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软硬两手”应对贸易保护主义

2009-10-20 10:20:15    

9、10月份,对于中国外贸而言可谓多事之秋。先是美国以“轮胎特保案”挑起贸易争端,接着欧盟9月24日即决定对产自中国的铝箔征收为期5年的反倾销税,巴西、阿根廷等南美诸国也纷纷剑拔弩张,欲以效仿。不过,中国也是沉着应对,一方面“以牙还牙”和贸易保护主义针锋相对,另一方面通过签订自由贸易协议等方式广结善缘……
 
●进出口额在贸易战中取得增长
(一)九月进出口总值环比大幅增长
海关总署近日公布今年1至9月进出口情况。据海关统计,今年前3季度,我国对外贸易累计进出口总值15578.2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同)下降20.9%。其中出口8466.5亿美元,下降21.3%;进口7111.7亿美元,下降20.4%。累计贸易顺差1354.8亿美元,减少26%。据悉,在与主要贸易伙伴的双边贸易中,欧盟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欧双边贸易总值2600.5亿美元,同比下降19.4%。同期,美国为我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中美双边贸易总值为2118.8亿美元,同比下降15.8%。日本仍然为第三大贸易伙伴,前3季度中日双边贸易总值为1622.2亿美元,同比下降20%。
虽然前9个月的外贸数据毫不起色,但9月份的数据却令人眼睛一亮。海关统计显示,9月份当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2189.4亿美元,同比下降10.1%,环比增长14.2%。进、出口双双超过千亿美元。其中出口值1159.3亿美元,同比下降15.2%,环比增长11.8%;进口1030.1亿美元,同比下降3.5%,环比增长17%。
(二)九月份欧美对中国打响贸易战
9月份漂亮的外贸数据虽然是在全球经济呈复苏迹象的状态下取得的,但也颇难能可贵。因为对于中国外贸而言,9、10月份可谓多事之秋。先是美国以“轮胎特保案”挑起贸易争端,接着欧盟9月24日即决定对产自中国的铝箔征收为期5年的反倾销税,税率高达30%,对巴西和亚美尼亚同类产品征收反倾销税率相对低得多。当天,欧盟还决定对产自中国的无缝钢管征收为期5年的正式反倾销税,税率高达39.2%。
实际上,自7月下旬以来,欧盟即对中国产品连连发起反倾销行动。从钢盘条、钢线材、葡萄糖酸钠、钢索、铝合金轮毂、钢缆到聚酯高强弹力纱,在不到两个月时间内竟达8起之多。另外,德国太阳能企业及欧盟有关行业协会正在酝酿分别就中国输欧太阳能电池板、三聚氰胺、亚硝酸钠、商用级碳酸氢铵和工业级氯化铵等多种产品向欧委会提出申诉,要求发起反倾销调查。在日用消费品领域也是如此。10月12日,奥康等涉及“欧盟皮鞋反倾销案”的中国鞋企接到了欧委会发来的正式披露函件,函件称:欧委会提议延长对中国和越南进口的鞋征收反倾销税最少15个月,税率不变仍为16.5%。函件同时也称这项决议并不是最终期满复审的裁决结果,接下来欧委会会将这个提议提交到议会,由成员国表决通过,将在11月公布最后结果并由执行部门发文执行。
(三)南美诸国针对我实施贸易保护
不仅仅是欧美针对中国,中国现在几乎成为全球所有国家的靶子。以南美为例,巴西外贸委员会于9月9日发布了第48号决议,决定自该日起对进口自中国的鞋类产品征收12.47美元/双的临时反倾销税,有效期6个月。与这条消息交相辉映的是,巴西发展工业外贸部发布的数据显示,1-8月巴西对华出口143.72亿美元,同比增长21.3%;然而自中国进口94.46亿美元,同比减少25.8%;中方逆差48.26亿美元,同比增加57.13亿美元。中国成为巴西最大的出口市场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国。
南美国家“薄待”中国的不仅仅是巴西,我们再以阿根廷为例。阿根廷政府和业界为缓和与巴西的贸易摩擦,有意将矛头指向中国,指责中国产品才是南美国家面临的共同威胁。阿政府大力主张南方共同市场国家内部的贸易摩擦通过谈判和协商解决,但对中国产品则要采取强硬立场,建立地区性贸易保护机制。阿根廷采取的这一系列贸易保护措施使中阿双边贸易受到严重影响。阿根廷国家统计局报告显示,今年前8个月阿中双边贸易额同比下降36.7%。
其实,巴西、阿根廷的例子几乎可以扩展到南美所有国家。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与葡语国家进出口贸易总额235亿美元,同比下降34%。其中,中国从葡语国家进口额同比下降36%,出口额下降30.6%。
●“中国制造”将面临常态摩擦
(一)全球“贸易摩擦”进入高峰期
当然,贸易保护不单单是针对中国,这与目前的全球经济大环境高度相关。在全球贸易萎缩、经济受到严重冲击的情况下,欧美等发达国家纷纷树起保护本土贸易的旗帜,从而便导致全球贸易摩擦进入了新一轮高峰期。伦敦经济中心公布的有关贸易数字表明,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态势仍将蔓延。数字显示,现在各国政府已实施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有99项,正在计划、或准备实施的贸易保护措施还有134项,其中包括提供政府援助资金、提高关税、限制移民以及给予出口补贴等。虽然贸易冲突不断升级,但分析认为,各主要经济体都保持了克制态度并留有余地。10月13日某媒体发表评论文章称:“客观地讲,从目前的全球贸易形势看,各国间的贸易摩擦都表现得相当有节制。相对于全球贸易出现的回升迹象,贸易摩擦更多地体现为温和的冷感。”据中国商务部的数据统计今年前8个月,针对中国发起的贸易救济调查,单项贸易保护的涉案金额并不高,大约在1.27亿美元。由此可看出,当前针对中国的贸易摩擦更多是试探性。
(二)“中国制造”将面临常态摩擦
虽然贸易保护主义是全球性质的,但在当前“危机时代”和危机过后,中国都会成为贸易摩擦多发的国家。据商务部统计,今年1至8月,共有17个国家(地区)对中国发起79起贸易救济调查,涉案总额约100.3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6.2%和121.2%。分析认为,中国应该以平常心看待贸易摩擦,把贸易摩擦看成常态。因为如果“中国制造”实现了转型升级,那就意味着由原来与发达国家的“夕阳产业”竞争转向了与“朝阳产业”竞争,贸易摩擦会不断发生。
此外,中国巨额的贸易顺差也是引发贸易争端的重要原因。例如,欧盟对华采取贸易保护措施的直接原因是欧盟对华贸易顺差持续扩大。在过去的8年中,由于中国商品的高性价比,使得中国对欧出口剧增,同期欧盟对华贸易赤字增长了3.5倍。金融危机发生前,全球经济处于一轮上升周期,欧洲出口需求增长强劲,能够消化来自中国的巨额进口。金融危机发生后,欧洲对外出口萎缩,但由于欧盟对华进口多为刚性需求,欧盟对华贸易赤字持续增加的势头并未发生根本逆转。巨额贸易赤字使得中欧贸易开始成为欧盟及其成员国对华不满的“焦点”。
(三)中国面临的贸易摩擦呈新特点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目前面临的贸易摩擦呈现出新特点。首先,贸易摩擦的形式从反倾销向多种贸易保护手段扩展,包括反补贴,特保条例,337知识产权调查,技术性贸易壁垒手段等。其次,随着反补贴贸易摩擦形式的增加,贸易摩擦已从针对某一个或某一些产品为对象的微观层面延伸至宏观经济政策、体制和制度层面,贸易摩擦涉案对象开始由中国企业延伸至中国政府。再次,贸易摩擦涉及的产品和领域逐渐扩大。从货物贸易向服务贸易、知识产权、技术标准、环境保护等方向发展。从传统产业向新兴优势行业扩展,如钢铁、汽车、通信设备、化工企业产品成为我国与发达国家贸易摩擦中的新热点。另外,我国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加剧。印度、巴西、阿根廷、俄罗斯等经济体对我国的贸易壁垒也越来越高,涉及产品越来越多,涉案金额也越来越高。
●一手软一手硬应对贸易保护主义
(一)中国针锋相对欧美挑起的争端
全球贸易市场是一个“场域”,活动在这个场域中的个体是互动的。假如其他国家对中国施加不适当的贸易制裁,中国必须有所反应,而最直接恐怕也是最有效的反应就是“反击”。对于美国挑起的“轮胎特保案”争端,中国商务部9月13日毅然做出决定,对美国部分进口汽车产品和肉鸡产品启动反倾销和反补贴立案审查程序。这一反制措施涉及的销售金额大约有20多亿美元,与中国轮胎案受限制的金额差不多。分析认为,中国的回应可能会造成美国相关产业的收入减少以及数万人的就业困难。这等于在向美国国内传递一个信号:对中国采取轻易的制裁会遭到报应。中国做事讲究“好事成双”,从2009年9月29日起,商务部继续对原产于美国、韩国、日本、俄罗斯和中国台湾地区的进口聚氯乙烯实施反倾销措施,实施期限为五年。商务部表示,如果终止原反倾销措施,进口的聚氯乙烯将对中国大陆的倾销可能继续发生,并且可能再度对中国大陆产业造成损害。因此在2008年9月28日五年的反倾销实施期满后,还将对上述国家及地区的进口聚氯乙烯实施5年的反倾销措施。分析认为,美国的轮胎特保案似乎打开了全球贸易保护序幕,全球贸易保护态势已经开始抬头,因此国内对进口聚氯乙烯实施反倾销也不会使友邦“莫名惊诧”。
(二)中国广结善缘以稳定边贸关系
仅仅是针锋相对也解决不了贸易争端,还需要广结善缘。10月10日,《中国-巴基斯坦自贸区服务贸易协定》正式实施,这标志着中巴两国将建成一个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投资等内容全面的自贸区。根据协定,在两国各自对世贸组织承诺基础上,在12个主要服务部门中,巴方11个服务部门的102个分部门和我国6个服务部门的28个分部门将相互进一步开放。因此,尽管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借助于《中巴自贸协定》,2008年双边贸易额仍然达到70亿美元。
签贸易协议只是交朋友的一种方式,要建立稳定的贸易关系还必须消除误会。例如,“灰色清关”一直以来影响着中俄贸易关系。于是,10月13日,中俄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和俄罗斯联邦海关署关于规范通关监管秩序的合作备忘录》。根据备忘录,中俄海关将开展双边贸易中进出关境货物信息的预先交换,互换报关企业目录并通报变动情况,定期对等交换价格信息以共同打击海关估价领域内违反海关法规的行为。同时,双方确认,对已按规定程序办理通关手续的货物,海关向申报人签发“报关单证明联”,作为证明货物办理海关通关手续的法律凭证。如此一来,横亘在中俄之间的“灰色清关”问题就有望解决了。
要广结善缘,就不要老是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必须有胸怀、有大手笔。例如,为增强非洲产品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扩大非洲产品对华出口,中国给予非洲最不发达国家的部分产品零关税待遇,目前受惠商品已增加到近500个税目。中国“有舍必有得”,据悉,目前中国同非洲的53个国家均有贸易往来。2000年以来,中非贸易年均增长30%以上。2008年双边贸易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较2000年增长了近10倍。
(三)政企都要学会在规则之下竞争
其实,只要有国际贸易,就一定会出现贸易摩擦,也就必然会有成员方的诉讼。而如何充分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在最大程度上维护中国的自身权益,就成为后金融危机过渡时代,我国政府面临新一轮挑战的关键问题。首先,必须加强对WTO争端解决机制和程序的研究预判工作。第二,成立监督其他国家履行WTO义务的专门信息情报机构,合理运用WTO争端解决机制,对其他成员方对我国实行的各种不公平的或者歧视性待遇及时提起反诉讼。第三,我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争端,应尽可能地通过多边渠道予以解决,促使贸易摩擦非政治化,尽量避免双边贸易战。
从政府层面讲,应承担起信息传递、对外交涉及技术等层面上的支持工作。首先,要建立起一个反应迅捷的预警机制,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其次,一旦争端发生,则依据相关规则和国际惯例,认真做好磋商或启用争端解决机制的各项工作。对那些滥用规则、不公平或歧视性做法,理所当然地要予以反击,包括拟定反制措施,坚决捍卫我方利益。同时,按照WTO规则,妥善处理输华产品纠纷,维护中国企业和消费者利益。从企业层面讲,必须学会在规则下竞争。企业还要密切配合政府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积极应诉,据理力争,将损失降到最低。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