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储犯险,加注赌两房堪忧
2010-08-19 12:00:42
中国6月份净减持美国国债240亿美元,由于连续6个月购买日本国债,而且购买的数额很大,这种情况少见,因而被解读为中国外汇储备多元化的新动态。其实,外储多元化是多年的老话题,只是未见有效的行动,现在资本运作特别活跃,引起外界注意而已。如果指从美国国债到日本国债,是多元化的新里程,那么这段新里程的内涵可能远比外间已知的丰富。
触发多元化新里程的契机,相信有两项:一是后金融危机时期,对不同投资产品的价值有全新评估,而外储为追求更高的回报,风险胃纳大增。二是人民币增强汇率弹性以后,货币篮子新资产配置,使外储有所动作。事实上,不但日债成为中国的“新欢”,“欧猪国”债券也得到中国青睐,甚至有推测指对韩圜资产,中国已在埋手购买。外储太多,中国将其四撒,的确比专注美债时分得很散。
然而,如果说因为分散投资,而收缩了美元资产比重,就显然是误解。不错,减持美国国债有数有据,但资金在其它美元资产“多元化”,增加了股权投资和机构、企业债券投资,美元资产投入反而持续增长。减持美国国债,是因为美联储势展开庞大的购买国债计划,另外基于政治考虑,中国已是美国最大债主,亦避免其不断增持,酿成对美的无形威慑力。
美元资产也“多元化”,想必原则是规避风险,但令人疑惑的是,6月减持美国国债的同时,却净增持以房利美、房地美(两房)为主的机构债逾55亿美元。因为两房当前众所周知的不确定,中国投入加码,岂不有违规避风险的原则?究其实,中国当局对两房的偏爱,从来就是一团谜,历来究竟投入多大无人确知,有说数千亿美元,不论此说真假,至少是笔极大的数额。
以往,两房坐拥上万亿美元资产,是占有美国住房按揭四分之三份额的政策性金融机构,是维系美国住房金融、关乎美国经济前途的“巨无霸”。但光环未能掩盖本质,两房作为大萧条时期罗斯福政府反住房危机的产物,也代表着被滥用的国家特权,隐性的政府信用担保使两房长期享有“利润私有化、损失社会化”的盈利模式,畸形地膨胀,直至金融危机爆发。
两房真的大到不能倒吗?6月中两房宣布退市,已经预示其前景极之不确定。当时,国家外汇局的“解画”,指称目前还本付息正常,价格稳定(可以是有价无市)。到本月上旬,房利美、房地业分别向华府寻求18亿美元和15亿美元的救助,处境已不言而喻,两房的发展模式气数已尽。美国财政部正召开专门会议,研拟解决两房的决策。所谓解决,无非是探讨如何甩掉包袱。
进入生死存亡的前途决策,即使普通投资者对两房也会分析,一方面两房救助涉资庞大——难以打救;另一方面华府千疮百孔财力有限——乏力救助。加上两房由2009年继续运作到2019年,将共耗纳税人4000亿美元,成为深不见底的债务黑洞,华府施救政治压力也势难承受。风险这么高的资产,中国外储就是敢于犯险增持,葫芦里卖的甚么药?真是华府的隐性信用担保,给中国当局那么大勇气,?身两房赌下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