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进入新时期

2007-05-17 09:42:32    

 

本周,中国政经界最为引人注目的事情,无异于上海、天津、浙江、山东、陕西和青海六省一把手的任命。中共中央罕有在三日之内调动六个省市的党委书记,而且涉及上海、天津两大直辖市和浙江、山东等经济大省。一段时间内,引起的海内外的热议恐怕将余音绕梁……

第三个“新特区”争夺开始

回顾我国30年改革开放走过的历程,从深圳特区,到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特区”一直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但当历史走到今天,特区的政策普适化之后,市场化改革与政府行为不配套的矛盾、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不同步的矛盾、以及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相抵触的矛盾,都日益显露出来。要解决这些原有的和新产生的问题,需要有一个综合的改革方案。为取得最佳的改革成果,把改革的成本支出降到最小,建立“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即“新特区”,就成为最佳选择。

所谓“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核心在于“综合配套”,其宗旨是要改变多年形成的单纯强调经济增长的发展观,要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城乡关系、土地开发和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推进改革,形成相互配套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因此“新特区”的提出和设立,是把国家的发展推进到一个新阶段的重要的步骤,“新特区”也成为了我国下一阶段深化改革开放的主要表现形式。

而“新特区”的政策资源,要远比老特区丰富。也就是说,中央为“新特区”设定的改革目标是全方位的,给予地方政府的放权也是全方位的。

正因为这种“综合特殊性”,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设立并发展之后,目前,湖北、湖南、辽宁、广西、四川、广东等多个地区正在同时发力争夺第三个“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人人迷恋“新特区”

尽管目前国家对第三个“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何时设立还没有确定,但是各地争相申请设立“新特区”的呼声很高。今年“两会”上,来自湖北、湖南、辽宁、海南的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纷纷提出建议,请国家批准各自的区域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广东、广西、四川等省区也通过不同方式运作,希望成为第三个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武汉、深圳、沈阳、长珠潭、郑州、西安等城市都在积极争取。这些地区申请设立“新特区”,一方面是看到了“新特区”巨大的政策含金量,亦即在金融、土地、税收、财政等政策上将有的很多优惠;另一方面也是大张旗鼓的在为本区域发展造势。

目前,在申报“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上,由于国家暂时没有相关办法出台,所以各地最近主要是自行组织力量向国家发改委申报,其中,动作活跃引起外界广泛关注的地区有广州、辽宁、广西和湖南。

一个地区或一个城市,考量自己是否能够成为“新特区”,需要比照上海和天津看本身的条件是否成熟。这些条件包括:

1.区位条件:作为“新特区”,其影响和示范效应,必须是全国性的。

2.经济实力:作为“新特区”,要有较强的经济实力,要能够经受得住体制变革带来的巨大的冲击,能够承受改革的成本。

3.改革开放基础:“新特区”是在老特区对外开放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作为“新特区”,其引进外资和对外贸易都应处于全国前列。

4.体制条件:作为“新特区”,其是否具备体制综合改革的条件十分重要,包括政府的行政能力等能否满足综合改革的需要。 “新特区”:是推广经验,还是争夺资源?

四方“准新特区”实力比较

广州希望获得“新特区”地位的是广州开发区,据悉,早在2005年8月,广州开发区就已准备向国务院申请成为“新特区”。

广州开发区的特点是在全国54个国家级开发区中是唯一个采用“四区合一”管理模式的开发区,所管辖的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出口加工区、保税区都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首批国家级经济功能区。

近年来,广州开发区的经济效益在全国名列前茅,以2006年为例,广州开发区以不到2%的面积,为广州创造了超过1/8的GDP,工业利润179.92亿元,占全广州市的40%。按照已出让工业用地面积计算,广州开发区是全国单位面积产出最高的工业区。

商务部公布的2006年国家级开发区排名中,广州开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89.44亿元,财税总收入188.38亿元,工业增加值率预计达30.25%,再度居国家级开发区之首。而此前的2004、2005年,广州开发区的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财税收入、可支配财力、工业利润等五项指标,已连续称冠全国各个国家级开发区。

辽宁推出的则是沈阳北面的沈北新区,这个新区目前已经地位显赫:是继上海浦东、天津滨江、郑州郑东之后的全国第四个新区,辽宁省政府希望沈北新区能更进一步获得“新特区”的地位。

沈北新区的特点是在原先开发区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了城市化体制,以“乡镇变街道、村屯变社区、农民变市民、农村变城市”为主要内容,高标准规划实施,使城市建设、社会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

目前沈北新区已经具备雄厚的经济基础和产业优势。我们已集中培育发展了以玉米深加工为主的农产品深加工产业、以光电信息为主的高科技产业和以物流商贸、金融保险、文化传媒、休闲旅游、生态居住等为主的现代服务业三大主导产业,并围绕主导产业和开发开放平台狠抓项目引进,各主导产业和产业园区已经初具规模,发展势头强劲。

广西方面也正在积极申请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全国“两会”期间,广西代表团的68名全国人大代表及10多名全国政协委员就分别请求国家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列为国家经济开发区。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是由广西沿海的南宁、北海、钦州和防城港四市为主体组成的,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东临粤港澳,位居中国-东盟经济圈、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的结合部,地处中国与东盟合作、中越“两廊一圈”、泛北部湾、泛珠三角合作、西南合作等多区域合作的交汇点,它既是西南地区走向东盟、走向世界市场的门户和最便捷的出海大通道和陆路大通道,也是中国与东盟合作的前沿和枢纽。

湖南推出的则是在城市群、区域一体化、重点经济区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多年探索和实践的长株潭(指湖南的长沙、株洲、湘潭三市),而这是由湖南省领导亲自“操刀”的重点规划。

2006年6月,湖南省即向国家发改委申请设立长株潭新区。当时,国家发改委领导非常重视,同年8月来湘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和指导,并且给予了高度评价。

据悉,今年赴京参加“两会”的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省长周强带队拜会中央各部委高层,并请国家发改委指导湖南抓紧完成试点方案和行动计划,以上报国务院获批。

由上可见,四方各具特点,广州的实力,沈阳的高度,广西的国际性和湖南的长期准备,不过从四个具体条件上看,其实四方还是各有不足,可能这也是中央长期未设出第三个“新特区”的原因。

“新特区”代表着第二轮新的改革开放

中国的发展将从“十七大”开始划为前后两个阶段,在改革开放三十年后,概括的说,市场经济已经基本完善。当前从发展理念、发展方式等种种方面,中国面临的是一个新的开始,“改革开放”将以另一种方式重头再来。当前中国要以和谐社会的理论框架,坚持接受重工业的全球转移,积极向外输出资本和买进能源和原料,同时在国内开始从沿海开发区转向“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新区域开发方式,以及国企、外资、民营一视同仁注意市场评价的新企业鼓励政策,同时附以适当的民生和行政改革措施。而这一切,最表面和最明显的就是“新特区”的设立了。笔者相信“十七大”后,以“新特区”为特征的新的区域发展战略将开始重新定义新时期第二轮的改革开放。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