性的发展。
事实上,工会本身也是一种类型的社会智库。很多国家工人的待遇是由集体谈判来实现的,不同的国家,它的集体谈判的比例是不同的,在北欧国家,事实上70%、80%多的员工都参与到集体的谈判机制,但是美国、日本的员工参与集体谈判的不到20%。由于这样的差别,工资的差距,在员工参与集体谈判比较低的情况下差距比较大,这两者之间存在着固定的内在的联系,越多的员工参与到集体谈判机制里,工资差距就会越小。工资最高的10%和工资低的90%之间的差距是比较低的,所以显示集体谈判的力量,越多的工人参与到集体谈判里面,工资的差距就会越小。
工会加强集体谈判有一定的空间,通过集体沟通这样一种改革的话,不光是可以改变收入分配的情况,还可以改善二次分配,社会需要一种智库更加系统的参与来研究工会以及雇员之间的对话,进行研究,同时在中间起到一个桥梁作用,从而来更好的协调双方关系的优化,这不光是中国的问题,同时也是国际的问题。
新形势下智库的转型
"治理"以政府为主体,这就要求加强社会和市场的力量,民间的力量和社会的力量。目前,"国际治理"和"全球治理"已经达不到新形势的要求了,智库需要考虑某种类型的世界政府,如加强联合国,加强国际货币基金。对于当前全球治理改革还是重建情况的问题,整个国际上,包括在中国在内大概有两个意见,一个是要改革旧的东西,改革布雷顿森林体系,改革联合国。还有一种思想是重建,例如最近关于重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想法,这就是世界认同"世界不会回到以前的情况"。作为智库,要把改革和重建这两个东西结合起来。现在已经存在许多个全球治理,比如G20,需要解决的最高的问题就是治理已经存在的各种各样的东西,联合国安理会可能也要完成这样的角色,人类社会存在政治、金融、安全、货币个方面的问题,需要有更高的治理去面对,正式的和非正式的,民间的和政府的都要去做治理,这是更高层次的任务。
经济治理变革对智库的要求
全球经济治理的变革对于智库来说提出了三点新要求。
第一,要求智库把独立性和包容性更好地结合在一起。每一个国家的智库、每一个地区的智库也都在标榜自己的独立性,对于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来说,独立性就是要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历史国情,同时又符合世界发展的总道路,这就需要智库坚持历史文化的特性,这是国家层面的独立性。同时,智库的独立性,就是要公正、客观、科学、冷静,多角度地来观察世界、观察自己。包容性就是在这样一个多极化趋势更加明朗的条件下,互相倾听、互相吸取,要包容。借鉴成功国家决策的经验、理念、成功治理的经验。可以称得上智库的,都要做到独立性和包容性的统一。
第二,智库需要要做到现实性和前瞻性的统一。现实性,主要指要更加冷静地看到自己发展的阶段以及真正具有实力,不要高估自己。发达国家仍然有自己的优势,科技、文化,还有一些理念、管理经验、治理国家等等,他们有很多成功的经验,也需要新兴国家学习。智库就需要把这个学习的过程联系起来。
同样,前瞻性也非常重要,质库需要世界的眼光,博大的胸怀以及视野,看到未来的前景和人类的追求,包括绿色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智能型的发展等等。例如,在中国的"十二五"规划和欧盟2020年战略当中,有许多共同的地方。智库要有这种前瞻性,并争取国家和各国更好的发展未来。
第三,批判性和建设性的统一。智库不仅要对现存的世界经济不合理的方面,以及本国不合理的体制、政策持一种冷静、科学的批判精神,不能回避矛盾,掩盖问题。同时,也要更多地着眼于建设。面对问题、矛盾,作为智库,需要毫不留情地揭露出来,提出更有建设性的政策、建议,使其能够得到解决,最终使本地区的人民、本国的人民,以及世界的人民从这些建设性的意见当中得到福祉,得到好处。
新兴国家智库的局限性
麦凯恩做过一个目前覆盖面比较广的智库统计,从这个统计里,全球的智库绝大部分还是在北美和西欧,所以,智库作为政策研究机构扮演重要角色的,在全球治理里发挥重要的作用还是发达国家。这些年新兴国家的的智库发展非常快,例如,金砖国家里,印度、巴西、俄罗斯、南非,常年有一些合作和联系,并慢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金砖国家智库的特点,就是跟政府的联系相对来讲比较紧密。俄罗斯的智库其实都是跟政府有一定的关系,或者从原苏联官方研究机构转变而来,印度、南非等等都有这样的特点。但是现在科学院系统和海外的机构也渐渐独立。从目前来看,发展中国家的智库运行模式还没有一个完全比较稳定的运行模式。它的研究质量也是不稳定的,有的时候有一些比较高质量的报告,但也有的时候质量平平。怎么样建立一个稳定的运行模式,这是金砖国家智库面对的共同问题。
政府的政策影响,主要是靠研究成果报告,但实际上智库对政策的影响有几种方式,其中一种重要的方式就是旋转,智库的人员参与到政府当中去。目前,金砖五国智库的对话还有一些局限性,缺少这样与政府资源之间双向的交流,这也是今后新兴国家智库发展的趋势之一。
中国扮演重要角色
6月26日,第二届全球智库峰会25日-26日在北京举行,挪威驻华大使司文先生26日在论坛上表示,非常同意基辛格博士对于中国贡献的话,没有中国的贡献,没有新兴经济体的贡献,想恢复这么快是不可能的。看到在世界经济当中,新兴经济体包括中国开始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因此,二战以后所建立起来的全球治理的模式应该做相应的变化。
全球经济治理,尤其是金融危机之后各国面对的挑战是非常复杂的,这决定了决策者需要智库,以此寻求新的思维,为政策所借鉴。在世界经济复兴过程中,新兴经济体包括中国开始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因此,二战以后所建立起来的全球治理的模式应该做相应的变化。智库的前瞻性和全球的视野非常重要。二是要强化智库跟政府之间的联系。中国的决策者现在越来越愿意倾听、愿意接受智库的意见,吸收智库的意见,是在寻求好的创意,找到如何治理这样大的国家的方法,实现好的经济转变和社会转变。
中国智库必须要想办法出口我们的思想,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的智库生产出来的、提供出来的全球治理,这是对于中国智库而言,也包括对大学里智库的使命和作用,是一个重要的任务。
当然,中国的现代智库还在起步阶段,相对于官方智库的建设,民间智库的发展也是是必要的。美国有很多智库都是民办的,用自已的研究成果换钱养智库和发展智库。中国也有很多智库,数量可能比美国还多,但多数质量不如美国。原因很多,主要的是大多属于官办或半官办,说官话和说半官话的多;二是浮躁,沉下来研究问题的少;三是学术不很自由,敢说真话的少。因此,中国智库的建设,还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