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让经济发展成果扩至全国需上百年

2010-12-07 10:48:17    来源:亚太博宇

中国在过去30年的经济发展,是出乎意料的,也是不同寻常的成功。不过这种巨大的成功也带来了巨大的问题,比如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有巨大差异;中国的领导层数年来一直致力于让经济发展的成果从沿海地区向内陆扩大。不过,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完成它可能需要百年时间。政府曾经努力在财富生产与分配的三个环节上展开。首先,政府试图调整劳资关系,总理直接过问企业拖欠农民工薪酬问题,《劳动合同法》也试图扭转雇主、雇员关系的失衡局面,以此提高员工的福利收入。有关部门也准备采取措施规范国有企业员工收入。

   其次,政府也调整了多个领域的税收,把更多财富留给民众。这包括取消农业税;统一内外资企业所有税,实际上降低了内资企业的所有税。提高个人所得税的免征起点,不少低收入群体免除了交纳个人所得税的义务。有些地方进行的增值税试点改革,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负担。最后,政府也在逐渐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民生方面的投资,比如向农村、师范教育投入公共资金--2007年国家财政支持"三农"资金增至3917亿元,教育财政支出占GDP比重超过3%,恢复师范生免费等等。但是,由于财富配置的基本制度框架问题犹存,上述努力还未达到政府所追求的效果。
  
   比如,政府一直表示要规范国有企业收入,但未拿出有效办法。政府本拟以《劳动合同法》调整劳资关系,但该法引起了广泛争议,不少经济学家、企业家要求修改这一刚刚实施的法律。政府想解决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但很多政策出台后,房价并未得到根本遏制。显然,解决财富配置失衡问题,还需要一些新思路和更大的魄力。两千多年前的孔夫子就说过:"不患寡而患不均。"这里的"均"不是通常所理解的结果平等,而是指"政理之均平",就是指制度设计合理,财富配置正义。首先,市场过程中的财富分配失衡,其中最主要的表现是国有垄断企业收入大大高于一般企业,尤其是最近几年,国资委管理的国有企业的利润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一般企业,国有垄断企业员工的收入也大大高于一般企业。

   同时,在一般私人企业部门,资本与劳动的所得又严重失衡。这种财富分配失衡的根源是市场制度不够健全,市场参与主体的自由、权利不平等,造成财富配置的格局取决于参与分配的人的权利配置格局。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