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待成渝经济区的“弯道超越”

2011-03-07 11:48:24    来源:亚太博宇

由于成渝两地经济基础较好,有着健全的工业体系,随着成渝经济区规划通过国务院审议,未来川渝两地将起到带动整个西部经济增长的龙头作用,成渝经济区将肩负起引领西部大开发走向深入,带动西部崛起的重任……

成渝经济区获批属意料之中

2011年3月1日,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讨论并原则通过《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至此,成渝经济区的规划发展正式步入快车道,紧接着在3月2日举行了"成渝经济区建设一内江的机遇、使命、未来"专家咨询会。很明显,作为我国西部重要的经济区,成渝经济区的发展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级。按照规划,未来的成渝经济区将是国家重要的先进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农产品基地,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国家内陆开放示范区和国家生态安全保障区。

作为成渝经济区的"双核",成都和重庆有绝对的产业优势。成都优势:包括电子信息、重大装备、冶金、汽车、石油化工、旅游、金融等;重庆优势:包括汽车、摩托车产业,装备制造、仪器仪表、化工、商贸、物流等。于是,我们认为,国务院审议通过并不意外,这对于整个成渝经济区域而言,是一个极大的利好消息。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中央对区域的财税、产业等方面肯定会有配套的政策支持。由于成渝两地经济基础较好,有着健全的工业体系,随着成渝经济区规划通过国务院审议,未来川渝两地将起到带动整个西部经济增长的龙头作用。

14年前梦想的萌芽

其实,早在直辖前,国家考虑区域规划时就有在成渝两地设立经济区的思路。时至今日,规划终于出笼。时间跨度14,这期间一步步的跨越,其中甘苦又有谁知?

2004年起,四川、重庆分别成立成渝经济区区域合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决策方针政策、发展规划、合作项目等重大问题,每年进行一次高层互访,共同召开合作论坛和区市县长联席会议,推进沿边合作试点,对成渝经济区建设和发展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

2005年,由成都社科院、重庆社科院、重庆工商大学课题组近20名专家历时两年进行的《成渝经济区发展思路研究》课题结题。中国国家发改委将渝蓉经济区纳入了国家"十一五"前期规划,渝蓉经济区首次进入了中央政府的视野,成都、重庆两市的融合纳入了政府的规划。

2006年,国家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出台,明确提出建设成渝经济区。

2007年4月2日,重庆市委书记汪洋和市长王鸿举率领重庆市党政代表团赴四川省考察,双方签署了《关于推进川渝合作共建成渝经济区的协议》。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成渝经济区规划编制前期工作座谈会,启动成渝经济区规划编制工作,成渝经济区规划纳入国家区域规划编制工作范畴,标志着成渝经济区正在上升为国家战略。同年,首届川渝合作高层论坛在重庆召开,重点研讨川渝合作共建成渝经济区的重点领域、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突破口两个方面内容。

2008年,渝两地政府工作报告,都将建设成渝经济区列为今后五年重点推进的工作之一。同年,成渝经济区进入国家战略视野。在国务院西部办颁发的《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中,提出重点建设成渝、关中-天水、北部湾等重点经济区,把其建设成为带动和支撑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2008年10月17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奇葆率领四川党政代表团抵达重庆参加川渝两省市合作项目签约仪式。

2009年,重庆市政协成渝经济区建设调研团到四川省进行调研,并与四川省达成共识:一是成渝经济区建设要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二是成渝经济区建设要更加突出对外开放;三是要更加努力地抓住机遇,促成成渝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纳入"十二五"规划,并形成专项规划和实施方案。同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着手组织编制《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从国家层面明确成渝经济区的功能定位、总体布局和发展目标。

2010年2月27日,国家部委联合调研组与重庆、四川两省市交换意见会在重庆市召开。

2011年3月1日,国务院通过《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至此,梦想终于实现。

区域经济版图逐渐成型

有资料显示,成渝经济区规划了八大支柱产业支撑及"双核五带"布局。其中在产业布局上,成渝经济区被赋予5个定位,分别是全国重要的重大装备制造业基地;全国有重要影响的汽车、摩托车整车及零部件生产研发基地;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国家民用航空、航天研发制造基地,将在重庆布局直升机生产,建设国家直升机生产基地;国家重要的石油天然气化工和盐化工基地。以及3个鼓励方向,分别是做优做强轻纺食品产业;加快发展冶金和材料生产;加快医药产业发展,建立以生物制药为重点、化学原料制药为基础、地道药材为特色的产业体系等。

成渝经济开发区的获批,由此打造的"双核五带"的经济发展格局也将带动成渝地区资本市场的再度火热。

经济发展,基建先行

四川省目前还是农业大省,重庆作为直辖市,农村的地区比重也还非常大。这样对未来城市化、工业化的道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任务还很艰巨。而作为规划中的"双核"成都、重庆两个城市之间的发展协调,也要先以各行业的基础建设为主。比如通过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方面弥补交通的劣势。这也是以成渝铁路和高速路为纽带,打造成内渝发展带,建成联接双核的重要经济带的重要步骤。那么,首先受益的成渝板块在相关的建筑建材、交通运输以及房地产等概念板块。

传统产业优势继续做强

作为成渝的传统优势产业,比如汽车、摩托车已经成为同行业的领军者,而重型装备等装备制造业在规划中都会有一个长期的拉动作用。作为国家有重要影响的汽车、摩托车整车及零部件生产研发基地,成渝经济区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装备制造业也是一个非常长的产业链,国家也非常重视装备制造业的整合和布局的调整,重庆是未来国家装备制造业的一个重要基地,未来围绕大型骨干企业形成配套产业,这对民营资本介入也会有一定的吸引力。

高新技术成重要发展领域

成渝经济区要建设成长江上游的经济带,建设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形成有效支柱产业。那么,高新技术产业也是未来的一个重要行业领域,现在该区域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已经具有一定的优势。从长期看,这一板块受益是长远性的。而成渝经济规划也已经把加快医药产业发展,建立以生物制药为重点、化学原料制药为基础、地道药材为特色的产业体系纳入支撑产业中了。

成渝经济区2015将建成西部重要经济中心

全新的经济区包括了重庆市31个区县和四川省15个市,这样大的规划,实际上已经成为了中西部最大的经济区。对重庆来讲,重庆40个区县中,有31个区县纳入成渝经济区范围,面积占2/3左右,经济总量占95%左右。对四川来讲,有15个市纳入了经济区,经济实力很强的成都、南充等市均被吸收了进来。这个区域,自然环境优越,资源密集,人口密集,城镇密集,经济密集,交通发达,许多指标都可与东部媲美,再加上西部的成本优势,在这个规划获批之后,成渝经济区将会很快崛起。

根据规划,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优化空间布局,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推进统筹城乡改革,提升发展保障能力,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力争到2015年,使成渝经济区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建成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和全国重要的现代产业基地;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届时,我国将迎来又一个经济增长极。所以说,这个规划的获批将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成渝经济区将肩负起引领西部大开发走向深入,带动西部崛起的重任。

"弯道超车"成渝还有很多路要走

成渝经济区欲共同跨越实现繁荣发展,首先需要两地处理好集体内的竞合关系。成渝两地由于有相似的区位条件并处相同的发展阶段,都具有强烈的发展冲动而使双方的竞争尤为激烈,因此,处理好竞争与合作之间的关系很重要。区域发展本身就是竞合关系,单纯强调竞争和合作都不正确。而且竞争和合作在每一个阶段表现都不一样。现在应该在双方已经达成共同利益的领域大力推进,同时对形不成共识的先搁置分歧。成渝经济区获批后,双方随后将面临如何将这一政策框架落地的问题。譬如如何推进此规划的细化问题,以及双方在规划、项目上的协调及对接问题等。双方应尽快共同考虑基础设施建设及对接问题,在重大基础设施及产业布局项目上联合向中央提交重大项目。事实上,成渝两地之间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上的"同城化"进展很快。正在兴建的新成渝铁路,将实现一小时到达。这也带动了沿线区域的发展。另外,区域内其他城市与两大核心城市之间的交通也在加快建设。事实上,在成渝经济区获批之前,关于成渝竞争和合作的关系,川渝两地主要领导都表现出积极的善意。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2010年底在该省经济工作会议上谈到成渝经济区发展时说"川渝合则两利,争则两伤",几天后,《重庆日报》在要闻版头条"兄弟省市"新闻专栏刊登刘奇葆的该讲话内容,对四川的表态做了一个积极回应。

规划虽然获批了,但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成渝地区总体发展滞后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成渝经济区的总体经济实力并不强,人均可支配收入就更低了。要想实现"国经济第四极"个目标,地处落后西部的成渝,别无他路,只有奋勇争先,实施弯道超车的战略。成渝经济区规划值此"十二五"开局之际获批,为成渝改变这个现状提供了一个源源不断的动力。这不仅表明国家将在"十二五"期间加大力度推进成渝经济区建设,一大批东部能够在内陆地区发挥比较优势的产业将集中向中西部、特别是向成渝地区转移。这表明,成渝这个区域的人口、城镇、产业聚集,自然禀赋优良,交通体系完整,人力资源丰富等优势已经被国家高度认可。因此,成渝地区可抓住这个机遇,承接好国际、国内的产业转移,将区域内的支柱产业做大做强,并在新兴产业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而且,分析认为,二级城市也将迎来难得机遇。成渝两地在产业结构上互补优势明显,重庆装备制造、汽车摩托车等产业配套都延伸到了四川。成都以轻纺类、电子工业为主,另外IT产业是重庆正在打造的,双方可以在竞争中学习,甚至统一规划,如果这样,那过不了几年成渝地区将成为全球瞩目的IT电子产业集群。成渝两个大城市已经具有相当规模,再扩张的范围很小,成渝经济区的建设重点是要让区域内的二级城市都发展起来。例如,地处成渝黄金节点上的遂宁,因其"左右逢源,配套发展",在成渝经济区中区位优势明显,所以,将成为两个特大城市间发展配套产业的理想地。

如此看来,在未来五到十年的日子里,虽然,成渝经济合作区要实现"弯道超车"仍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其最终引领西部崛起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