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温总理的《仰望星空》想开去
2007-09-06 09:21:50
人民网昨日(4日)发表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诗《仰望星空》,温总理在诗中寄语大学学子,希望他们经常仰望天空,做一个关心世界和国家命运的人。今犹记,03年底温家宝总理首次访美,有媒体这样形容总理处理外事风格:轻车简从而富有效率;坚持原则且谦逊真诚;不说外语、善引中国经典诗文。再言及此次温总理写诗,诗言志,歌咏言,诗歌作为一种文化的传承,在此时、此地,自是有着别样的寓意与深深的期望……
温总理《仰望星空》传深意
人民网9月4日发表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诗《仰望星空》,温家宝在诗中寄语大学学子,希望他们经常仰望天空,做一个关心世界和国家命运的人。
5月14日,温总理在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钟厅向师生作即席演讲,其中讲到: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中华民族是大有希望的民族!温家宝希望同学们经常地仰望天空,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学会知识和技能,做一个关心世界和国家命运的人。
仰望星空
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寥廓而深邃;
那无穷的真理,让我苦苦地求索、追随。
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庄严而圣洁;
那凛然的正义,让我充满热爱、感到敬畏。
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自由而宁静;
那博大的胸怀,让我的心灵栖息、依偎。
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壮丽而光辉;
那永恒的炽热,让我心中燃起希望的烈焰、响起春雷。
引经据典传智慧,“望天”为民
香港《文汇报》03年12月8日刊文称,温家宝总理对美国的首次访问“肩负重要任务”。文章说,从出任总理以来在外事活动中的表现来看,温家宝处理外事的风格可用三句话概括:轻车简从而富有效率;坚持原则且谦逊真诚;不说外语、善引中国经典诗文。几年来,对于这一概括,我们频频点头,温总理的执政风格深为大家钦佩。在此,让我们再回头来领略一下总理的语言魅力。
03年上任之初的首场记者会,温家宝先后引用了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于佑任的《望大陆诗》。六月访港期间,他又引用了黄遵宪《赠梁任父同年》、《礼记》的“上不忧天,下不忧人”。同年九月中秋节期间看望国务院参事室工作人员时,用了白居易《新制绫袄成感而有咏》中的“心中为念农桑苦,耳如闻饥冻声”;
04年3月的记者招待会上,温总理在开场白中引用了两句伟人的诗歌,一句是毛泽东同志的诗词“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第二句是伟大诗人屈原的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在面对中日两国复杂的双边关系时,温总理用了《管子•版法》的一句话:“召远在修近,闭祸在除怨。”说明中日两国的一衣带水;
对于海峡两岸关系,温家宝更是引用了唐代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名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表达出对于国家统一的坚定决心;
面对我们国家经济存在的结构性问题时,温总理援引了宋代苏轼的《晁错论》:“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来表明对于出现问题的解决途径;
此外,温家宝还让每个干部和领导者懂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魏征在与唐太宗用来说明历代兴衰的对话中所引用的古语,表达了总理对于民心民情的充分重视和高度关注。当然,最为我等动容的,还是温家宝在谈到民生问题时曾经借用的诗人艾青的一句诗:“去问开化的大地,去问解冻的河流。”
再来看《仰望星空》,希望学子们“经常仰望天空”,既令人耳目一新,更令人久久回味。说天、“望天”,在古代哲言中并不陌生,在现代政论乃至文学作品中也并不乏见。比如“得民心者得天下”;比如“天有不测之风云”;比如“皇天不负有心人”,则是人们通过矢志不移的努力改造面貌取得成功的象征等等。“望天”,说白了,就是想到国家、想到全局、想到人民。总理祈望学生们经常仰望天空,也就是要求莘莘学子要有远大理想和宽阔胸襟,“做一个关心国家命运的人”。这既是国家领导人的殷殷期望,也是指出了时下某些青年学生的思想缺陷。
“望天”的对立面是“望脚”。“望脚”者,就是关心脚下诸如个人收入、家庭生活等切身事情。诚然,在市场经济年代,关心个人切身利益也很实际很自然。然而,只埋头脚下事情,不关注社会变革,不关注世界发展,其结局如何,可用一句哲言形容:“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希望的”。而今,某些青年当中,过分注重“脚下”的现象多起来了,这引起老一辈的担忧。
诗言志,歌咏言,普通大众面对这个略显浮躁的社会,可以去中国传统文化里寻找心灵的宁静,对于中国执政者则需更多借用传统智慧,为民去思考,抬头“望天”为“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