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营企业投资与发展论坛开幕
论坛现场
由中国企业投资协会、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中华工商时报共同主办,北京大学中小企业促进中心、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协办的“第三届中国民营企业投资与发展论坛”于2006年4月9日在北京大学隆重举行。
出席论坛的有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黄孟复;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院长、中国企业投资协会副会长厉以宁;全国工商联副主席程路;中国企业投资协会副会长詹永杰;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唐双宁;中华工商时他社社长沈建国;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姚景源;香港中小企业国际交流协会会长黄鹏绪等。
本次论坛的主题为:“十一五规划”与民营经济发展。中国企业投资协会秘书长徐渊哲主持开幕式,黄孟复、詹永杰、沈建国致辞,程路、唐双宁、姚景源等做主题演讲。著名经济学家、产业官员、知名企业家就“国企与民企共舞”、“公平竞争、投资环境与民营企业发展”等问题展开对话,探求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新机遇,共话中国民营经济的未来。
大家普遍认识,如果说2005年是中国民营经济发展进程中不平凡的一年,那么2006年则可以说是民营经济发展的关键一年。时逢“十一五规划”开局之年,在“非公36条”颁布一周年之际,民营经济如何继续保持在经济总量、财政税收、城镇就业等方面的优势作用,实现自身的良性发展,对推动“十一五规划”的顺利完成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
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不仅仅是一个短期的局部的经济现象,它蕴藏着丰富的精神内涵和重大的时代意义,更是“十一五”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体制改革、建立和谐社会和小康社会的具体内容之一。
本次论坛继续保持了务实的特点,旨在为民营企业的腾飞与发展提供服务与支持,为民营企业发展答疑解惑,提供权威解析。论坛为期一天,200余人参会,演讲与对话场场精彩,不同观点激烈交锋,60多位记者到会采访,并有网络直播报道。相信经过研讨必将为中国民营企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黄孟复致辞
各位来宾、企业家朋友们,今天中国企业投资协会、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中华工商时报和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在此举办第三届中国民营企业投资与发展论坛,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这次论坛的主题是“十一五规划”和民营经济的发展。这个主题也是当前人们关心和讨论的热门话题。
北京大学作为我国最著名的学府,给我的印象是非常多的,其中比较深刻的是北京大学这里长期以来,在中国的发展道路上不断地提出许多的新的思想、新的观念、新的理论,所以这里也是中国新思维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今天论坛的主要对象民营经济就拿这个题来讲,这与北大的新思想有着重要的关系。北大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最早提出发展商品经济、市场经济、股份制经济的一个地方,也是比较早的提出民营经济发展的地方。这里我要特别提及的是北大以厉以宁教授为代表的专家学者,在提出并推动人们接受股份制经济观念这个问题上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不仅如此,那么在推动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方面,也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比如说,国务院“非公经济36条”的出台,我们厉教授就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2004年2月份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通过深入的调查,向国务院提出了一个报告,就是关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建议的报告,这个报告就是以厉以宁先生为主导的全国政协委员会经济调查组所撰写的,报告以详实的调研和创新的理论,提出了一系列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建议和意见。温家宝总理看了这个报告以后,并在这个报告上批示,责成国务院发改委和国务院的研究室要起草一个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指导性文件。这个文件就是大家现在所熟知的“非公经济36条”,这个文件的起草直接和厉教授的推动有直接的关系。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逐步迎来了政策上的春天,标志之一就是国务院“非公经济36条”的出台,使我们政策的春天更加的亮丽。大家都知道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党中央在市场经济所有制结构调整方面理论上的创新是很早就提出来了,但理论上的创新和政策上的落实由于种种的原因不能够很好的衔接起来。以前我认为,理论上的创新和政策上的落实最起码要五年,现在来看的话,还过于乐观,理论上的创新最终落实在政策上恐怕要十年以上的时间。但“非公经济36条”的出台实际上是政策上的落实。但前不久有关非公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社会上的认识还是不一致,这样对36条的落实还是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其中还有一小部分人公开反对“非公经济36条”的落实,在实际的落实过程中也遇到某些拥有特殊经济利益方面不小的阻力。但北大是不怕争论、不怕批评出新观念和大思想的地方,希望能对这一类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能提出建议和意见。我非常高兴的看到最近两会期间,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非常明确的提出了,我国的改革方向是不能动摇,改革还要坚定的推进下去。我们也希望通过大家的讨论,能够推动中央方针,尤其是中央的国务院政策的贯彻和落实来促进民营经济更好的健康发展。
各位来宾,回顾过去“十五”期间我国民营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想用三句话概括,第一,“十五”是我国民营经济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的五年。第二,“十五”是民营经济地位和历史作用变化最大的一年。第三,“十五”期间是民营企业自身素质得到根本性提高的一年。“十一五”已经到来了,随着国家“十一五规划”全面实行,民营经济坚信能够获得更加良好的宏观发展环境。随着中央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方针政策,特别是非公经济36条贯彻落实,民营经济将获得平等竞争的社会环境、法制环境和市场环境,在这样大环境的作用下,“十一五”期间民营经济的发展,历史性的变化将继续进行。
在“十一五”期间,民营经济发展的速度将继续的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民营经济GDP贡献的指数将进一步提高。第二是民营企业经济规模将明显的扩大,一批在国内外市场上有竞争力的大公司、大集团将逐步形成。第三是民营企业的产业结构将进一步优化,并向重化工业和基础设施领域有重大的发展。第四民营企业技术将不断的升级,产品档次将逐步的提高,一批自主创新型企业将不断的涌现,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力量。第五是民营企业的治理结构将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出现一大批管理现代化的企业,将产生一批成熟的现代企业家。第六民营企业和社会将进一步和谐,为创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第七民营企业将承担更多的责任,做一个有责任的民营企业家。
祝此次会议圆满成功,谢谢!
中国企业投资协会副会长詹永杰致辞
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早上好!
由中国企业投资协会、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中华工商时报和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共同主办的第三届中国民营企业投资与发展论坛现在开幕了,首先请允许我对本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向出席会议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朋友表示热烈的祝贺和衷心的感谢。
今年我们国家迈进了“十一五规划”开局时期,2006年也将是民营经济发展的关键一年,在充满希望和挑战的开局之年,民营经济如何在“十一五规划”开创的新天地当中,照准自己的位置搏击翱翔、开拓创新、为“十一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是民营企业家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今天来自政府有关领导部门、产业界、学术界的嘉宾和代表,齐聚在这里,共同就“十一五规划”民营经济热点问题进行讨论,把脉中国民营经济,共同探讨新时期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前景和趋势,共画中国民营经济的未来。
这次论坛将继续样以往历次论坛的务实精神,希望大家就民营企业投资与发展的相关问题畅所欲言,展开热烈的讨论,提出宝贵的意见。为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和壮大献出一份力量。也希望有更多的人主持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这次会议的成果将对中国民营企业未来的发展起重要的作用。
最后,我预祝第三届中国民营企业投资与发展论坛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中华工商时报社长沈建国致辞
各位来宾、各位领导、各位同志们,大家好!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大会主办单位向各位的光临表示衷心的感谢。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营企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我们的民营经济对社会的经济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同时,中央政府也加快了对民营经济合法权益的保护和立法的步伐。去年国务院3号文件发出了关于支持“非公经济36条”,明确指出对非公经济要进行公平待遇、平等竞争。在这之后,国家十九个部委和有些省市都出台了相关的措施,这对民营经济发展是非常好的机遇。大家都知道,在全国工商联的支持下,由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中华工商时报、中国企业投资协会共同主办的第三届中国民营企业投资与发展论坛今天在这里隆重举行,来自产、官、学界的众多嘉宾,将围绕“十一五规划”期间民营经济的热点问题展开新的讨论,勾画新时期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前景与趋势。
自去年开始以来,我们与北大民营经济研究院共同主办了北京大学民营经济论坛,同时由厉以宁教授亲自题写的刊名,这个论坛为我们搭建了交流的平台,许多民营企业家提出了很宝贵的意见,并且希望通过我们这个专刊能够为民营经济创新与发展总结经验,研究理论和企业交流提供新的、更好的平台。我们也将继续努力,为广大读者、为民营企业积极服务贡献我们的力量。中国民营企业投资与发展论坛已经成功举办了两届,以其新颖的形式和独特的视角、热点的话题引来了强大的嘉宾阵容,也得到社会普遍的关注,引来了社会普遍好评。可称之为是中国民营的盛会,我们将努力办好我们一系列品牌,我们跟北大民营经济学院同时围绕民营经济发展举办培训讲座、圆桌对话等这样的活动,希望为广大民营经济服务。
最后,我们衷心的祝愿本次论坛为民营经济良性发展作出贡献,祝大会圆满成功,谢谢!
中国企业投资协会秘书长徐渊哲主持会议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程路演讲
题目:“十一五规划”与民营经济发展
尊敬的黄孟复主席、尊敬的厉以宁教授,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大家周日好!
在今天这样一个桃花浪漫、迎春怒放的明媚时节,非常高兴能够和各位企业家、经济学界的朋友,以及政府部门的负责同志一起探讨“十一五”期间民营经济发展问题。刚才全国工商联的黄孟复主席为论坛做了言简意赅、富有思想和激情的致辞。表达了他对“十一五”期间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和增长的充分信心。会前主办单位希望我就本次论坛的主题“十一五规划”与民营经济发展讲一点儿自己的观点,我觉得这个题目比较大,我想就“十一五规划”纲要公布后,发展民营经济以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之间的关系,讲两点我个人的理解。
今年3月17日,各大新闻媒体看法了我国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我看了第一个感觉就是非常的振奋,整个计划气势如虹、思路深远,充分阐释了国家战略发展意图和政府工作重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指导全国各族人民共同行动的纲领。同时看到规划,我也感到非常的亲切,因为此前中央就此问题向各民族党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反复的征询意见。在中央召开的多次经济协商和宏观经济形式论坛上就宏观经济形式和民营经济发展情况、新能源发展战略、“十一五”期间坚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和完善“十一五规划”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等建议。很多建议受到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需要说明的是工商联的这些建议都是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在广泛征求民营企业家意见基础上形成的。
比如,针对社会上依然存在的认识和观念问题,工商联建议在规划的纲要中,要设立专门的一段再次明确十六大以来中央关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基本方针政策,以保持中央政策的连续性,再比如针对城乡差距、贫富差距、消费不振,林毅夫先生较早的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议。再比如在开展新能源调研过程当中,黄孟复主席亲自带队,有关政府部门和专家学者通力合作,河北新奥集团、北京华润集团、无锡尚德、利诺集团等几十家从事风能、太阳能、光伏电源等民营企业部门都广泛的参与。最后向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了确立新能源重大战略地位保障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报告。温家宝总理做了重要的批示,为有关部门制定规划提供了参考。还有很多民营企业通过地方政府、人大、政协等渠道,在历时两年的规划修改征求民意的过程中,积极向党中央和政府进言献策,他们认为国家发展越好、社会越稳定,民营企业的商机才会越多。
我们工商联每年都会召开一次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形势会,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去年我们还出版了全国第一部系统总结商会和历史现状的中国商会发展报告和第一部中国民营企业发展报告。继续出版了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和中国民营经济年鉴,完成了2004年度调研报告和中国光彩事业发展报告,在全国工商联的带动和推动下,不少地方工商联也出版了地方民营经济发展类似的报告。这些摸家底的工作是近年来工商联工作的一大亮点,是世人充分了解我国民营经济的主要窗口,也是通过这些扎实有效的工作,民营经济在社会发展当中突出的作用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同。应该说通过工商联组织的参与,在我们看到这份决定着今后五年国家发展大计的规划中,已经包含了我国企业界的真知灼见,反映了民营企业家的心声。这是我讲的第一点民营企业是制定实施“十一五规划”积极的参与者和忠心的用户者。
在“十一五规划”当中民营企业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这不仅是一个认识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自从党十六大确定以公有制为主体,其他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方针之后,政策等方面都发生了历史性的根本变化。特别是经过“十五”期间空前发展,民营经济已经实实在在的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担当起了重要组成部分的责任,这个重要组成部分到底有多重?我认为它的重要性就是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这样说法的依据在哪里?我们看一下“十五”期间民营经济几个现实的表现。
1,民营经济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十五”期间国内生产GDP年均增长率计划目标是7%,实际达到了9.5%,其中民营经济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进行推算,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五年来共增加了246%,年均增长28%,特别是私营工业增长更为迅猛,五年来增加了七倍多,年均增长约50%。私营工业利润的增长五年增长了7.2倍,年均增长超过了50%。远高于同期全国工业增长平均值的21%和工业利润平均增长25%的水平。从总量上看,到“十五”末期的2005年,内资民营经济在GDP的比重约为49.7%,外商和港澳台经济的比重约为15%到16%,两者相加约占到65%。
2,民营经济是吸纳社会就业的主渠道。过去的五年城镇新增就业目标是累计4000万人,实际上达到了4200万人,五年转移劳动力计划目标是4000万人,实际达到4000万人,这两个4000万是怎么完成的?我们看“十五”期间民营经济在二三产业的就业人数是7000万,民营经济在二三产业就业的比重已经从2000年的77.5%,增加到2005年的84.1%。民营经济占城镇就业的比例从2000年65%,增加到2005年的75%以上。大家都知道,“十五”期间一方面城镇新增劳动力的就业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日益增多,另一方面,国营企业就业人数大幅度下降,就业压力成为巨大的挑战,由于民营企业快速的发展,吸纳劳动力增量和存量明显提高,不仅分担了国企减员增效的后顾之忧,因为“十五”期间国有企业就业减少了大约1500万人,而且吸纳了更多的新增的劳动力。可以说没有民营经济就没有就业问题的基本解决,也就没有社会的基本稳定。
3,民营经济是安邦富民的基本力量。一方面民营经济为国家税收的持续增长作出了贡献,2000年以来民营经济特别是私营经济的税收明显高于全国税收的增长速度。私营企业的税收增长率五年来一直保持在40%以上,占全国税收的比重从2000年的3.3%,提高到目前的8.7%。从税收总量看,目前民营经济税收比重已经超过了国有经济,在不少地方民营经济税收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已经超过了60%,成为地方财源的主体。另一方面,民营经济还是中国走向共同富裕的基本理念,近2500万个体工商户,户均注册资金达到了2.5万元,涉及家庭人口达到了7500多万人,多数人基本上过上了小康生活。4300万私营企业户均注册的资金150万左右,涉及人数超过1000多万,这些家庭多数是富裕家庭,企业中的高层管理人员数量高于投资者的人数,涉及家庭人口更多,他们基本上属于中等收入者,部分人属于富裕阶层。另外在个体私营企业就业人数达到了1亿到2亿人。他们因为有了工作获得了生活的保障,其中多数人过上了温饱和小康的生活。民营企业户数在第一产业中占得最高,达到92%。在农业领域除了农资、农药、防疫、种子、农业机械、农业科技、农田水利等领域还有一些国有企业的影子外,基本上都是民营经济的天下。可以说乡镇民营经济的稳定与发展,直接关系着几亿农民的生计。
4,民营经济是对外贸易的新兴主力。货物进出口总额方面,“十五”计划目标是6800亿美元,实际实现14220亿美元,年均增长是24.6%,而民营经济对外贸易的情况出口总额从2000年的1328亿,增加到2005年的6043亿美元,增长了3.6倍,年均的增速超过了35%。进出口总额从全国的比重,从2000年53.3%,提高到了2005年的77.4%。五年间提高了24个百分点,其中私营企业在外贸出口中占的比例由2000年仅占1%,提高到2005年的15%左右。
从上述四个方面看,我们对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就有了一个清楚的了解和把握,与此同时,我们看到,近几年经过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的调整,虽然国有企业的绝大数在减少,但从资产总量和质量上看,国有经济得到了加强,对社会的贡献逐步的加大。2005年和2002年相比,国有和国有控股工业户数减少了1.19万户,销售收入增加了3.8亿,上交税金增加了2237亿元,年均增长了14%。资产总额增加了2.99亿元,年均增长10.1%。目前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户数虽然占国有公有制企业1%,但实现的利润和上交的税金却占到了全国工业企业的44.9%和56.7%。中央企业上交的税金去年占全国税金将近五分之一。所以民营企业大发展,并不影响国有企业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从“十五”期间的情况看,我们得到一个很清楚的概念,如果说国有经济依托其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主导的话,那么相对而言民营经济则通过其自发性、广泛性和普惠性,理所当然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可以预见,通过改革开放28年的积累,在未来五年我国民营经济无论是量的增长,还是质的提高,都将会有一个很大的飞跃,其基础地位和作用将会进一步增强。我们从“十一五”纲要主要指标当中可以清楚的看到这一点,“十一五”纲要一共列出4大类、22项指标。除去平均总人口等少数指标外,其余都跟民营经济有直接的联系。
第一类是经济增长,国内生产总值计划到2010年达到26.1万亿元,年均增长7.5%,人均达到1.9万元,年均增长6.6%。
第二类是经济指标,工业的比重由2005年40.3%提高到43.3%,服务业的比重由31.3%提高到35.3%,城镇化率由2005年全国43%经过五年的发展要提高到47%。
第三类是公共服务,要求把能源的消耗和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总量降下来,把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高上去,提高农村和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等等。
这些任务对于我们来说是十分艰巨的,如果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热情参与,没有民营经济的持续健康的发展,没有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的涌动,这样一个制度的保证,这将是根本不可想象的,在这一伟大的历史进程中,民营企业重任在肩,所以我认为民营企业是我们实现“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基础力量。必须重视和进一步发挥其基础作用。
各位嘉宾、各位企业家,我们国家经过十个五年计划时期的努力,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人民群众生活基本上达到了小康水平。目前我国正处于人均GDP从1000美元向3000美元跨越的关键阶段,许多国家的发展进程表明,这既是一个具有发展潜力和动力的机遇期,又是充满各种困难和挑战的高风险期。我们所面临的突出任务就是以科学发展观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的力量,落实五个统筹,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变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样一个轨道上来。在这个进程中,如何强化民营经济的基础地位,发挥好民营经济的基础作用,将会直接影响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这将是对我们的一个智慧的考验。
“十一五”计划纲要再次重申了经济基本制度和两个毫不动摇,强调打破垄断放宽转入领域,建立公开平等的行业准入制度,提高非公有制经济在服务业的比重,引导和规范非公有制经济进入文化产业,纲要还特别提出要完善金融、税收、信用担保、技术创新等方面的政策。改善行政执法和司法环境,加强和改进对非公有制企业的服务和监管。由此可见,阻碍民营经济发展的一些瓶颈问题,将在“十一五”期间取得新的突破。我们相信,在未来的五年民营经济将获得更加公平竞争的政策环境、法制环境和市场环境,在国民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将会更加提高。与国有经济形成比翼齐飞、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性格局。谢谢各位!
银监会副主席唐双宁演讲
题目: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的问题
尊敬的黄主席、厉教授,大家好!
我今天就中国民营资本进入中国银行业问题谈几点看法,近些年来关于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的议论比较多,作为中国银行业的最高监管当局中国银监会有必要做一个负责任的回应,总的态度是区分两种准入,也就是资本的准入,和机构的准入,欢迎民营资本,防止关连交易、审慎设立机构。我今天在车里面想了三句话,法律上是允许的,操作是市场的,监管是审慎的。我讲三个问题。
一、民营资本进入中国银行业不存在法律障碍
目前中国银监会依法监管的金融机构中,对《商业银行法》并没有禁止民营资本参与商业银行设立,《农村商业银行暂行管理规定》明确,农民、农村工商户、企业法人和其他的经济组织都可以作为农村商业银行的发起人,关于规范向农村金融合作机构入股,自然人、企业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符合向金融机构入股条件的,均可申请向其户口所在地或注册地农村金融合作机构入股。向非银行机构,信托公司管理办法、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办法、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货币经济公司管理办法等等,均没有限制民营资本参与的规定。
我简单说明一下,从商业性的机构讲,一类最大的是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又包括我们过去的国有商业银行,现在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的提法,我们从监管角度准备把这些称为大型银行,有五家,工、农、中、建、交。再就是中小型的商业银行,也就是传统意义上讲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我们从监管角度称为中小型商业银行。还有一类是新出现的,就是农村商业银行,是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当中出现的,这一类现在有12家,今后还会有更多的增加。第二类是合作性的金融机构,这个不但没有障碍,这一类资本金基本上国有的股份很少很少。第三类就是非银行的金融机构,包括信托公司、财务公司等,在法律上、政策上也没有障碍。
二、民营资本事实上已成为我国银行业股本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民营资本已经进入到中国银行业的各个领域,截至2005年末,对11家股份制商业银行股权结构统计,国家股、国有控股企业法人股、外资股以及民营股分别占比是23.95%、30.79%、14.33%、12.07%。2002年到2005年三年间,民营股增加了65.54亿股,增长率是144.9%,民营股占比增长是1.24%,而同期国家股、国有控股企业法人股下降14.16%,17.19%。作为浙江银行民营资本已占其总股本的85.71%,民生银行作为一家成功上市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民营资本已占总股本的55.04%。对我国115家城市商业银行股权统计,国有控股企业法人股、地方财政股、外资股、民营资本股分别占比是41.66%,17.34%、4.17%、24.12%,从02年到05年三年间,民营股占比增长了10.19%,同期国有控股企业法人股和地方财政股分别下降4.33%和7.65%。据对城市信用社的股权结构统计,国有控股企业法人股、民营股分别占比是29.17%、40.41%,民营资本占比最高。2002年到2005年三年间,民营股增长了8.24亿股,占比增长了15.62%,同期国有控股企业法人股占比下降了12.66%。
我国农村银行机构,一般由辖内中小企业、农村工商户、农户及其他的经济组织入股组建,从资本归属来看,基本上归民营资本。到2005年末,全国12家农村商业银行民营股占70.5亿股,占比是56.3%。全国有60家农村合作银行,民营股达到32.92亿元,占比是32%。这两类机构的其他股份是自然人股,包括社会自然人股和内部的职工股,民营资本事实上已经成为中国银行业股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需要分清资本准入和机构准入两个不同的概念
银行机构的资本准入和机构准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资本准入上,如前所述,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不存在法律障碍,而且现在已经出现一大批民营资本参股甚至控股的商业银行,中国银监会鼓励符合条件的民营资本积极参与我国银行业重组和改造,至于有的银行目前没有民营资本,主要是目前市场的选择。在这个问题上,作为监管当局注重两条原则:
1、相关民营资本不能借入股银行业机构进行关连交易。
2、坚持所有权、经营权分离,严格高级管理人员的认证资格管理,并不是民营资本的所有者当然的成为高级管理人员。
在机构准入上,监管当局一直持审慎的态度,但这并不是针对民营资本,而是考虑到我国银行业机构数量基本饱和。当然在结构上,包括机构的结构和地区的结构,像西部地区,当然还需要有局部的调整,但就总体来讲,基本饱和。目前银行业潜在风险仍然较大,懂业务、会管理的专门人才仍然十分紧缺等等,从维护存款人利益和防范金融风险的角度出发,监管当局对银行业机构市场准入必须谨慎。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演讲
题目:“十一五规划”与民营企业投资热点
我在几次会议上都讲,我们民营企业家做了三件至关重要的大事,第一件就是他给我们的老百姓提供了就业岗位,第二件事就是他为我们这个社会提供了产品和服务,第三就是他为政府提供了税收,我认为做好这三件事的人应该是令我们尊重的人。发展民营经济刚才程主席和唐主席都做了很好的论述。我按照厉老师和单老师的要求,就“十一五规划”与民营企业投资热点谈一点儿自己个人的学习体会。
我们国家在“十五”期间投资总额达到了29.5万亿元,29.5万亿元这个数字如果做一下比较,“九五”期间投资平均增长是20.2%,这个增长速度就是比“九五”高了9个百分点,29.5万亿元的总量比“九五”期间总量增加了15.6万亿,再把跨度算大一点儿,“十五”期间同志总额超过了1981年到2001年20年间的全部投资综合。“十五”期间投资需求的增长为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起了重大的拉动作用。正是由于我们有了这样的规模的投资拉动,我们看中国经济也保持了持续、快速、稳定增长,这样一种基本态势。我们现在讲中国的宏观经济,怎么概括中国宏观经济的基本面呢?宏观经济基本面就是十六字,“增长较快,效益较好,价格平稳,活力增强”。
“增长较快”,在“十五”期间国内生产总值平均保持9.5%的增长速度,跟世界做比较,前几年世界平均经济增长率是5.8%,而我们是9.5%。日新月异对表述中国经济来讲并不是新的形容词,我们到处都可以看到中国经济是日新月异的。
“效益较好”有很多的指标,通俗讲我们就看三个口袋,一个是政府收入,也就是财政口袋,财政收入整个“十五”期间我们从2000年1.3万亿到去年突破了3万亿,财政收入翻了一番,财政收入从政府口袋看效益是好的。第二就是企业的口袋,工业企业,我们在2004年的时候盈亏相抵盈利突破1万亿人民币,去年达到了1.4万亿人民币,可以说是中国企业效益最好的时期。第三就是看老百姓的口袋,城乡居民收入,去年我们国家城市人均收入是10493万,农民收入是3255元,城市人均年收入比2000年增长了58%,可以看出整个中国经济效益运行是好的。
“价格平稳”2004年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全年上涨到了4.9%,所以有一些专家担心中国会出现通货膨胀,但2005年过去了,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1.8%,世界平均是3.6%,我们仅仅相当于世界物价上涨率二分之一的样子。从宏观经济层面来看,高增长、低通胀的形势是多少年来没有遇到过的宏观态势。
“活力增强”中国经济你看到他充满活力,活力的重要内容标志就是民营经济的迅速发展,民营经济的发展就充分表明了中国经济存在的内在活力,我是去年去浙江对民营经济进行调查,我们在浙江对民营经济的调查充分感觉到民营经济充满了生机,义乌县级市68万人口,有10万人在外面经商,自身还剩58万元,经济法人加单位在一起一共是11万个单位,除了老弱病残都是老板了。义乌是商品集散地,几万家的展位在那里,而且展位都是一流的水平。你要逛的话,需要两个月才能把所有的展位逛遍。义乌这个小地方已经和整个世界经济结合到一起了。我到莘县,现在是县级市,我爱人是莘县人,她说深县是越剧的发源地,他说我东北二人转比较土气,她是高雅,我是土气,我去了之后才知道越剧是什么,越剧就是原来要饭的到富人家要饭的时候唱的歌,我回来就跟她说你还不如我们东北二人转呢。全世界领带一年的产量是8亿条,浙江一个县生产8亿条当中的3.5亿条,占世界领带总产量的40%。咱们在北京、上海买的一些品牌领带上千块钱,大家都别买,到哪儿去买,便宜。有人说是不是假冒伪劣?完全不是,人家按照世贸的原则,一流的工艺、一流的面料。民营经济生机勃勃是中国经济充满活力的重要支撑点。
正是由于我们整个国民经济增长较快,效益较好,价格平稳,活力又在持续的增强,所以我们从经济总量上看,去年我们达到了18.2万亿人民币的国内生产总值,2000年是9.9万亿,到2005年达到了18.2万亿人民币。在整个世界经济当中的排序,我们仅次于美国、日本、德国,总量上进入了世界第四。人均GDP也发生了迅速的增长,在2000年的时候,中国人均GDP是949美金,到去年我们是1707美金。也就是说,中国正出在人均1000美金到3000美金重要的增长平台上。我们要看到整个中国经济这样的增长投资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再谈一下民间投资,2005年我们国家民间投资完成3.4万亿,同比增长率达到了42.3%,全社会投资增长率是25.7%,而民营经济它的增长率是42.3%。民营经济投资的增长率快于整个全社会的投资。民营经济投资在全社会投资总额当中比重占了39.5%,再和2004年比,2004年的时候民间投资占整个投资是34.9%,去年是39.5%,05年比04年民营经济在整个投资当中所占的比重上升了4.6个百分点,这一组数据说明我们民间投资无论是在增长幅度还是在总量上,都在迅速的增长。这是一个基本的数据。
我们再来分析民营经济的投入,先从城乡这两个角度看,民营经济现在投入主要是投入到城镇,去年我们国家民营经济投入到城镇占总投资69.7%,投在农村的部分占30.3%,我们看到大块是投在了城镇。再看增长率,我们投到城镇这一部分,它的增长率是多少?它同比增长51.1%,投到农村增长了24.9%,所以我们看民间资本的投资从城乡分布的角度,大块投到城镇,小部分投到了农村,从增长率来看城镇的增长率快于农村的增长率。
这个分布为什么要讲呢?接下来就是单教授让我讲的民营经济投资的热点,如果我们再来读“十一五规划”我们就会发现这样的问题,“十一五规划”最重要的内容就是新农村建设。我们在读“十一五规划”的时候,对新农村建设提出了14项重点建设工程,我就举一个例子,比如农村公路,“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完成农村公路建设120万公里。120万公里是一个什么概念呢?就是整个“十五”期间全国公路建设是35万公里,在“十一五”期间我们仅仅是农村的道路就要完成120万公里,从城乡分布的角度、增长率角度看,结合“十一五规划”,我认为我们企业家要研究新农村建设,要看到新农村给我们提出的新的投资领域。我写的是政治家考虑的更多的是发展与和谐,企业家应当看到的是市场和利润。从分布的角度我建议企业家关注新农村建设,要看到新农村建设当中的市场和商机。
行业分布。目前我们的民间投资从行业分布来讲,排在第一位的是房地产,排在第二位的是制造业,制造业当中比较集中在十个行业里面,这十各行业是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业、纺织制品业、通用制造业、农用产品加工业、冶炼金属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业、医药制造业,还有一个就是专用设备制造业。民间投资第三大行业就是电力、燃气、水,第四大行业是服务业,第五大行业是采矿业。我们看前五大行业是怎样的特点呢,我们分析前五大行业发展主要是源于消费结构升级的拉动,还有源于中国工业化进程,特别是在中国工业化进程当中重化工比重不断提高,这么一个重要特征。在报告当中大家都看到了,我们国家正处在一个新的经济增长周期的上升期,怎么样来理解新的经济增长周期呢?新的经济增长周期很重要的特点,是叫做经济自主力量在不断增强,什么是经济自主增长力量呢?重要的就是产业,就是消费结构的升级。我们知道单个人的消费你很难看出它的规律性,如果把千百万人的消费放在一起分析,你会发现消费有其规律性。
任何消费都有满足吃的需要,不管穷人、富人、好人、坏人,所以全世界用来衡量生活水平水平的是恩格尔系数。城市是36.7%,农村是45.5%,可以看出都有明显的下降,消费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不断的升级,最简单我们讲吃,刚刚改革开放最初的时候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吃饱,随着发展我们要解决的是吃好,现在大家追求的是吃出健康。从饱到好,再到健康是吃本身的消费结构在升级。经济学家和我们的企业家应该有更多的力量研究消费结构升级,对中国来说,我们是在消费问题上的预测往往都是不准的。中国的黑白电视到彩色电视机这个过程全世界谁都没有预料到,当时电视机在25寸为主导的时候,大家都以为是25寸到29寸,谁知道在中国牙根没有25寸这个阶段,直接从21寸到29寸。还有手机,当时是地位、财富的象征,有关部门曾经预测到2006年中国手机市场将有80万部,实际上是8700万部。1989年我们手机仅仅有1万部,到去年年底达到了3.9亿多部。特别是我们现在正处于人均1000美金到3000美金的消费平台,这个时期就是消费不断的发生变化、不断的升级,应该让我们企业家更当的关注。
我们回过头看“十一五规划”,“十一五规划”明确的提出要扩大消费,提高和增强消费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十一五规划”这样的提法不仅仅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需要,我们都知道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很重要的其别,计划经济情况下消费是末端,而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移到了前面,是整个经济的先导。一方面我们从“十一五规划”确立在“十一五”期间扩大消费、提高增强消费对经济拉动的作用这样的规划来看,这不仅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需要,也是给企业带来了增长和发展的机会,我们现在有14万亿的存款,“十一五规划”在规划当中还讲,我们城乡居民收入在未来五年每年要保持5%以上的递增,而且中央现在在加大提高中低收入人口的收入,还要解决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事情,这些都有助于建立良好的消费环境。所以消费在整个“十一五”期间对整个经济拉动作用会日益凸显,消费会是“十一五”期间一个重要的投资领域。所以在这里我写了这样一句话,在“十一五”期间凡是适应消费升级的产业、行业、产品都应当成为投资热点。
中国现在处于工业化发展时期,这个时期很重要的特色就是重化工业比重在不断的提高,尽管关于重化工业在中国有很多的争论,我和厉老师意见是一致的,美国成为头号强国,现在是靠第三产业和高科技,当年是靠啊重化工业,而日本也是依靠重化工业倾斜的增长模式发展起来。我们80年代主要是食品、纺织,90年代的工业是轻工家电,你再看现在钢铁、汽车、电子、机械、化工,所以我我说争论是不是重化工业并不是重要,重要的是重化工业要走新兴工业化道路。我们回过头再看“十一五规划”,“十一五规划”对国家工业进程特别是重化工业做出了明确的说法,所以重化工业也应当会成为企业家投资的热点。
再就是服务业,去年经过全国的经济普查比较准确掌握了中国第三产业的发展状况,我国第三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当中占的比重,经济普查的数据是40.3%,跟我们自身比有很大的发展,但跟国际比较我们仍然还是十分的低。全世界发达国家不说,就说发展中国家,第三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当中所占的比重也大于51%,而我们现在是40.3%,我们第三产业不仅是比重地,还有一个就是结构层次低,我们现在一说第三产业就是吃饭、餐饮,我们现在吃饭全国一天的销售额超过20亿人民币以上,现在由高一个全国从南到北洗脚,都是低附加值。未来五年规划中国第三产业比重要要上升3个百分点,在第三产业就业劳动力比重要上升4个百分点,各位应该从中读出市场和读出商机来。去年103亿外资的投入,投入最大块还是在制造业,增长幅度最快还是在服务业。我们应该把发展服务业看成投资的重要空间。
再往下就是“十一五规划”当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就是未来五年,我们要把单位能耗降低20%。这是一个必须要实现的目标,这个目标的实现对于我们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使中国经济增长具有可持续性至关重要。降低能耗在未来五年我们要把单位能耗降到20%,任务是很艰巨的。降低能耗一方面我们要靠解决机制和体制问题,比如说我们要通过完善市场机制,要过深化改革,这是一方面。但是另外一方面也有一个技术和投入问题,我举一个例子说,节能灯,我们家里面也用节能灯,但是用来用去大家不愿意用了,节能灯是节电,但它价格高,使用寿命短,最后核算下来省的电钱还不够购买它的价格和寿命钱,所以现在不少消费者不愿意使用节能灯,什么问题?技术问题。我到上海一个同事家去看,说你们家洗手间不错,他洗手间的抽水马桶是一种节水型的,他告诉我说这是日本的产品,所以我觉得有一个技术投入的问题。由于整个经济发展受到能源和资源的约束,我们也看到相当一部分企业投入到能源和资源领域,当然这是必要的,为我们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现在看等多的企业投入进去,我们能源和资源的状况比2004年有所环节,煤炭现在也是库存在增加,价格在回落,但我们都是投入在能源的生产加工,很少投入在能源的节约上面,所以节能产业也应该成为我们今后投资的重要领域之一,当然还有一个就是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也作出了明确的规划,我想未来在环境保护方面,也是我们投资的一个重要领域。
单教授让我讲投资热点,我觉得很难讲,因为投资还是要市场引导投资,还是让企业家自主决策,讲投资哪一个经济学家也不如企业家,所以我特别怕误导大家,所以我讲的都是原则的问题,也希望给大家带来一点儿帮助,当然我觉得还需要在投资方面关注的就是产能过剩,在去年整个中国宏观经济当中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部分行业的产能出现了过剩的状况,所以大家要关注宏观经济、关注这些问题。既然已经过剩了,如果我们不对过剩的状况有所把握的话,有可能造成我们的损失。产能过剩我主张两方面看,一方面看产能过剩的问题对整个经济的影响,另一方面产能过剩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好事,我们都讲要调整产品结构、转变增长方式,为什么叫这么多年很难呢?就是因为大量的消耗、大量使用情况下,在产品畅销情况下,难以得到调整。现在出现产能过剩实际上是市场给了我们一个信号,我想未来在太正结构方面,不仅仅有政府的号召,同时也有市场的力量,也为企业的投资创造良好的环境。谢谢大家!
香港中小企业国际交流协会会长黄鹏绪演讲
嘉宾对话
对话现场
听众提问
中国企业投资协会副会长厉以宁演讲
题目:关于企业自主创新的几个问题
1、自主创新的主体是企业
“十一五规划”也好,这次两会也好,一个是讨论新兴工业化道路,一个是讨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在新兴工业化道路当中,特别强调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设。就提出问题了,自主创新的主体是什么人?自主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国家是支持者,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合作者,国家支持企业的自主创新,国家还从事基础研究,基础研究将来对于应用类研究有极大的帮助,这是国家支持的主要方面。支持包括资金的投入,包括政策的引导等等,科研院所跟高等学校是合作者,但要转化为生产力的话,要靠企业。没有企业仅仅停留在实验室阶段,最后结果是以论文的形式发表,但我们现在既要发表论文,更要能转化成为现实的生产力,这是提高我们技术水平最重要的方面。也是我们产品能够打入国际市场的主要的依靠。企业的自主创新跟市场的需求是分不开的,自主创新应该在市场导向下进行,这里讲的企业自主创新是应用型,国家支持的基础研究要从国家长远的深思熟虑、远大的目标来着想,企业一定要有市场需求,没有市场需求就谈不到企业的自主创新,有了自主创新以后,我们形势将改变,我们将不仅成为一个制造中心,中国将成为世界的创造中心、创新中心。
2、品牌是靠不断的自主创新来支撑的
大家现在都认识到了品牌的重要性,品牌是和产品连在一起的,任何产品都有它的生命周期,而现在根据国际竞争的态势来讲,现在生命周期是在不断的缩短,有了品牌之后就可以一劳永逸了吗?不行的,品牌要靠不断地自主创新来支撑,应该看到,每一个行业都有发展的空间,经济学经常讲,没有夕阳产业,就有夕阳技术,采用夕阳技术的企业才是夕阳产业,夕阳技术突破、更新就不是夕阳企业了。所以每个企业必须要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现在企业都认识到了品牌的重要性,品牌是企业进入市场的敲门砖,品牌是保护我们国内市场一个防护堤,有自主创新的企业会使自己企业的品牌更红火。
3、政府在企业自主创新的过程中要加大对新兴行业的支持力度
新兴行业是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之下发展起来的,全世界各国都是这样情况,因为新兴行业之所以新,表明过去没有这个东西,所以一开始建立都是很弱的,没有国家大力支持的话,新兴行业的发展就遇到了不可逾越的障碍。特别是新兴行业它的利润率事前是无法预料的,一个新兴行业过去没有,现在有了,这个新兴行业能赚多少钱?利润率有多高,你不知道。因为它是新兴行业,别人没有干过,国外就是有,国内也没有过啊,所以它能够赚多少钱?事后才知道。事后才知道,但是一开始它必然是冒很大的风险。要冒这么大的风险,例如率又没有把握,它就不愿意搞。所以国家产业政策中最要紧的一点,应该是扶持新兴产业。新兴产业国家的扶持主要靠三个方面:
(1)国家对新兴行业应该有资金上的支持。资金上的支持并不一定给钱,至少在政策上给予优惠,比如税收、金融上给支持。
(2)国家对新兴行业产品要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新兴产权出来很快别人就偷走了,学了,这怎么行,所以任何一个自主创新的产品如果成果很快就被别人所模仿、偷窃的话,这样没有人愿意搞,所以国家扶持表现在怎么样加大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
(3)在行业准入方面应该贯彻落实“非公经济36条”。现在有人经常讲,行业准入是一道玻璃门,门打开了还是进不去,因为还存在一道玻璃门存在,怎么进去,取消这个玻璃门,这需要政府下决心,各级政府要贯彻现在造成的难以行业准入事件的存在。这里面会遇到三大障碍,一个障碍就是行业垄断,行业垄断并不是简单的,是由很多因素造成的,行业垄断要跟既得利益结合在一起,不把行业垄断打破,玻璃门还是存在。第二是地方的封锁,或者叫做地方的保护主义。地方保护主义同样是不愿意玻璃门取消的,它也跟利益结合在一起。行业准入形成玻璃门的第三个困难,现在还缺乏重要行业的技术标准,要不要门槛?要门槛,但门槛应该是透明的,把技术标准公布出来,你够技术标准你就可以进来,你不够技术标准你再继续努力,创造条件。没有技术标准这样的话,这样不够标准会知难而退,够技术标准的就觉得你干嘛拦我,我已经够了。所以要打破行业垄断就要极早的搭配技术标准,打破以技术标准作为进入某个行业的标准,这样人家就服了。技术标准不应该是政府制定,应该通过包括政府、学术界、企业共同讨论,因为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特点。
4、创意是创新的基础,自主创新分两类,一类就叫做原始性创新,一类叫做引进消化后的再创新。两类都是创新,但两类相比更重要的是原始性的创新。引进吸收、消化以后,再创新也很重要,同样有用。但如果是缺乏原始性的创新,这样自主能力创新建设还是不完整的,或者是重要的一环没有放进去。原始性创新这里面很重要的一点,必须要先有创意,没有创意谈不上创新。现在学术界正在讨论,像中国的动画片为什么老不如外国?人家都不愿意看?后来大家讨论一个结果就是没有创意。你没有创意怎么行啊?所以这个问题需要引起注意,我们现在中国真正缺少是有创意的这方面的实际,包括有创意的能力的人才都缺乏。所以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我们一定要把它看准。如果我们能够有更多的企业从事创意工作,靠创意有了以后,然后再跟其他的企业联合起来,我们的技术方面的创新可能就要走的更快,更有效。
5、融资难的问题需要认真、有效的解决
在这个问题上不解决,必然阻碍了制度创新,今天上午唐双宁同志谈了,从法律上讲没有障碍,是一个市场选择问题,但这个话有道理,但还不能反映下面真正感觉到融资难的情况,融资难为什么这么久没有办法解决呢?它的确还存在一些并非法律上的问题,而是体制上的问题,为什么要讲国有企业贷款要比民营企业多少容易一点儿呢?为什么大型企业比中型企业要容易一些,为什么老板贷款比老百姓贷款容易一些,这跟体制有关系,出了责任谁来承担。一种害怕的心理,我给国有企业贷款,借十笔钱,十笔贷款都没有还,我借钱给十家民营企业,有九家还钱,一家没还,查就差这一家。这跟体制方面存在问题有一定的关系,融资难问题是否要进一步考察,为什么创业投资这么困难?我在上次人大常委会的时候,我是这届到的政协,我当时是投资基金法起草小组的组长,当时是进入立法程序以后,是三个部分同时立法,一个是证券投资基金,一个是创业投资基金,也就是风险投资基金,一个是产业投资基金,但立法立了一半以后,后来很多人认为,咱们先列一个法吧,最后通过只是证券投资基金法,另外两个法都搁浅了,理由就是社会上对这个法有不同的看法,中国的经验也不成熟等等,这是当时的情况。
现在隔了这么多年,从九届人大到十届人大,创业投资法不应该立法,创业投资法有一个创业投资基金就好办了,创业投资公司已经成立了,但没有法律根据,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退出渠道,把钱投入进去就死了,活水就变成死水了,就不能流动了,你还搞这个干什么。中国要解决融资难是银行这一方面,另一方面一定要有制度,为什么很多公司愿意去国外上市,上市公司资源为什么不把他留在国内呢,这是什么意思?因为中国没有退出渠道。在国外通常这个情况,人家几个青年人从研究所出来,从大学出来的聚在一起有一个发明创造,公司规模很小,但有一个发明创造,一展示宣传的时候被投资基金公司看中了,被创业投资机构看中了,给你参股进去,把你推到创业版去上市去。一上市成倍的增长,到适当的时候一退出,退出干嘛?再去寻找支持另外有自主创新、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去了。中国缺少这个东西,所以说我们呼吁为了加快企业自主创新,从银行的角度对融资难问题要有效的解决,要加快创业投资法的制定,要让创业投资业在中国能够更大的发展起来,我们的自主创新将是有希望的。
6、鼓励优秀的科研人员进入企业
这对我们今天来讲是非常现实的问题,好的科研人员到那里去呢?是到科学院去了,或者高等院校留下了,当然为了壮大科研力量和充实师资也非常的重要,但在国外并不是这样,国外很多优秀的科技人员是直接进入企业,包括企业招聘他们,包括企业挖他们来,也包括他们自己创办企业。科技人员中,优秀分子不进入企业,这种情况之下,对我们的企业自主创新是不利的,而且现在来看,企业比高等院校,比科研院所还有一个有利条件,企业的机制是灵活的,特别是民营企业,它可以更高、更有效的,效率更高的激励机制,这样人家科技人员自然就会吸引过来。所以我们社会上的风气也要逐步的改变,所以不要认为科技人员就是到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我们应该让更多的科技人员进入企业。
另外企业对现有的科研人员,一定要加大他们的培训工作,其中包括科技方面的培训,管理方面的培训,企业可以提高自己科研人员的水平,这样这个企业就有希望了。企业技术人员往往缺少再培训、再教育的水平,可能毕业时的水平很多年就保持下来,企业做这个事情要花钱,但这个花钱是将来会有回报的,因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大了,这也是一个认识的问题。
7、要进一步开展企业和科研机构高等学校的合作
刚才我们讲过了,除了基础研究以外,应用类研究自主创新的主体是企业,高等学校和科研单位是合作者,怎么样进一步合作呢?而真正的有效合作呢?我们现在提出三个建议:
(1)以项目为主线来组织企业、院校、研究单位的力量进行攻关,但必须以项目为依托。如果没有项目为依托,你怎么把它组织到一块去,所以这是第一个建议。
(2)要让产学研的结合更为有效,产学研包括企业、学校、研究机构的合作,要建立产学研的基地。这可以以市政府的名义搞,这样的话有产学研基地了,三方的合作就更有效了。
(3)允许有条件的企业建立更多的博士后流动站,这在国外来说,大企业研究力量强,如果搞一批博士后到哪儿去,流动站也可以做研究,直接向企业报告,对于研究人员了解企业状况有好处,对企业有更多的成果有好处。
我相信这三个方面都可以做到,只要我们加以努力。
8、国家科技政策做适当的调整,一定要做到各类企业公平待遇
一定要适当调整国家现在的科技政策,让各类企业国有企业、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民营企业等都处于公平待遇状态下,召开招投标,谁有本事谁上,如果不是这样,很多民营企业尽管他们是自主创新的力量很强,但得到信息就晚了,信息都不告诉他们,怎么参与这个项目。各种科研基金取得也应该是在公平、公正的情况下操作。学术中的项目立项有不正之风、项目评审有不正之风,这是妨碍自主创新的。评审委员是哪些人,你能提供一个名单就出多少万的价钱,有了这个名单之后个别攻关送礼,这是他们亲自告诉我的,这就是不正之风,真评出真正的项目出来吗?立项同样是这样的情况,因为立项也要经过讨论,这些都是阻碍着我们真正能够做到公平竞争,刚才讲过了,企业不怕公平竞争,民营企业尤其不怕,因为我机制灵活,因为我知道我的优点在那里,缺点在那里,今天没有希望,我创造条件明天还有希望,如果你不创造公平条件,永远没有希望,所以国家科技政策应该做相应的调整。
9、全社会应当形成宽容失败的良好气氛
一定要宽容失败,自主创新哪那么容易的?你假定说都是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只可能有小的成果,大的成果不可能出现。如果我一失败,名誉也扫地了,什么也没有了,比如申请一个国家基金的话,最后你做就失败了,他怕,怕怎么办?就做小的。我们现在需要是重大技术突破,要创亿的技术突破。不容许失败,大的成果是没有办法出来的。但这并不是靠几个人说,而是要形成一种风气,你失败了,失败也是好的,就告诉别人这条路是失败的,别人就会乱一条路走。
10、全社会应当形成尊重科学、尊重创新、敢于创新的良好的社会氛围
假如一个社会不是崇尚科学的,而是保守的、愚昧的,停留在过去的阶段,那整个社会的环境是对创新是不利的,我到印度考察过,印度很多方面不如我们,印度的贫富差距比我们大,印度的城市建设比我们差,印度的传统工业发展也都是小企业,没有太好了,但也有好的,软件都比较好,但印度有一点跟中国不一样,在印度现在特别强调全社会尊重科学,人们都以能够搞科学为容,这个风气在印度开始形成,我到了几个城市,都是这样的。鼓励创新,崇尚科学,这就是印度经济能够快速起来的原因,在印度看到了好几个例子,像马达拉斯有一个实验室,搞的就是用海水灌溉水稻,结果呢?很多次失败,最后成功了,这就解决大问题了,印度南部来台风就下雨,不来台风就是常年干旱,所以靠海水灌溉,现在研究不仅海水能够灌溉海水,还能灌溉棉花吗,海水能灌溉油料作物嘛,大家都在想,形成一种社会风气。
以上讲的十个问题,这是我在两会中不断跟人家讨论,对中国企业自主创新的一些想法,不对的地方希望大家指正,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