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货币政策转向收紧
2010-01-19 11:49:48
中国央行宣布了由,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半个百分点,被视为当局终要出重招实行货币收紧,市场则感到事出突然。过去在实施货币收紧时曾屡用此招,到2008年末因金融危机影响才转向下调准备金率,现时重新提高反映了货币调控周期出现转折点,也清晰的传递了强力收紧讯号。
■未能恰当引导预期
央行之前其实已传出收紧讯号,但因手段较温和而未令市场警觉。最近央行加高了所发行票据息率,被视为加息前奏,而自去年10月起又不断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累计净回笼资金8500亿元(约相于1300余亿美元),数额不少,但这可能是正常的冲销外储增长操作,故亦不甚引起注意。何况,官方在谈到宏调时,只说会继续执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取态模棱两可,故又予人不会突出重招之感。看来中国对宏调操作中恰当引导预期的功夫仍未够火候,会削弱政策效力并引致不必要震荡,故大有改善之处。
货币收紧主要是为了防经济过热、通胀飙升和滋长泡沫。但这些问题早已显现,故令当局终于出招必有一些即期因素,成为调控转势的导火线。可能因素包括:(一)据报新年伊始,首周银行信贷便高达6000亿元(去年下半年月均只增3600余亿),反映各银行又在抢贷,对中央收紧意图视若无睹。(二)通胀压力升温。11月居民消费物价指数同比增幅已由负转正,工业品出厂价指数预料很快亦会跟随。(三)热钱流入料将大增,炒作人民币升值之风又起。12月中国出口表现较预期好,虽然这可能只由短暂因素所致,并不显示外需重振出口转势,但已引致市场对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回升,一年期远汇又再炒上,各大投行也纷纷作出今年的升值幅度预测,极尽煽风点火之能事。但从理论上看,人民币汇率更多决定于外贸顺差而不能单看出口,去年顺差便大跌三成四,今年看来也未必会好转,社科院报告便预测会再跌一成多。在这些国际收支平衡恶化的情况下,人民币反应有贬值预期。
■收紧不会影响增长
当中央清晰表达货币调控转向后,各种炒风至少短期内会有所收敛,股市会有调整,人民币远汇亦回落。但是收紧对实体经济活动及GDP增长应无不利或反有好处。只要今年广义货币增长不低于15%,新增信贷不少于5万亿元,便足可支持9%或稍高的GDP增长,故符合适度宽松要求。同时,由投机活动退出的资金,也可用于支持内需上。按笔者提出的“紧货币宽财政”方针,财政投入主导的刺激方案仍应按原计划施行,故收紧货币政策并非全面而最多只是局部退市,甚至因维持适度宽松而不能说是退市。当然,国际市场对此如何解读,则中国管不了也不必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